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尔滨”一起火的一个词“南方小土豆”

Lacey爱生活 2024-01-04 14:29:39

2024元旦假期,哈尔滨旅游“燃爆”全网,从各地特别是南方飞往东北赏冰乐雪的游客络绎不绝,哈尔滨被亲切的称呼为“尔滨”,“南方小土豆”这一称呼也在网上走红。

南方小土豆是什么梗?

“南方小土豆”是当前线上线下都很热的梗,说的是那些在东北游玩的南方游客,尤其是年轻的女游客,因为她们多数身穿浅色羽绒服,头戴可爱帽子,身材普遍比东北本地人娇小,所以就被冠以“南方小土豆”这个昵称。

而热情好客的东北人为了迎接这波破天的富贵,也是拿出了各种连本地人都没见过的东西,像是热气球、黑马骑士、驯鹿、萝卜切片、冻梨摆盘各种花式操作,只为了招待好远道而来的南方朋友。

最开始南方小土豆都是调侃。

看百度百科怎么说

社交平台上各种“南方小土豆”的玩梗随处可见

一开始,一些南方游客在拍旅游vlog的时候,以“南方小土豆”自称,表达“勇闯大东北”的兴奋和不安,引发了很多共情和共鸣,之后,东北人为了表达待客的热情,也用“南方小土豆”来称呼前来旅游的客人,显示出一种幽默和亲昵。但是,随着这个梗越来越火,不叫一声“南方小土豆”,像是显得北方人不够热情一样,出租车司机冲着路边的女游客喊“南方小土豆”,餐馆老板推出“小土豆套餐”,玩冰滑梯的工作人员直接用“小土豆”称呼游客,甚至有网友开始用“南方小土豆”和“东北糙汉子”为人设,写各种“娇妻文学”的低俗段子,事情就开始变味了。

“南方小土豆”这个梗,既有地域元素,也暗含性别标签,玩得太过度,肯定会引发争议。其一,去东北玩的不只有南方游客,更不是只有娇小的女性,也有其他北方人,也有高挑的女性和男性,将所有游客一概称为“南方小土豆”,会让部分游客产生被忽视,被排斥的感觉;其二,有些梗只适合存在于网络上,甚至只适合存在于特定的平台,一旦全网都“复读机”一样地玩梗,必然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容易产生逆反与厌烦的情绪,毕竟,这种称呼是带有一定调侃意味的,而玩笑只有在被开玩笑的人觉得好笑时,才是玩笑,否则就是一种冒犯。

随着玩这个梗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网友表示不想被称呼为“小土豆”,认为这一称呼加重了南北地域的刻板印象。

随着争议越来越大,不少媒体开始搞一些投票,问大家到底对于“南方小土豆”怎么看,这其实是很没意义的一件事,就算99%的人都接受,另外1%的人也有不喜欢,不接受的权利,人的感受是不能用投票来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即时交流,也是不能以投票为标准。玩梗这件事,本来就需要注意场合和边界,见好就收,适可而止。无脑玩梗,盲目跟风,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会好事变坏事,幽默变伤害,亲切变负担。

这个冬天,东北的热情仿佛“冰雪里的一把火”,让人有被诚意对待的温暖,也有双向奔赴的感动,这种美好的氛围,实在没必要只纠结于“南方小土豆”这种并不怎么高级的玩梗里,无论是网红城市,还是外地游客,还是将关注重点放在现实的交流和感受之中,给彼此留下更多立体、鲜明、丰富的印象。有好的印象就会有盼头,让游客有盼头,城市文旅发展才能不光依赖短暂的流量,更要走路看路,看准方向,脚踏实地,才能在宽广的大道上走得更长远。祝愿属于老工业城市哈尔滨能把握好旅游发展的机遇!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