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玄奘传:启程前夕,在梦中显现了异兆

槽点点 2023-11-26 12:07:25

正当玄奘决志西游的时候,僕射宋公萧瑀,敬仰玄奘的戒行德学,欲奏请太宗下诏,迎请大师为庄严寺的住持。

庄严寺是长安城中,大大有名的古刹,也可说是国寺,常住的清众,数以千计,住持的宝座,是多少人羡慕不已、求之不得的。

玄奘却志不在此,一心只想如何赴印度取经求法,对宋公的一番美意,竟婉言谢绝了。

既决心要到印度去取经求法,玄奘就积极作出国的安排。先是私下相约志同道合的净侣,联名向有关当局陈文,申请赴印度求法。

但因那时边境不太平,商旅不安全,禁止人民出国,以防发生不幸。玄奘等人,虽是方外之士,却也不能例外,所以没有获得批准。

这样一来,那些同参道友,也就打消了赴印度的念头。唯独玄奘一人,仍然坚持初志,没有因为不许,就改变既定的决心,依然时刻作西游的准备,以等待机缘。

他知道,由陆路到印度,是很艰危的。为了考验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意志,凡是他知识所及,和想象得到的艰苦遭遇,都用各种方法,一一去实际体验。

譬如忍饥挨饿,攀山越岭,熬热耐寒等等,以及各种人所难受的痛苦,他尽可能找寻机会,磨炼自己。

直到确定自己在任何艰危困苦中,都能承受得起,都不会动摇意志了,然后才再向佛前自誓,重申他求法取经的悲愿,祈求诸佛菩萨慈悲加被,诸天神冥中护持,使他求法之行,往返顺利,没有障难。

玄奘这种坚毅的意志,深弘的悲愿,也许不是偶然的天生奇才,而是由来有自。

据说玄奘诞生的前夕,他母亲就会梦见大师身著白衣,向西而去,当时就问他:“你是我的儿子,为什么要走呢?”

玄奘回答说:“为了取经求法,所以要走。”

这不是夙有因缘的徵兆么?为了要到印度去求法,玄奘曾一再上表陈情,希望获得允许。

奈因当时“国政尚新,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番”,终不能如愿。而玄奘求法的意志,已坚定难移,既不能获准公开成行,就只有“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唐贞观元年,秋八月,他终于等到了出国的机会。

那时由河南到长安一带,遭遇霜雹的天灾,农作物全被损害,使秋收落了空。受害的灾民,无以维生,朝廷只好下诏,准许百姓,自由他往求生。

因此,难民成群结队,四出流徙,玄奘乃趁这个机会,于初七日的早晨,杂在难民中,离开了长安,踏上了西游的旅途。

在启程的前夕,玄奘再次殷重地佛前祈祷,乞求加被,并预卜前途吉凶。

果然精诚所至,获得了感应,当夜就在梦中显现了异兆。

玄奘梦见大海中,有座宝山,庄严雄伟,峯峦峻秀,林木参天,景色的佳妙,为世所未见。意欲登山一游,却苦于没有船筏可渡,然毫不感到恐惧,竟然跃身入海。

说也奇怪,海中立即浮出一朵石莲花托住,每一下足,就有一杂石莲花涌出波外而承接,脚跟起处,莲花随即隐没,只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山脚下。

但山高峻峭,无法攀登。心想何不腾空而上?乃试一跳跃,果然身如飞燕,扶摇直上,毫不费力,顷刻间就到了山巅。

独立峯头,四望无际,顿觉心胸畅然,欢喜无量,喜极而醒,方知是南柯一梦。

细细回味梦中情景,应是西行的好预兆,于是决定即日啓程。

3 阅读: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