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鲎:一种古老的生物,长得像趴下来行走的怪兽

派大星的海底世界 2023-11-22 01:26:29

东方鲎【hòu】是现存的四种鲎之一,学名中国鲎,别称中华鲎、马蹄蟹、三棘鲎等,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剑尾目、鲎科、东方鲎属节肢动物,化石近亲可追溯到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素有“活化石”的美誉,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

东方鲎体近似瓢形,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分为头胸、腹和尾三部分;头胸甲宽广,马蹄形,隐约可见三条纵嵴,中嵴前端两侧有一对单眼,侧嵴外侧各有一复眼;腹甲较小,略呈六角形,两侧有若干锐棘;头胸部腹面有6对附肢,第一对为螯肢,短小,仅由3节组成,末端呈钳状,其余5对附肢均由7节组成,统称步足;尾剑状;体表覆盖有几丁质外骨骼,黑褐色。

分布范围

东方鲎原产于亚洲东部地区,国内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台湾、广西、海南等地,国外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新加坡、文莱等地。

生活习性

1、环境:东方鲎是底栖动物,通常栖息在20~60米深的砂质底浅海区、港湾、入海口等处,夏季见于潮间带的泥滩上,冬季见于中等深度的水中,喜潜砂穴居,只露出剑尾。

2、食性:东方鲎是肉食动物,幼体阶段以单胞藻、浮游动物、小型甲壳类、蠕虫等为食,成体阶段以甲壳类、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星虫、藻类等为食,有时也吃有机碎屑。

繁殖方式

东方鲎是卵生动物,雌雄异体,繁殖期4~8月,通常于日落后在大潮的沙滩挖坑上产卵,每个坑中产卵200~300粒,卵在体外完成受精,经数周后幼体从卵中孵出。

食用价值

1.清热明目 中国鲎的肉可以清热解毒和明目,对于治疗青光眼和脓疱疮有一定作用。

2.祛瘀解毒 中国鲎的壳有活血祛瘀和解毒的功效。

3.跌打损伤 中国鲎可以治疗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和疮疖。——摘自《大众养生网》

记载

鲎鱼在千多年前已有记载。中国唐代刘恂在其《岭表录异》中写道:“鲎鱼,其壳莹净滑如青瓷碗,鏊(注音:ㄠˊorㄠˋ)背,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青黑色。腹两傍为六脚,有尾长尺馀,三棱如棕茎,雌常负雄而行。捕者必双得之,若摘去雄者,雌者即自止背负之方行。腹中有子如绿豆,南人取之,碎其肉脚,和以为酱,食之。尾中有珠,如栗色黄。雌者小,置水中,即雄者浮,雌者沉。——摘自《百度百科》

家庭烹饪

清蒸东方鲎《注意,现在东方鲎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系列,请勿食用与杀害》

1. 将新鲜的中国鲎清洗干净,撇去内脏,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备用。

2. 在蒸碗中加入少许料酒、生姜丝和葱花,再放入姜片和蒸鲎片,蒸制约10分钟左右。

3. 蒸熟的中国鲎摆盘,撒上些许细葱末和香菜碎即可食用。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