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爱分享交流?父母必知的心理学原理和应对方法

育婴生活 2023-12-19 23:06:37

之前,互联网上掀起过一阵特别火的“面包狗”热,许多孩子问家人“如果我变成面包狗了怎么办啊?”

家长们暖心、无条件偏爱的交流,让许多网友“破了防”!

为什么我就没有办法

跟父母分享

这些无厘头的生活日常呢?

01 那些扫兴的父母

很多家长会纳闷,为什么宝宝越长大越不爱跟我分享生活了?宝宝是不是不爱我了?

如果你察觉到了这一点,那么还为时不晚,看看下面这些场景,是不是有一点眼熟?

场景一:

爸爸妈妈刚回到家,好奇宝宝就迫不及待地围上来,不停地问着爸爸妈妈一整天的行程,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

尽管宝宝很可爱,但是对于忙碌了一天的爸爸妈妈来说,可能会觉得这些问题太琐碎了,没有精力一一回复。

父母们很经常会想:“为什么宝宝总是问同样的问题?”“他不能自己玩一会儿吗?”

场景二:

放学回到家,书包都没来得及放下,宝宝就迫不及待地跟爸妈分享今天的日常。

他讲述着同学们之间的小摩擦,还分享了老师今天上课时讲的笑话,说得眉飞色舞,想要让爸妈能感受到自己的快乐。

但是,爸妈却并不感兴趣,“今天作业做完了吗?考的怎么样?”让宝宝一下子就沮丧了。

场景三:

许多宝爸宝妈其实也经历过这种父母的“扫兴”行为——

比如为了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和爱意,精心挑选了一份礼物。

然而,当你兴高采烈地送给他们时,却经常得到“太贵了、不持家、没必要、没有用”等责备的话语。

这种种小事随着孩子长大逐渐累积,成为了一根根抑制分享欲的稻草,孩子不再分享,而父母也没有机会“扫兴”了。

02 为什么父母总喜欢扫兴

很多人有时候会想,“是不是因为我太过敏感,才觉得我的父母总是喜欢扫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现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类似的感受。

那么到底为什么父母们总喜欢扫兴呢?

1、认同子女或许意味着失去权威

在某些文化中,长辈的权威被赋予了更高的地位,晚辈的快乐和满足感往往需要服从于长辈的意愿。

这些父母可能有一种自恋心态,无法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认同孩子的成长似乎就意味着自己“变弱”了,肯定孩子的收获就意味着失去了“父母的权威”。

所以他们总是下意识地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对于子女的行为和选择总是持有批评的态度,指出子女的不足和错误,可以彰显自己的权威和优越感,这种对于“失去权威”的恐惧落到行动上,就是“扫兴”。

2、对快乐的情绪太陌生

父母喜欢扫兴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曾经也被禁止体验快乐,所以也不允许孩子快乐。就像曾经被禁止吃糖果的小孩,现在长大了,看到别人吃糖果,就会觉得特别不舒服,甚至会去抢过来。

对于一些父母来说,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他们小的时候就为了生计在努力奋斗,从来没有学会如何去享受快乐和轻松的生活。他们可能是担心子女会因此忽略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所以当看到子女在享受某种快乐时,会感到不安,下意识地去阻拦。

03 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欲

家人之间的分享欲是传递爱与情绪的信使。看了上面的内容,相信各位家长们也了解了“分享欲”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欲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1、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

当孩子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时,家长应给予充分的关注,认真倾听,不要对孩子的表达敷衍了事,家长的倾听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2、让孩子把话说完

在交流过程中,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不要轻易打断他们。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受到尊重。

3、顺着孩子的话交流

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可以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顺着他们的话语进行交流。比如:

假设孩子今天在学校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想要跟家长分享——

孩子:妈妈,你知道吗?今天我们学校有一只猫咪跑进教室了!

家长:哇,那一定很有趣!你跟猫咪玩了吗?

孩子:是啊,它超级可爱,我跟同学们都追着它玩,最后把它抓住了。

家长:那你们是怎么抓住它的呢?

……

这个例子中,家长顺着孩子的话进行沟通,询问孩子更多的细节,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和认可。通过这样的交流,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同时也能建立起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

4、无条件爱孩子

家长应该对孩子充满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他们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家长都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这种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更加自信,更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困惑。

最成功的亲子关系,是有分享欲的关系,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去成为一个好父母。培养孩子的分享欲,需要家长的耐心、关爱和支持让我们一起做,守护“面包狗”宝宝的好父母吧!

你与孩子或者父母,是怎样相处的呢?欢迎留言区与我们一起分享哦~

1 阅读:25

育婴生活

简介:分享交流育婴经验,做智慧父母,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