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危机尚未真正过去

地产与星空 2023-11-08 14:35:08

在昨天之前,人们对万科的未来是非常担心的,债券价格已经跌了五成,股票价格也是接连暴跌,甚至已经有人铁板钉钉地说,万科即将在明年“爆雷”。好在万科与境内外金融机构举行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深圳市国资委评论“如有需要或遭遇极端情况,我们通过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帮助万科积极应对。”

但是,投资者却并不以为意,认为万科的危机,从来不是所谓的“爆雷”,而是职业经理人从万科赚取私房钱的传言。只有万科能公开少数股东权益的真正去向,以及那些和万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影子公司的真正合作内容,人们才会停止对万科的担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万科的危机并未真正过去。国资委加强对万科的监管,才是化解投资者担心的真正利器。

项目影子股东:职业经理人的白手套?

引起网友怀疑的是一家名为“红色崛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色崛起”)的公司,后者于2023年7月刚被注销。沃伦财经称,唐山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万科翡翠蓝山,就有这家公司的身影。后者以11.27%的利率成本,将资金借给项目的小股东——唐山今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使后者不用出本金,就能分走项目开发的收益。

因为,这一项目的问题,直接导致时任万科北方大区的一把手刘肖被调回总部,并被开出了千万级别的罚单。

而万科只拥有上述红色崛起1%的股权,大头被一家叫“后城(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拿走。

上述红色崛起此前还曾拥有北京市中盛兴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盛兴建)60%的股权,后者是北京万科天空之城的项目公司。

截止2022年末,万科对中盛兴建的关联借款超过了14亿元。万科是在2016年开始投资中盛兴建的,彼时的红色崛起还是万科100%控股的法人独资有限公司。除了红色崛起外,欧银恒泰(北京)置业公司(红色崛起参股的公司,以下简称欧银恒泰)。直到今年一月,北京万科才从红色崛起手里收回了红色崛起所持有的股权,而仅仅几个月后,就被注销。

实际上,红色崛起与中盛兴建的缘分,并没有因为被注销而终结。在今年年中,万科宣布将中盛兴建并为公司子公司后的8月,中盛兴建的股权再次给转让给了欧银恒泰。

而欧银恒泰和红色崛起的控股股东——后城(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使用一个注册地址,绕来绕去最后又回到了同一批股东手里。

注销公司难以灭痕

就像红色崛起的注销,并没不能彻底斩断影子股东与中盛兴建的关系一样。

仅仅只是注销公司,并不会断绝万科和那些被注销公司股东的关系。而要想通过注销公司,彻底灭痕,更是完全不可能。

梅沙资本(深圳)有限公司是另一家被网友曝料,已经注销的企业。其原始的出资人——周卫军、丁福源,以及后来的杨彦、林捷等都曾或者现在仍在万科任职。股东之一的林捷至今仍然在万科任职。

而后者在2016年至2022年的六年间接持有的博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曾对外间接投资了多个合伙企业,这些企业很大一部分都参与到了万科项目的合作投资。但万科却从未在年报中透露,这家公司与万科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实际上,此前还有好事者调查发现,万科的合作伙伴所用的工商登记注册电话与地址,与多家万科直系子公司相同。

甚至项目公司的小股东,法人代表之前有过在万科子公司、孙公司任职的纪录。这些信息,难免引发外界的猜测:万科的职业经理人究竟有没有从上市公司薅羊毛。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今年6月30日,归属于万科少数股东的利润已经占到了上市公司合并利润的34.92%。投资者越来越关心,万科的小股东和公司职业经理人团队间的关系。

从这点看,万科要想彻底化解危机,说清楚上述关系非常关键。

2 阅读:460
评论列表
  • Nick 6
    2023-11-08 16:45

    根本没过好吧,还什么真正?!

  • 2023-11-08 23:11

    瞎扯淡,不就是想低价买入嘛[笑着哭]

  • 2023-11-08 20:19

    过得去个球,不信看嘛

  • 2023-11-08 23:43

    万科小股东投资明股实债,赚大了。快爆雷了。

  • 2023-11-08 21:45

    放开限购没有作用,[笑着哭]降价40%,消费者才买得起!现在房价正在走向下跌通道口,[呲牙笑]大家都会观望!房企有巨额负债,[哭哭]连万科都快扛不住,请国资委出面保护,[呲牙笑]若不降价,看谁耗得过谁!

地产与星空

简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