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众连横的对决,第一次五国攻秦,战国时期秦国崛起之战——修鱼之战

金是水 2024-03-06 22:14:04

秦朝结束了东周战国乱世,但是在这之前的一场战斗非常重要就是今天所说的修鱼之战。而说起修鱼之战就要提一下活跃游历在东周各国间的名士。纵横家的张仪和公孙衍。这两位大家为了自己的理念在斗法,就出现了著名的修鱼之战(也是函谷关之战)。也正是这场之战让处于偏远西部的秦正是成为战国七雄的最强者。

战斗背景:

战国之一西秦经历秦孝公的商鞅变法之后,秦惠文王嬴驷开始厉兵秣马,在元前325年,效仿山东六国的做法,亦自称为王,改元为更元元年。公元前319年,张仪在魏国实行反间计策被魏相公孙衍识破,于是魏国把张仪逐回到秦国。至此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于张仪策略开始初步交锋,公孙衍主张的合纵策略得到了山东六国的支持,于是山东六国合纵攻秦的联盟再次形成,在公元前318年前后,公孙衍说服诸侯,组织起魏、赵、韩、燕、楚五个国家的兵马,联合出兵攻打秦国。这就是第一次五国攻秦。不过秦没有坐以待毙,秦相张仪借着秦楚联姻之好,使楚国退出保持中立,而燕国因距离过远利益不大于是游走打酱油。各个诸侯国的利益不同,各国君主各有打算,真正的合纵国,只剩下魏、赵、韩,三国地理上与秦国都是接壤的,地缘冲突明显,最后实际出兵的只有韩、赵、魏三国。面对三国攻势,秦国派出樗里疾担任大将应对秦的生死存亡之战。

双方将领:

秦:樗里疾(公子疾),几乎调用全国秦兵士卒(约不足20万),各地常备守军。有骑兵。

樗里疾

三国联军:公孙衍(联军总指挥)赵国派公子赵渴,韩国派太子韩奂,二十余万大军。后期有义渠十万盟军(袭击秦后方)

公孙衍

战斗过程:

公元前317年,双方陈兵函谷关,两边的大军在函谷关对峙,联军强攻数日未果,关前道路狭小,万马优势发挥不出。相持数日期间公子疾派出的小股奇兵沿着秦岭不断骚扰联军粮道,公孙衍则派重兵把守粮道守住联军的生命线。公孙衍合纵策略成功说服义渠王,共同出兵秦国。于是开始采取诱敌深入之计,有序后撤,吸引秦兵出关。计划在修鱼设伏,公孙衍对中原地形的了解的很到位,修鱼地处黄河分叉之处,这里由黄河和济水围城一个三角,秦军若进了这个三角包围,由于两条河的存在,退兵是非常困难的。可是公子疾作为公孙衍好友也是非常了解对方的。识破公孙衍假败之计,于是稳扎稳打缓慢行军。公孙衍见计策败露便就地扎营等待义渠消息。一旦义渠南下关中,就是三晋发起总攻的时候。公子疾得知义渠南下取关中消息,并没有坐以待毙,采取以攻代守奇袭联军后勤中心所在地修鱼,秦人本是陇西高原下来的,骑兵的发展一直领先于其他诸侯,这回骑兵派上了大用场,连续几波骑兵开拔修鱼,三晋的军队根本阻止不及。于是打乱了联军的部署。在联军的先锋军抵达战场的第一天,公子疾就指挥秦军对北岸的赵军进行了突袭。赵军还没来得及修筑壁垒,在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遭遇一场败仗。第二日,秦军又对南岸的韩军进行打击,双方不分胜负。修鱼之战只开始了两天,秦军实际上就在南北两线捅破了两个缺口,而且派驻军队镇守缺口。

三晋联军若要继续合围大计,不得不再投入重兵,与秦军争夺南北两面这些缺口。修鱼之战变成了大规模的人口绞杀大战。最终因秦物资、士气充足,陆续击败赵韩两只军队,魏的公孙衍因围攻计策失败无力围剿秦军,而秦的公子疾急于回讨义渠,便速速撤兵。

战斗后续:

此战联军大败伤亡8.2万余人,韩将申差等被俘。赵国、韩国的伤亡都在3万人以上,魏国则是1万多伤亡。秦国亦是伤亡七万余人,不过秦后续借着胜势之威灭了义渠,解决内患,之后几年多次攻击韩赵魏三国,成为当时最强诸侯国,也诱导第二次五国攻秦事件发生(与秦实力仅差一点点的齐国参与了)。

终语:

修鱼之战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争,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争也进一步加剧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推动了战国格局的演变。尤其是名士之间动动嘴就能实现各国联盟与攻伐。这也是战国时期最亮眼的标识。也是从这场战争让战国其余六国看到只有秦国真的有实力统一中原。

6 阅读:840
评论列表
  • 2024-03-07 15:11

    当时,齐国处于齐宣王时期,秦还不是齐的对手,齐国才是老大哥[呲牙笑]

    江湖百晓生 回复: 金是水
    对,孟尝君率齐魏韩三国联军破函谷,主帅其实是名将匡章
    金是水 回复:
    所以下一次齐国参加伐秦就把函谷关攻破了

金是水

简介:我要回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