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有多精彩,赵匡胤的表演勘称影帝

换种方式看历史 2024-04-20 13:53:08

如果说陈桥兵变是场兵不血刃近乎完美的权力交接,不如把它看作是环环相扣、毫无瑕疵的一出好戏。而赵匡胤不仅策划导演了这场表演,还是此剧之中的最牛主角。那么赵匡胤为何只睡一觉就能被众人拥为皇帝?陈桥兵变所发生的一切为何那么的恰到好处?

公元959年,五代时期的后周皇帝柴荣病逝,他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只是周恭帝当时仅有7岁,完全没有处理政事的能力,就算他的母亲皇太后也仅有20多岁,对于朝政也是一窍不通。公元960年的大年初一,以宰相范质和王溥为首的满朝文武向皇帝和太后祝贺。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悦之时,突有辽国、契丹和北汉政权正要联合入侵的战报传来,契丹本来就是后周的一大劲敌。现如今又过了后汉的加入,这一战报直接打破了新春的祥和,文武百官不知所措。当时的殿前司都检点赵匡胤是中央禁军的最高统帅,乱作一团的大臣认为他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但是赵匡胤接到这份重任以后,曾明确的表示自己的兵力不够,只有拿到充分的兵权才能御敌。范志和王朴于是将天下兵权交予赵匡胤,赵匡胤因此名正言顺地掌握了全国兵马。这一切看起来再正常不过,但是接下来所发生的各种事情便会让你看到赵匡胤的手段有多么高明。

古代打仗必须进行充足的军备,像粮草、兵器、营帐以及御寒衣物等用品缺一不可,即使不用准备的那么充分,也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调度。再看赵匡胤的出兵速度,可谓神速,他在大年出一拿到兵权,初二便集结先锋队伍拔寨出营。而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面对这么重要的战争不可能如此唐突,只能说明赵匡胤根本没有远征的打算。赵匡胤对将领的分配非常讲究,大将慕容延昭率领首批军队先行,高怀德和张令铎跟着赵匡胤的主力部队后续出发,石守信和王神奇则是分别驻扎在了开封城内,其中的高怀德和张令铎是赵匡胤最信任的两名将领,石守信和王审琦又是他的铁杆兄弟,这里只有先行出兵的慕容延昭不是赵匡胤的清信明显感觉赵匡胤是在将其故意支开。就在赵匡胤部队出发之前,开封城内突然传开了一条这样的传言,将以出兵之日策典简作为天子,意思就是都点简在出兵那天将会成为天子。这条舆论迅速的传遍了大街小巷,说明有人故意在民间大量散播,不过并未流入朝廷,不然赵匡胤也不可能顺利出兵。

大年初三赵匡胤率领后续部队开始启程行军,当日便驻扎到了开封城外40里处的陈乔尹。当夜,一位军师观测天象说道,日下复有一日,黑光魔荡者久之,军中于是传开了天有异象,将有新皇登基的传言。紧接着就有部分将领相互议论,当今皇帝只有8岁,将来是否能够记得这些抛家舍命的老将?还有战场上如果遭遇不测,这位皇帝又是否能够妥善安顿众人的家眷?这些言论有着很高的煽动性,立刻使周围的其他将领打起了退堂鼓。于是有人趁机提出,既然现在到处相传赵匡胤将会成为天子,不如干脆顺应天意,将他拥立为帝,将来又何愁富贵?众将被一番煽动之后,果然达成了共识,我们再看赵匡胤的表现,他在此时居然正在醉酒大睡,对于外界所发生的情况似乎一概不知,但是此时看起来也很蹊跷。他作为全军统帅,身上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居然刚刚出城就喝的酩酊大醉,这显然是在严重违纪。但是如果这一切都是赵匡胤的有意策划,他便给自己制造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据,表示自己从未有过谋反的意图。众将来到赵匡胤的营帐之外,赵匡胤依然睡得很沉,并未被帐外的声音吵醒,他的弟弟赵光义和智囊赵普接待了重将。赵普是位非常不错的演员,得知人们的想法,呵斥道,太尉池忠必不辱赦,意思是赵胤同志对朝廷赤胆忠心,对于你们的大逆不道绝对不能轻饶。此言更将赵匡胤与造反一事划清了界限,于是有人开始知难而退,但在此时,又有演员在众将之中大喊,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自己已经犯了谋逆大罪,现在已无退路可言,众将一听,确实如此,再次坚定了造反的决心。

演员赵光义确定了人们的态度开始出场,勉为其难地同意了人们的请求,于是要求众将要保证各自军队的稳定,并派人立刻通知城内的石守信和王审琦。有人可能会问赵匡义的家眷该如何安顿,其实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他在出兵之前就已经把妻儿老小安排到了寺院的藏经阁中。赵匡胤这顿酒喝得也是恰到好处,外面安排妥当一切之前无论多吵都不能醒酒,可是一切妥当之后便立刻清醒。他在当时坚决不同意造反,史书记在为顾巨之正好对应了赵普所讲的太尉池中。不过赵匡胤越是拒绝,越是有人坚持造反。赵匡胤最后终于表明态度,一方面说明自己是为了众将的荣华富贵被迫行事,这样便在道义方面高人一等,另一方面则让人们必须听从他的命令,众人于是群情激愤的表示愿意服从任何安排,同时有人拿出了一件黄袍,劈到了赵匡胤的身上。但是此时有个问题,黄袍为何会出现在军营当中?即使有人临时赶制,也不可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就能临时缝制出来,更何况黄色还是黄家的专属色,军队里不可能出现黄色布料。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提前预备。赵匡胤这时没有半点久态,清晰提出了三点非常重要的要求,首先必须善待周公帝和皇太后,其次要保证朝廷的团结,不能杀戮任何一位官员,最后就是保证自己的手下对百姓秋毫不犯。

大年初四凌晨,赵匡胤整合所有军队,军容整齐地返回了开封城,所有人都按照他的要求,没有伤害任何一个百姓。赵匡胤直接回到了曾经的办公地点,并派潘伟进宫通报了此事。史书记载,官员们听说此事不知所措,宰相泛指抓住王朴的手,说道,仓促遣将,吾辈之罪。说话之间,已经将指甲深深地扎进王朴的肉里,而王朴却是从头到尾梅坑一举之后,二人以及其他大臣见到了赵匡胤。赵匡胤再次声明自己是被众将所迫,一切都是无奈之举,并且非常诚恳的表示愧对皇家。接着他问范志和王朴该如何处理,王朴却突然跪行君臣之礼,范智等人看到王朴跪下,也只能紧跟其后一起行礼。

而这又让我们想到一个问题,赵匡胤为何能够顺利地拿到天下兵权?这与表现如此反常的王朴是否存在关联?其实当时的大臣对于五代十国的频繁更替以及麻木,认为给谁打工都是一样,再加上他们确实佩服赵匡胤的秋毫不犯,所以当日便彻底臣服。仅有一位名叫韩勇的将领听说之后立刻准备回家召集兵马,然而他刚到家门,就被埋伏在城卫的石守信的手下血洗满门,赵匡胤在当日便举行了登基大典。而且大典所的用品一样不缺,就连登基时要宣读的诏书都不用临时拟写,有位大臣居然直接在怀里掏出李粉,所以鬼才相信这是一场没有预谋的兵变。最后赵匡胤被迫登基建立大宋,周公地被封为政王,和他母亲过上了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而这一切仅仅经历了4天时间。我们回到赵匡胤出兵的原因,当时可是传来辽国来攻的急报,但是如此大事却在辽时没有任何记载,而且赵匡胤称帝之后,所谓的这场辽国侵略再无声息,所以个人认为陈桥兵变是赵匡胤精心策划的结果。

0 阅读:12

换种方式看历史

简介:生活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