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郭沫若参观访问石河子,见一位蒙难老友格外兴奋,指示要多加照顾

修为之士 2024-03-05 00:15:22

1971年9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陪同正在北京休息的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首相宾努亲王和国内特使英·萨利一行,赴陕西、甘肃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参观访问,于9月15日参观考察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的工农业生产、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石河子新城的建设成就。

宾努亲王和英·萨利特使,均是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治盟友和联合政府的重要成员, 中共中央特地指派曾率团访问过柬埔寨王国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长郭沫若全程陪同。

9月14日至15日,郭沫若副委员长陪同宾努亲王一行来到石河子垦区,先后参观了石河子新城市容市貌和各项建设成绩突出的八一毛纺织厂、八一糖厂、一四三团场、一四五团场、农八师机关幼儿园和部分学校、医院,对兵团及石河子的建设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一四五团葡萄园,郭沫若先生被日新月异的农场建设面貌所感染,现场吟赋《满江红》一首,热情赞扬农场建设成就和军星战士的风貌。

14日晚,农八师毛主席思想文艺宣传队(由解散后的原农八师政治部文工团留用人员组成)抽调骨干演员,在师部招待所为柬埔察客人和郭沫若副委员长表演了一场专门歌颂军垦战士艰苦奋斗和建设美好生活的精彩文艺节目,并合影留念。

才华横溢、涉猎广泛、著作丰厚的郭沫若先生在哲学、文学、戏剧、翻译、历史、考古、古文字等多个领域均有极高天赋造诣和突出建树,他是一位在全世界颇具影响的国际文化名人。

早在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中郭沫若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南昌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

南昌起义失败后他一度脱党旅居日本,专门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研究。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回国任职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代表中共兼任副部长的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创作了大量诗歌、话剧等文艺作品,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文化界与鲁迅先生齐名的两面光辉旗帜。

1949年9月,郭沫若当选为新中国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全国文联首任主席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

他长期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科技工作,后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连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69年4月当选为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在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他是受到党中央特别保护、冲击较小的仅有的几名文化名人之一。

在陪同柬埔寨客人访问石河子垦区期间,郭沫若副委员长对兵团和石河子的科技事业十分关心,重点参观了在“文革”中被迫撤销停办,于1970年9月和1971年2月才分别重新恢复招生的兵团医学专科学校(今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前身)和兵团农学院(石河子农学院前身)。

在这两所兵团自己创办的高等学府,郭沫若副委员长鼓励那些受到政治冲击、刚刚下放归来,重新走上教育岗位的教师要放下思想包袱,在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的实践中加强思想改造,多做有益的贡献。

他勉励两院校首批招收的工农兵学员牢记毛主席的教导,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多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不忘工农兵大学生的本色,扎根新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石河子垦区参观、视察期间,郭沫若副委员长还听取了农八师政治部负责人关于开展文学艺术创作和农场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汇报。

他对军垦战士在文艺创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农八师的文艺工作坚持走与经济建设、与基层生活紧密结合的群众化道路表示赞赏。

在农八师领导的安排下,郭沫若还与从抗日战争时期就结下友谊的文坛老友、正在石河子垦区下放劳动的著名诗人艾青会了面。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机关工作的艾青,于1958年被戴上“右派”帽子并开除党籍、撤销了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诗刊》及《收获》编委等各项职务,下放至黑龙江北大荒垦区接受劳改造。

1959年11月经国家农垦部部长王震关照转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次年8月,艾青在石河子垦区得到妥善安置,农八师按照师职干部的待遇给予艾青生活上的优待。

其间,艾青创作了反映新疆军垦建设事

业和垦区生活的诗歌《从南泥湾到莫索湾》《槐树》《烧荒》《帐篷》《年轻的城》、报告文学《苏长福的故事》、长篇小说《沙漠在退却》等大量文学作品,带动、帮助和影响了一大批新疆的文学新秀步入文坛。

1967年,一直住在农八师师部大院的艾青一家被红卫兵造反派强行迁出,赶至地处偏僻、条件艰苦的农八师一四四团二营八连强制劳动,给艾青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伤害。

此次老友相逢,两人格外兴奋,但碍于当时极左的政治气氛和艾青特殊的“右派”身份,他们无法进行深入的交流。

在分别近20年后的重新见面中,郭沫若副委员长对蒙难多年、生活条件艰苦但仍坚持文艺创作和培养诗歌新秀的艾青给予了极大宽慰。

郭沫若副委员长关切地询问了艾青日益严重的眼病,指示兵团和农八师的领导在生活、治疗方面尽可能多地给予照顾(1972年11月,艾青一家在多方面的关照下得以从农场基层连队搬回石河子新城居住。

1973年春季获准赴北京治疗眼病,1975年7月正式举家迁回北京)。

9月15日下午,郭沫若副委员长陪同柬埔寨客人离开石河子。此次参观访问石河子垦区的还有宾努亲王夫人、英·萨利特使夫人及柬埔寨王室和政府部门的部分成员,郭沫若同志夫人于立群女士也陪同参观。

推荐阅读:

部队想连片开发荒地,有老乡在旁边耕种咋办?用这个办法太好了

为啥说傅作义将军是来石河子垦区的第一位国家领导人?看完明白了​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