三国时期各国力对比,曹魏得天独厚,西蜀积极进取,东吴温水煮青蛙

史说新意 2024-03-11 20:48:39

今天来谈谈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国力对比,对比完才知道诸葛亮有多不容易,蜀汉非常顽强,对比之下,啪啪打脸后期史学家认为的诸葛亮不疲北伐劳民伤财消耗国力的评价!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断,导致流民激增,农田荒废,人口锐减,据统计大概全国只有1000万人口。而到魏蜀吴三国确立后(东吴夺回荆州后)的人口对比:魏国大约600万,兵力超过50万、东吴大约300万人口,兵力20万、蜀国大约94万,军队10万。三国疆域版图见下方地图,蜀国丢了荆州之后只有一州之地,经济、军事实力都是最弱。

而后世对此时的三国评价来讲,很多人认为东吴、蜀汉应该发展经济人口,自身壮大才能对抗魏国对吗?其实不然,关于诸葛亮为什么要五次北伐,我前面的文章有详细讲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

当时西蜀四川盆地能生产粮食,粮食是不缺的,但是缺人,山地多平原少注定人口少,蜀国依赖的是天险而自成一国。东吴丘陵山地平原都有,水系发达,长江流域的荆州、扬州等地非常富庶。而魏国占据中原和西北,地势平坦有粮食有人口,再加上曹操推行屯田制,给流民分田,此举对魏国国力上升起到根本的效果,自古以来农民起义都是为了田地为了生存。加上当时因东汉末年战乱而南迁的很多流民都是从中原过去的,有政策之后纷纷回到故地,人多了就有人才,河内司马氏、崔氏、颍川司马氏等世家大族就可以源源不断提供决策型人才,所以发展下去效果非常显著。到了三国后期,魏国人口超过1300万,东吴接近430万,蜀国接近120万。从人口增长可以看出,即使蜀国不伐魏,长期下去也会败于国力之差。

魏国主要的策略是先灭东吴,再图西蜀。因为东吴有长江天险,兵强马壮,天下独一档的水军,中原战马来了也无发挥之地。在魏国跟西蜀打仗的时候最好的是一起响应,让魏国两边作战,如此下去两国还有一线生机,可惜的是东吴的江东四大豪族根本不想打仗,喜欢休养生息。孙权有霸主之心想支持主战派,却也要平衡两边的矛盾,毕竟孙权的上位离不开豪族的支持,于是出现东吴起兵,就有舆论压力,交锋时有利就前进一步,吃点亏就退回去,好一个知难而退,所以一直碌碌无为,温水煮青蛙。

而西蜀以十分之一的人口作兵力,积极进取谋求更稳固的根基,虽然失败了但是非常让人佩服。

0 阅读:30

史说新意

简介:以史为鉴,读史明智,经世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