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黄山遗址惊天发现:中华文明远超5000年!古代物流体系和专业部落揭示更深历史底蕴

船长卡戎 2024-04-26 07:19:30

黄山遗址,这是一个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北边黄山村的地方,就在白河的西边。它坐落在一个高出地面大约20米的小山丘上,从东到西大约有600米长,从南到北差不多有500米宽,总面积大概有30万平方米,就像一个大公园那么大。

这个遗址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历史宝藏。这些历史痕迹堆积在一起,形成了厚厚的文化层,大约有5米那么深,就像是历史的一层层书页。在2022年的11月,考古学家们很多来自很久以前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遗迹。这些出土的物品一层一层保存得非常好,就像是一个时间胶囊,让我们能够一眼看到三千多年前的生活场景,真是个神奇的考古奇观。

黄山遗址中,专家们发现了一种特别的古代建筑,叫做“前坊后居”。这是在很久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建造的。是我们国家保存得最好的史前建筑之一,也是豫西南地区早期建筑的一个重要特色。

这种建筑就像一个小型的城市,前面是制作玉石器的工作坊,后面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就好比我们现在那种“前店后厂”,前面是做手工活的地方,后面是休息和生活的区域。工作坊里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是如何制作玉石器的,这提供了很多新的信息来研究那时候的玉石加工技术。这座大房子的建造方式很特别,墙壁做得既防雨又防潮,非常坚固耐用,房顶还可以多次修理。这在当时应该是最高水平的建筑技术。

在这些房子里面,专家们找到了很多关于制作玉石的痕迹、工具以及玉石原料。在房子周围和里面,还发现了好多套陶器,还有一些用来磨石头的工具,还有少量的骨头做的工具和一种叫独山石的玉石。有些地面上还有磨玉石残留的“砂石浆”沉积。

考古学家在黄山遗址还发现了一个史前交通系统,该系统是仰韶和屈家岭时期的人们建造。他们利用自然河流并人工开凿河道,甚至还建造了一个位于山下西岗上的大型人工河和一个半圆形码头。这个码头直径50米,是史前人们用于运输的设施。

人工河与东、南、北三面的古老河流共同形成了一个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环壕聚落。在环壕南部,考古学家还发现了通往独山的古老河道。该系统连接了黄山遗址与独山、蒲山的玉石资源。揭示了先民开采、运输、制作玉石器的全过程。这里就像是一个古老的“工业园区”,集中了玉石的开采、加工和物流功能。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本叫做《禹贡》的书,它是中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大约4000多年前,湖北、湖南、四川和陕南等地的人们通过一条叫汉江的河流,把他们的地方特产和贡品送到中原地区。有一种非常珍贵的石头叫独山玉,也是通过这条河从北方传到了南方。

现在发现的黄山遗址,就是一个专门制作和加工独山玉器的地方,同时也是把这些玉器运往各地的重要基地。这里就像一个中心点,制作好的玉石产品从这里出发。沿着汉江的一条支流白河向南走,然后再顺着汉江,一路传播到广阔的江汉平原地区。这个社会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了,应该说摸到了文明的大门口,而且是7000年前,实在是震撼。

黄山遗址的发现对我们了解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历程非常重要。一开始,人们认为红山文化的玉器可能是中国玉文化的源头。后来又有人认为,红山文化的玉器是从西伯利亚传过来的。但是,随着凌家滩遗址的发现,我们知道那里比红山文化还要早,所以凌家滩的玉器不是从红山文化传来的,反而是红山文化的玉器可能受到了凌家滩的影响。

现在的黄山遗址,让我们知道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早期就已经开始制作玉器了,这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并且,黄山遗址是一个专门制作玉器的部落,这就说明在那么早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有了专业分工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因此中原的玉文化至少要以黄山遗址为起点,实际可能更早,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透过黄山遗址的探索,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触摸到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映照出我们的先人在久远的过往中已然拥有了超凡的社会组织和协作才能。每一个出土的文物,每一块斑驳的石头,都在低语着古老的故事。以此点燃我们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与自豪。

0 阅读:6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