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自称是汉人?而不是唐人、宋人、秦人或清人?

念桃说历史 2024-04-30 08:28:42

时至今日,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流传文明至今的国家,中华民族缔造的文化和民族内涵已经深深印入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甚至在时间的流逝中,在社会习俗和文明上也行成了独有的约定俗成的规矩,而这一切都是文明的不断累积和发展,这才让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长久立于世界之巅生生不息。

不过在如今有许多潜移默化形成的称呼和规矩其实人们对它的来源并不了解,正如同我们中国人对外从来都是称呼自己为汉人,因为祖先这么一直叫下来,所以很多人没有深深琢磨这个称呼的含义。

而我们国家从公元前的夏朝开始,到秦王朝开始封建集权统治,再到清王朝结束,共历经了大大小小83个朝代统治,除去那些存在不久的小朝代,为何我们不用秦人、唐人、宋人这些称呼自居,反而对汉人情有独钟呢?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秘密呢?

为何要称汉人

称呼是一个人对外的第一印象,正如我们的名字一样,正所谓人如其名,称谓是不认识的陌生人互相了解的根本,对于热情好客、注重礼仪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汉人这个称呼之所以沿用了这么久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甚至这段王朝的统治在许多人心里仍然处于5000年历史之最的位置。

那么距今已有2000多年时间的汉朝,他的统治究竟有多么与众不同,这才让我们对自己的称呼都延用当时的朝代名称呢?衡量一个朝代在历史上的统治力无外乎是看两点,一个是统治时间,一个是统治疆域。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朝代更替不少,但是真正能被称得上王朝的也不过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几个,而隋朝统治时间又太短自然被排除在外,像我们经常所说的大唐盛世和大明王朝,虽然他们的统治者在位期间开创了多次的盛世,将国力提升了不止一个高度,但是这两个朝代当时的统治面积也不过区区300多万平方公里。

尽管比起世界上各国仍不算小,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也确实算不上大,毕竟对于已经失去外蒙古和一些与俄罗斯仍处于搁置的北方边境地区后,现在的中国仍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所以疆域面积相对较小的朝代肯定就不在名字的考虑范围内。

而如果单纯看板块疆域又显得太过死板,元朝蒙古人打下的地界够大了,一路更是打到了欧洲地界,论马背上行军打仗他们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但是国家统治在于长治久安,元朝时期,中原大陆的统治一片混乱,各地割据,丝毫没有管理的方式方法,还不到100年的历史就证明了他们的管理不善,正是打得下江山守不住江山。

秦朝那就更不用说了,秦始皇在位期间各地就开始民怨沸腾,掀起一阵又一阵的起义运动了。

而对于汉朝来说,真的算是不声不响干大事,从统治疆域来看,6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不容小觑,从汉高祖刘邦到历经西东两汉后三国鼎立,超过400年的统治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更为重要的是,汉朝400年的统治期间,无论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全部都处于同一时代的最强,就连千百年来猖獗的匈奴人,也是在汉朝时期被治的服服帖帖,这就不得不说说汉朝究竟有多厉害了。

汉朝有多强

作为秦后的中国第二个集权统治朝代,汉朝的成立才可谓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得到第一次的有益尝试,秦朝几十年的迅速覆灭毫无疑问给汉朝的各个君王们提供了最直观的经验教训,权力的集中更应该更好的用在管理上,而不是用在压榨剥削上。

汉高祖刘邦自然明白他是怎么夺取的政权,从一个街头流氓摇身一变成了一国之君,可是此时的汉朝在历经多年的战乱元气大伤,所以在开国的前二三十年内,汉朝一直采用的是顺其自然、休养生息的政策方式。

面对北方意图挑起战乱的匈奴人,刘邦很清楚的选择了隐忍,因为他明白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机会,小不忍则乱大谋,最后也只用了几十年的忍气吞声换来了400年大汉王朝的复兴强盛。

不可否认,儒家思想是汉朝能够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之一,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儒家学派思想在董仲舒等人的大力传播下这才在中国开始站稳脚跟,孔子的地位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树立。

而在一统思想后,武帝时期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汉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迎来了空前绝后的顶峰。

卫青、霍去病等战争奇才的涌现,让刘彻及时抓住了机会,对着嚣张跋扈的匈奴人一顿狠揍,这才换来了几十年汉朝疆域和边境的和平。

当然汉朝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王莽篡权推行新政本想着是尽快步入新时代发展格局,却没想到此时的汉朝人们早已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习以为常,变革的抗拒和不适应让他们开始对汉朝又充满了无限的青睐和怀念,这也才是东西两汉支撑了400年的内在动因。

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刘邦在位时鼓励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代田法、牛挽犁等技术都是在当时发展壮大,除此之外,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商品经济不但没有衰退,反而还呈现了倒增长的趋势。

可以说汉代的城市和农村经济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比拟的,这种经济发展取得的优势让当时的百姓也更加重视精神世界的体验和享受,我们国家也开始第一次由生产型消费转向消费型消费开始转变。

在任何时代看起来诸如金银、翡翠、玉帛等高档用品,其实在当时也不过是人人必备的常规用品,如此也能看出汉朝当时国内发展强大,可汉朝的实力其实还远远不止于此。

国际影响力

无论是兴唐时期的传扬国法鉴真东渡,还是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他们的对外开放都是站在汉朝已经建立实际的巨人肩膀上完成的功绩,汉朝作为第一个真正以贸易对接并与外界进行交流的国家,其开创的贸易局面不容小觑。

当时以班超为首的汉臣西出玉门外,借着丝绸之路的契机,将汉朝当时的国内特色进行推广,同时对于外国先进的物品特产引入国内,即使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开放,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盛举,更不用说当时受限于时代、环境和交通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的成功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而且值得再次强调的是,正是汉朝时丝绸之路的创建,让中国的瓷器、茶叶等先进手工业物品被世界各国广泛知晓,如今我们国家“china”的英文名字,在英语中的另一个含义也是瓷器,也能看出外国人对中国的第一直观印象,这都离不开汉朝当时对内对外的蓬勃发展。

所以也难怪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对各朝代君王评价时,汉武帝也不过只是略输文采,证明汉朝时的发展格局和取得的成功让毛主席也是非常认可的。

从秦朝后期的拨乱反正到汉朝一统霸业期间不过仅仅二三十年,而且这种稳定的局势和发展格局一直持续到了东汉末年,不管汉朝的内部如何争斗,势力如何衰减,周边那些意图谋反的小国都很难给汉朝造成真正的威胁。

而且即使在汉朝灭亡后,且不说三国时期以刘备、荀彧等人仍要尊崇恢复汉室统治的想法,就连攻入中原的少数民族都曾继续延用汉朝的国号,而在此之后的唐宋元明清,虽然各朝代发展各有特色,但是到了国运衰微之时,他们的结局也大致相似。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分崩割据,风雨飘零没多久就改朝换代;宋朝的靖康之耻以及岳飞遭受陷害毫无疑问证明内部孱弱和人民的不支持;明朝倒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骨气朝代,但晚期对蒙古、缅甸尚且被打的丢盔卸甲又怎能让百姓拥有归属感。

清朝末年签订了一堆丧权辱国的条约,偌大的华夏民族变成了半殖民地,老祖宗的脸都被慈禧一个人丢尽了,这个朝代又怎能代表炎黄子孙,更何况如今的中国更是以汉族人最为众多,民族认同感加上汉朝多年来的成就也让“汉人”这个称号更加的深入人心。

结语:

衡量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从来不只是片面的某一项成就,我们之所以愿意并且使用“汉人”的这一称号,更多的还是因为汉朝时期的强大兴盛带给国人的民族认同感,不过人不能总是活在过去的世界中,时至今日作为新时代的每一位青年更要以复兴中华为己任,以自身行动让“汉人”的称谓在世界舞台上光彩耀眼。

0 阅读:111
评论列表

念桃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