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一生之中只杀了两个功臣,一个犹豫万分,一个则毫不手软

学典历史 2024-05-07 22:40:07

功臣生在哪个时代更为幸运?答案是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在这个时代,功臣不仅能够被善待,而且还能得个善终;令人遗憾的是,身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却未能进入“不杀功臣”的行列之中。

在贞观一朝,有两个功臣败坏了唐太宗的名声,拖了他的后腿;一个是潞国公侯君集,另一个则是郧国公张亮。

李世民做秦王之时,侯君集加入了他的队伍;此人不仅能够出谋划策,而且还会带兵打仗,更为重要的是李世民正为“玄武门兵变”之事犹豫时,他力挺李世民,因此颇受赏识。

李世民登基后,侯君集平定了吐谷浑,并灭掉了高昌国;后来又升任吏部尚书,为太宗裁掉了一批庸碌无为的官员;可谓是功勋卓著。

高昌一役,侯君集未能制止部下烧杀劫掠,而且还将大量珍宝据为己有;因此返回长安之后,被人弹劾入狱。

太宗念及昔日功劳,没有杀侯君集,只是小惩大诫降了他一级;立下大功反而没有受到褒奖,侯君集顿时觉得心里委屈。

这时,太子李承乾担心魏王李泰会跟自己抢夺皇位,于是决心起兵造反;并结交了满腹牢骚的侯君集,事后,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因害怕告发了太子的谋反之举。

最终李承乾被废,侯君集也受到了牵连;李世民万分不舍,因此犹豫不决,群臣认为他罪不可赦;思索再三之后,唐太宗只好处死了侯君集。

太宗谓百僚曰:“往者家国未安,君集实展其力,不忍置之于法。我将乞其性命, 公卿其许我乎?”群臣争进曰:“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大法。”——《旧唐书·侯君集传》

张亮出身贫寒,早年以务农为主;隋末时期,他投靠了李密,但未受重用,后来张亮告发了军中有谋反之人,才得到了李密的青睐。李密认为张亮是忠诚之人,便将他安排到了徐绩的帐下。

再后来,张亮跟随徐绩一起降唐,在谋臣房玄龄的引荐下,他得到了重用;要论能力,张亮不如侯君集,但论忠心,他丝毫不输侯君集。

张亮奉李世民之命秘密去洛阳结交豪杰,却被齐王李元吉得知,并被追究问责;他因严守秘密而备受秦王信任。李世民登基之后,张亮也被加官进爵;贞观期间,他并无多大建树。

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有人告发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蓄意谋反。李世民派人详查,做实了张亮的谋反之举,最终张亮被处斩。

太宗既盛怒,竟斩于市,籍没其家。——《旧唐书·张亮传》

同样是谋反,唐太宗对于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侯君集不舍得杀,张亮却欲除之而后快;说到底,张亮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不如侯君集重要。

虽然两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但李世民心胸宽广,最终还是肯定了二人的功绩,将他们的画像悬挂在了凌烟阁。

如果侯君集与张亮不谋反,或许可以成就一段“君臣和谐共处”的佳话;他们二人的悲惨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怪不得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

2 阅读:1256
评论列表
  • 2024-05-08 21:58

    我的了。

  • 2024-05-11 21:53

    可能是张亮研究餐饮李二不高兴吧

  • 2024-05-10 06:56

    只要影响到帝位,杀人绝不手软,没有什么犹豫不舍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李元昌,亲生的长子,4子,5子,6子,7子都没放过,何况是其他人

  • 2024-05-08 12:38

    这两人造反,不冤。

  • 2024-05-09 13:18

    还有两个属于被圈禁至死的李孝恭 李靖,尤其是对李靖那是真不放心,李二临死前8天在李靖府上守了2天,硬是等到李靖咽气才放心,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李靖是被李二弄死的[吃瓜]

  • 2024-05-15 10:52

    相对来说太宗比老朱老刘杀兄弟还是要好些

  • 2024-05-10 22:15

    还有一个薛万彻呢

    101386 回复:
    那是长孙无忌干的

学典历史

简介:学习历史,品读书中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