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参加公社“贫宣队”,4人退出我坚持下来,结果命运改变

伊河史话 2024-02-01 06:17:04

【韩援朝投稿  伊河编发】

1967年,我们村5个退伍兵参加公社贫下中农宣传队,大家风里来雨里去,帮助老乡干活,却没有挣到工分,还耽误家里挣工分,4个中途退出跑回了家,只有我坚持了下来,结果命运从此改变。

人这一生会遇到太多的事情,有的事情只要坚持下来,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1967年,在部队干了4年的我,退伍回到了我们村,那时,退伍军人在人们心里有较高的威信,说话、办事公道正派,老百姓比较信赖。

我回到村里不久,队长通知我说,村里回来的5个退伍兵,都要参加公社组织的贫下中农宣传队,服从公社的统一安排。

贫下中农宣传队,是我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从有关单位和生产队抽调的贫下中农思想宣传队,简称“贫宣队”。

而有资格参加“贫宣队”的成员,一般分三种情况,一类是根正苗红的纯正贫农子弟,二类是退下的老队长、民兵连长等生产队干部,第三类是退伍回村的军人。

“贫宣队”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思想,斗私批修,消除派性,促生产。“贫宣队”队员一般先要先在公社进行短期培训,掌握基本的工作内容、方法和要求后,就可以被下派到各个生产队了。

然而,由于我在部队当过班长,又是党员,被“贫宣队”推选为组长,带领3名组员,下到了梁洼生产队。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经过了培训,我还真的不知道“贫宣队”该干啥,这次经过了公社的培训,尤其是担任组长后,我知道了自己的职责,是帮助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我到梁洼生产队后,先是在村里到处转转看看,一天,我起得很早,可看到村里有几个社员扛着锄头,急急忙忙往村处走去,好奇的我远远地跟了过去。

翻过一道沟坎后,我看到两边的山坡上,有好几个人在做瓜墩,有的人在平整土坎子,看样子像是在准备种什么。

但是,我知道,生产队并没有种植劳动,也没有给村民派这样的活,村民自己起这么早来干这些,很明显不是生产队的劳动任务,我感觉这里面有问题,于是,我便急匆匆返回公社,把看到的情况,向公社王书记如实做了汇报。

后经公社和生产队领导研究,都认为这几户村民是在种菜,目的是想度过眼下的饥荒。

王书记说:“梁洼的队长之前多次向公社汇报过生产队缺粮问题,现在看来问题较严重。梁洼村地处山区,地瘠苗瘦,情况确实特殊,群众家里如果不断粮,大家百不会冒着被批斗的风险,自己偷偷种菜。

眼下,春耕生产已经开始,在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节骨眼上,不能让群众饿肚子干活。

公社当即决定,给梁洼生产队供应3个月的返销粮,按每人每月30斤的标准足额发放,缓解群众的饥荒。王书记当即让我和梁洼生产队长一起负责此事,队长负责登记人口,造花名册,我带“贫宣队”队员,负责和信用社联系购粮贷款,抓紧把返销粮发放到社员手中。

心里装着群众,群众眼里才有你!

以后十多天里,我们跑县委机关,跑信用社,总算把购买返销粮的贷款办了下来,社员也都领了返销粮,社员对我们的态度明显好了许多,每天看到我们,都主动打招呼。

然而,就在给群众把件事办好的同时,我发现我们组里有一个退伍兵已经有好几天没见他人了,细问另一名组员,才知道这个退伍兵,嫌在“贫宣队”整天跑跑颠颠,不挣一个工分,还耽误了自己在队里挣工分,感觉是在胡混,所以不告而别,偷偷跑回家了。

后来我还听说,我们村参加公社“贫宣队”有5个退伍兵,已经跑回去了4个,唯独剩下我一个还在“贫宣队”里。其实,那个退伍兵遇到的情况,我同样也有,不过稍好一点的是,我们家弟兄6个,我是老三,少了我一个,对家里挣工分影响不大。

“跑兵”这件事,引起了公社领导的重视,他们弄清了“跑兵”的原委后,改进了工作,也按在生产队一样,给“贫宣队”队员记工分,由各自所在的生产队计发。

让我意外的是,由于别人跑了,我没跑,公社王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对我提出表扬,说我眼里有群众,一到梁洼村就发现了当地社员的疾苦,并勇于负责,向公社反映问题,盯着解决问题,有很高的思想素养和工作水平。

平凡的日子里,我感到了责任的份量、坚守的力量。

1968年的一天,我从公社王书记办公室出来,正准备公社大院时,不巧在过道的转弯处,与一个女同志迎面撞到一起,由于我个子高,还把人家姑娘给撞了一个屁股墩,东西撒到了地上。

事发突然,我当即愣住了,慌忙把人家扶起来,不小心还抓痛了人家的胳膊,疼得人家直吸溜。我连忙退后,一直给人家道歉,而姑娘自己扶着墙站了起来。

我们这边动静不小,惊动了王书记,他出来一看,当即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就哈哈大笑……

事情大约后了一个星期,我到公社去办事,王书记看见我了,就把我喊了过去,说小黄看上你了。

我当即就懵了,小黄?哪个小黄,我不认识啊。书记说,就是那天你把人家撞倒的那个姑娘,人家是县物资局黄副局长家的姑娘,是咱民政所的工作人员,你这个退伍兵的根底,人家都调查清楚了。

当我下午回到梁洼生产队的临时房间时,一双崭新的绣着荷花的鞋垫放在我的床上,同屋的组员给我说,一个姓黄的姑娘来过了,你不在,人家就把一双鞋垫放到你床上了,然后人就走了。

后来,我和小黄姑娘就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1970年我们结了婚,公社王书记做的证婚人。

1971年,我被公社借调到办公室,负责公社工作情况收集、整理和上报。

1976的一天,我正在公社开会,妻子小黄悄悄给我说,公社账务部门正在招干,条件是党员,高中学历,退伍军人优先,还要有基层工作经验,这些你都符合,你去报考试试。

这一天,我正要去账务部门报名时,王书记看到了我,说公社领导已经研究,决定上报你为公社账务部门的干部,负责税务工作。

从此,我就正式从事税务工作,1979年从乡税所又调入县税务局,当过股长、副局长和局长,2004年,我从税务局退休,目前退休金7000多。

退休回我经常回村,也见到过当年一起参加“贫宣队”的战友,除了2名病逝的,另外2人,虽然也都是儿女孙子辈围在身边,但日子过得很紧巴,他们看到我,只是长长的一声叹息!

水滴石穿,并不是水的力量,而是坚持的力量!

人这辈子,总会苦一阵子,但不会苦一辈子。

唯有奋斗,才会改变命运!

【图片选自网络,联删】

7 阅读:1640
评论列表

伊河史话

简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