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审观察(2024年第一季度)

毕马 2024-05-08 10:20:39

一、内审风险提示

监管新规追踪

一季度,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外管局”)等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交易所等共发布58篇新规及征求意见稿,重点影响信贷业务、债券业务、资产证券化、非银机构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五篇大文章”等业务及管理领域。结合监管机构已公布的立法计划及已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来看,银行保险业监管、地方金融监管、非银机构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反洗钱、合规管理等领域亦在酝酿变革,预计将有系列新规陆续落地。近期信贷业务“三个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银保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等重要新规即将生效,内审需关注机构自身的合规达标与监管验收,以及综合化子公司管理、合作机构管理等方面。

建议关注领域

基础领域: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债券业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操作风险管理、合作机构管理。前瞻增值:银团贷款、集团管理(含综合化子公司管理)、合规管理&监管配合、宏观政策落实、数据安全管理、监管达标与整改验证。

监管处罚观察

一季度,监管处罚持续呈现高压态势,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外管局(含总部及其派出机构)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共下发罚单877张,罚没金额共计人民币25,378万元。处罚最为集中的前三大业务及管理领域为信贷业务、内控合规、运营管理。此外,综合近期处罚特征、典型罚单及数据变化,我们观察到以下趋势与苗头,提示内审予以关注:

观察一:监管机构日益关注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近两年监管机构公布的综合型罚单中,除对业务与管理事项违规进行直接处罚外,还以“内部审计有效性不足”、“未反映重大风险责任问题”等事由实施了机构处罚,并对涉事内部审计负责人、内审人员实施了个人处罚,体现了监管机构对于内审职能的重视,以及对内审独立、充分、有效履职的期望,与未来责任到人的监管导向。

观察二:监管重点关注及苗头趋势性领域需引起内审关注

信息科技管理:

2023年末,某国有银行由于信息科技管理不善及发生了重大系统故障等事由,被处以人民币430万元的罚款。随着2023年金融监管总局新设科技监管司,以及信息系统、数据、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与快速发展,未来预计将有更多相关领域的新规出台,及更多涉及信息科技领域的专项及综合检查。

子公司/境外机构管理:

2023年末,某国有银行因境外机构及并表机构管控不力,被处以人民币170万元的罚款。以往涉及境外机构、并表机构的处罚多与业务高度相关,此次为针对机构管理对总行开具的处罚。结合近期国际形势变化、非银机构新规发布密集等背景,建议内审关注集团管控的有效性。

合作机构管理:

2023年以来,合作机构管理相关的监管罚单数量及金额快速增长,既反映了近期银行业市场风险特征,又反映了监管机构对此问题的关注与态度。同时,近期监管机构密集修订非银金融机构各项管理要求、评级办法,部分机构面临业务整改与市场清退,建议内审关注合作机构管理有效性,防范风险输入。

数据治理及监管报送:

2023年以来,监管统计数据报送相关的监管罚单数量及金额大幅增长,2024年一季度仍呈现密集态势。虽然处罚事由呈现为监管统计数据的“未报、错报、漏报、迟报”,但背后反映的是银行业机构数据治理及管理机制存在问题。银行业属于数据密集型行业,在商业银行整体实施数字化转型,以及监管机构快步推进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建议内审关注数据治理及监管信息报送等问题。

其他领域:

金融化险背景下我们还关注到“未经监管部门批准终止分支机构营业”、“异地非持牌机构整改不到位”等处罚案由,提示内审关注机构裁撤、合并、整改等方面。

观察三:除关注业务管理合规外,监管机构还关注政策落实

2022年首次关注到“落实减费政策不力”案由,2023年以来涉及减费让利政策执行的罚单呈现增长趋势,案由常见于综合性检查及业务专项检查。2024年一季度,某国有银行因“未落实优惠政策减免费用;受托支付审查不尽职”案由被处以人民币50万元的罚款。从问题成因来看,既有因政策传导、实施执行及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系统性问题,也有因内部管理颗粒度不匹配,无法精准识别客户类型、费用类型造成的类别问题。建议内审从根因视角予以关注。

此外,亦建议内审关注其他政策落实领域,例如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双碳”战略,以及“五篇大文章” 领域等。

二、内审理论动态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于2022年下半年启动了对2017年版本《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IPPF将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为《全球内部审计准则》、专项要求和全球指南。截至目前,协会已于2024年1月9日完成了《全球内部审计准则》的修订与发布,新《准则》将于2025年1月9日正式生效。

三、内审增值建议

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前瞻增值作用

关注即将生效的新规,在新产品、新业务、新系统上线前的窗口期开展审计或调研,提供审计观察与优化建议。针对颁布的重要征求意见稿,及酝酿中的业务变革等,列席业务管理部门讨论会议,了解业务目标与变化趋势,提供审计观察建议。

拓展内外部数据源,通过监测分析与交叉对标,及时识别“趋势性”“苗头性”问题,更好发挥审计“探头”作用。关注交叉领域,特别是跨机构、跨条线、跨职能的业务与管理领域,发挥第三道防线独立、全局视角的独特作用。

优化提升审计效能,促进根因整改

近期,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与审计署报告均强调“推进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以及期望内部审计发现更多系统性、设计性问题。建议内审在深入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特别关注问题主体无法独立整改的问题,如职责分工不明确、跨多部门及职能主体、涉及多个信息系统、问题根因的权威性超越问题主体、涉及跨主体的资源冲突等,促进问题的根因整改。

关注新兴领域的能力储备与技术手段升级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针对模型风险、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新兴领域,内审人员团队需储备充足的知识经验,并相应升级了审计工具及技术手段。此外,监管机构正快步推进EAST数据治理及智慧监管平台构建,未来对商业银行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的广度、深度、力度将大幅提升,建议内审结合监管变化预期与业务发展需要,分梯次推进团队能力建设与技术手段升级。

刊物简介:

毕马威“内审观察季刊”系列为内部审计服务专题报告。我们持续跟踪国内外内部审计理论发展、银行业重要法规及监管政策变化、监管检查与处罚动态、市场变化及舆情信息等,运用毕马威专家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及专业解读,及时与您分享内部审计相关的风险洞察与应对建议。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4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0 阅读:0

毕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