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峰崇福寺:古刹新韵福泽绵长,来福州旅游不能错过这个景点

醉香谈旅游 2024-04-29 02:37:29

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便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位于福州市郊北岭象峰南麓的象峰崇福寺,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福州五大禅林之一,崇福寺历经千年沧桑,依旧古朴典雅,吸引着无数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

崇福寺旧称崇福院,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据传,明万历末年,跬存禅师云游至此,见此地山水清幽,灵气逼人,遂发愿重建古刹。在清理地基时,禅师意外发现一刻有“崇福禅院”的石额,方知此地原为古崇福院故址。于是,禅师誓愿重兴,历经艰辛,终于使崇福寺重现昔日辉煌。

在历史的长河中,崇福寺几经兴衰,几度沉浮。然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里始终是高僧辈出的佛门圣地。明末以来,有清安、古月、必定、圆瑛等高僧先后振锡于此,他们弘扬佛法,广结善缘,使得崇福寺声名远播。其中,明崇祯二年(1629年),寺僧超然和尚更是东渡日本,在长崎圣寿山创建了崇福寺,使得日本僧侣尊福州崇福寺为祖庭,进一步扩大了中华佛教文化的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后,崇福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57年,福州市佛教协会在寺内创设佛教安养院,收容福州地区寺院年老生活不能自理的女教徒,使她们得以安享晚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崇福寺逐步恢复了宗教活动,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如今,崇福寺的寺院古朴简洁,主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建筑。寺院的山门高大雄伟,砖石砌成,灰色的墙体上覆绿色琉璃瓦,檐角高翘,脊端饰有瑞兽,显得庄严而神秘。穿过山门,便是一条宽阔的菩提大道,迎面是主轴线上的佛殿。左侧是一个巨大的放生池,乌龟慵懒地晒着太阳,鱼儿自由地游动,充满了祥和与惬意。放生池的存在,不仅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的教义,也传递出慈悲怜爱之情。

天王殿是主轴线上的第一座殿宇,古韵十足。黛瓦白墙单拱门,前出廊,廊柱上写满楹联,门楣上悬挂着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天王殿”。门前两只石雕大象镇守殿宇,显得威武而庄严。进入殿内,韦驮菩萨的塑像威武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穿过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这座清光绪年间遗留下来的古建筑,黛瓦白墙红门窗,色调沉稳而不张扬。门柱上刻有楹联,门楣上悬挂着“大雄宝殿”的匾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佛像,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

除了这些主要建筑外,崇福寺内还有新建的观音阁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不仅丰富了寺院的景观,也为信众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同时,寺院还积极开展佛教文化交流和传承活动,如举办传戒法会、佛学讲座等,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崇福寺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无论是扶贫济困、助学兴教,还是赈灾救灾、环境保护等方面,崇福寺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善举不仅体现了佛教慈悲为怀的教义,也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福州象峰崇福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佛教传统,也见证了福州乃至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如今,它依然以其古朴典雅的建筑、庄严肃穆的氛围和丰富的佛教文化活动吸引着无数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交流。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可以领略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0 阅读:66

醉香谈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