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孩子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学霸,即便贪玩也没关系

长了鹿角的兔子 2023-02-28 14:26:57

在当今时代,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都会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希望自己家里的孩子是一个具有天赋的儿童。

这个天赋一定是高智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能够把孩子培养出学霸体质,但是一个孩子想要成为学霸,这是小概率事情。

家长们的用心良苦可以了解,但是罗马并不是一天组成的,孩子想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孩子的智商有高有低,智商高的孩子,学习并不会难倒他,而对于智商低的孩子来说,学习是有难度的,需要去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但是,学霸和智商之间确实存在不可避免的关系吗?

通过调查显示,学霸确实都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不同寻常的学习力,而不是异于常人的智商。

学习并不是死读书,只有学习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效率,掌握自己的学习阶段。那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有没有学习力呢?

研究发现:孩子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学霸,即便贪玩也没关系

这三个特征就是:内在动力,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拥有内驱力

内驱力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最有价值的品质之一。

拥有内驱力,会让人更有目标,更有规划,更有原则,更克制,同时能够更自信,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从而形成一种螺旋向上的精神,使人一生受益。

内驱力是一个人希望达成自己的追求的目标,由内而发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常说的内在动力,而这一点也是学渣和学霸的区别。

学渣的孩子学习是被父母逼着、被学校逼着、被成绩逼着。

但是学霸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主动学习。本质上自然不同,你推着一个人前进和一个想要主动前进是不同的。

内驱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从小培养,并通过不断强化让孩子能够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去求知,去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

如何培养普通儿童的内驱力?

儿童具有归属感,自主权两个心理需求,满足这两个需求就能激发孩子们的内驱力。

如果孩子缺乏内驱力,则必须注意功课并敦促起床。您看你是否破坏了孩子的这两个心理需求吗?

所谓归属感,就是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认同和父母的包容。但是父母如果经常用“我为你的表现感到丢人”,类似的语言就会破坏家庭的归属感!

一些父母比较固执,喜欢帮孩子做决定,因此孩子长大之后,往往成为了家长们的“傀儡”

说一件事就让孩子去做,孩子的自主意识就没了。

孩子们总是喜欢做他们能做的事情。父母必须记住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满足这两个心理需求。

二、比较高的专注力

好的学习力中离不开专注。自古以来,科学家一直是敬业的大师。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再到居里夫人,有无数关于他们的故事。因此,如果您想孩子成为一名厉害的人,那么专注就是基础。

那么,为什么学霸能够专注于听45分钟的课,而学渣却不能坐在板凳上呢?

父母应该反思一下他们孩子是否有这种行为,以及他们的孩子在玩耍时是否经常打断他们?孩子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吗?父母喜欢把孩子交给电视和手机吗? 这些都是破坏集中力的因素。

三、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综合的概念,它包括: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归类总结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举一反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简单地说,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很快就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并且迅速的剥丝抽茧,找到最直接的解决方法;

而逻辑思维能力弱的人,即使遇到最简单的问题,他们也能把事情弄得杂乱无章。

人类大脑发展”曲线图中,更高认知能力这一项的发展巅峰,是10个多月到4岁多,6岁以后开始急速下降。

3岁前,孩子的思维主要以动作思维和具象思维为主,典型表现是需要看得到才能想得到;

3岁以后,抽象思维萌芽,并慢慢占据主导地位。典型的表现是,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联想能力,会思考两件事情的关联,会寻根问底,爱问十万个为什么。

所以,3岁以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必须正式提上日程,训练与没训练的孩子,开始拉开差距。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家长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入手,帮助孩子建立数学逻辑概念。

比如带孩子整理玩具,可以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好。让孩子体会同样的东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还可以和他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比较不同分类的优劣。在这个充满乐趣的整理过程中,孩子的逻辑观念能够慢慢建立。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借助游戏绘本的力量,不需要上辅导课,也可以为孩子塑造强大的逻辑思维,孩子在游戏中就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这套《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是日本著名的绘本作家五味太郎为孩子设计的逻辑思维启蒙书。书中的游戏从数感、逻辑推理、空间关系……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为小朋友的数学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每个游戏设计都童趣满满,生活气十足,孩子爱玩还能提升逻辑能力。

五味太郎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绘本作家,曾出版过300多本作品,获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奖、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路傍之石奖等众多奖项,在中国也有庞大的粉丝团。

五味太郎说:“图画书,要留下广大的想象空间给孩子,而不是单向的趣味灌输。”他强调以孩子为中心的创作方式,带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观察,他的作品总能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惊喜。

“思维游戏书”里,有哪些思维游戏呢?

这套《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一共有5册,分别是:《找一找,变聪明》《数一数,变聪明》《想一想,变聪明》《玩一玩,变聪明》《做一做,变聪明》,总之就是让孩子玩着玩着变聪明就对了。

每册书都有12个游戏,全套5册共包含60个游戏,每册游戏的难易程度相当。为了避免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每册的游戏形式五花八门,同一册书中就有迷宫、比大小、找不同和关键特征、图形分解或合成、逻辑推理……非常丰富,可以提升孩子不同的思维能力。

比如《找一找,变聪明》中,既有找关键特征的游戏,引导小朋友观察物体的关键特征。

又有数字迷宫的游戏,考验小朋友对数字顺序的理解。

强烈建议拿到这套书的家长们也玩一玩书里的游戏,因为《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和咱们国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儿童数学认知的要求,高度契合。

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游戏中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翻开《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你会发现,看起来可爱的游戏其实涵盖了数的概念、集合、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等非常关键的数学能力训练,兼有锻炼观察力、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等学习能力的内容。

比如,培养孩子数感的:

数感可不是简单的认识数字,而是知道数字包含的“大小”概念。这个游戏需要进行简单的运算。

比如培养孩子空间想象力,经典的盒子游戏,大人也要思考一会儿呢。

还有培养孩子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还考验了孩子对数序的理解。

可以说,所有游戏都以能力塑造为目标。很多游戏,虽然不难,但即使是大人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真的需要稍微花一点时间。

融入生活场景,语言简洁易懂

3~6岁的小朋友,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为了让他们能专注在游戏中,尽可能用简洁的画面代替文字,清楚地告诉小朋友该怎么玩。

比如,下面这个手指散步的游戏。一看到小手,小朋友就知道要怎么做了。

这个游戏训练了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和细心。

低龄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具体而形象的东西,数学却很抽象,五味太郎花了很大精力,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抽象的数学结合起来。

比如小朋友吃甜甜圈的场景,这个游戏既考验了小朋友“数的分类”,又帮助小朋友理解“零”的概念,还能启发家长在生活中照搬这个方法,让小朋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有爱的童书,总有很多精心设计的有爱细节。如果平时很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会在生活中为孩子设计些小游戏,那么这套书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