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日本天皇,二战首犯之一,不仅没有接受审判,还活到了89岁

虎子历史说记 2023-11-28 15:36:4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分成了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两大部分。其中轴心国的成员,主要有德国、日本、意大利,跟着他们混的小弟还有芬兰、匈牙利、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等。

欧洲战场,开始于1939年9月1日,标志性事件是德军闪击波兰。

但是埃塞俄比亚认为,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二战起点。奥地利则认为,1938年3月,德国入侵奥地利,是二战起点。

亚洲战场,开始的时间同样没有定论,可以说是1931年9月18日,也可以说是1937年7月7日。前者是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的起点,后者是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的起点。

不过结束的日子,倒是有定论。1945年5月8日,德国代表签署投降书,二战欧洲部分自此告一段落。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用广播发表了《终战诏书》,二战亚洲部分也至此终结。

希特勒兵败自尽,裕仁天皇却活了89岁!

二战中,德国的话事人是希特勒,他凭借天才的口才,说服了一大帮人跟着他混,从而改变了世界的命运。那几年希特勒可谓是风光无限。

但是二战结束时,兵败的德国话事人希特勒,只能在地堡中和自己的新婚妻子一起自尽而亡。这是他需要承担的战败结果。

意大利的话事人墨索里尼,则在1945年4月被意大利人抓获并且处决了。可以说,欧洲轴心国的2位领头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可亚洲这边,情况却令人很愤怒。

昭和天皇裕仁,分明是二战中日本的话事人,但是二战结束以后,他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好端端地活到了1989年,活了足足89岁,真是令人咬牙切齿啊!

在老美的庇佑之下,日本不仅保住了裕仁天皇的小命,还保住了天皇制度。

很多人只看到了二战后,日本各路写手,为裕仁天皇开脱的文字。其实裕仁天皇才是那个需要为二战亚洲战场负主要责任的人。

裕仁天皇是实权君主。

日本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但是他们的这个制度,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着本质区别。英国的国王,只是吉祥物,没什么实际权力。但是日本天皇不一样,从明治天皇开始,日本天皇就是日本的实际控制者。

从感情上来说,近代日本人对天皇忠心不二。

明治天皇的个人能力实在是太强了,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正是他带领日本,从落后腐朽的德川幕府时代,过渡到了改革创新的明治时代。

明治天皇在位期间,在1895年打赢了甲午战争,1905年又打赢了日俄战争。明治天皇,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将一个落后的日本,直接变成了世界列强。不得不说,明治天皇对日本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

因此,近代日本人对天皇有一种天生的依赖和忠诚。

天皇的权力和地位,是写进日本宪法里的。

除了感情上的忠诚以外,从法律角度来说,日本天皇也是他们说一不二的掌门人。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明治宪法》中,对天皇的解读。

第一,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所统治。

第二,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三,天皇总揽统治权,并按照宪法来实施。

第四,天皇统帅陆海军。

第五,天皇有制定官制、任免文武大臣的权力。

由此可见,日本天皇在1945年以前,绝对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军政大权。这是受到日本宪法所保护的事实,根本赖不掉。

总理大臣和内阁,直接对天皇负责。

1885年,日本开始实行内阁制。总理大臣是内阁的老大,其他阁员基本上是分管各部的大臣。

在《明治宪法》中,规定总理大臣的任免权,是归天皇所有的。总理大臣提名各部大臣,需要经过天皇的认可才能上任。

此外,日本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则是由天皇直接任命。他们不需要听从总理大臣的命令,直接对天皇负责。

所以说,这是一个闭环,天皇直接决定了所有部级大臣的人选,而这些人自然就直接对天皇负责了。谁给我权力地位,我就为谁服务,这是自然法则。

裕仁天皇在侵华时,做出过不少指令,有记录可查。

1926年,明治天皇的儿子大正天皇身体不适,这么一来大正天皇的儿子裕仁就这么成为了日本的新一代天皇,也是明治维新以来,第三代天皇。

由于爷爷和父亲对日本有着杰出的贡献,将日本带向了蒸蒸日上的道路。为此,裕仁天皇上任之初,便自然拥有了较高的威望。没办法,干得好不如生得好,这是事实。

裕仁天皇上任之初,就立下誓言,要以爷爷明治天皇为偶像,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将日本带向强大。

首先,裕仁天皇曾多次批准日军入侵山东。

1927年,也就是裕仁继位后的第二年,他便直接发布命令,在这一年的4月、5月和7月,3次向中国山东增兵。

裕仁的理由很简单,为了保护在山东的日本侨民的生命安全。

到了1928年4月,趁着中原大战的机会,裕仁再次下令,让陆军部增兵山东。1.7万名日军进入济南,不久之后便酿成了著名的济南惨案。大约有1万多名中国人在这次惨案中丧生,裕仁是直接指挥者无疑。

其次,裕仁在1931年批准了对锦州的空袭。

1931年9月18日,日军入侵东北以后,裕仁名义上并没有表态。这或许是日本内阁为裕仁摆脱战争干系的一种手段。

但到了9月21日,裕仁却对关东军发出了手令: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无法挽回,大家一定要注意。

与此同时,裕仁还发出了指令,允许对锦州进行空袭,且有必要的话,裕仁同意将事态扩大化。

甚至在1932年初,裕仁通过两次讲话,特地嘉奖了在东北的关东军的英勇事迹,将这些英勇的战士作为正面形象在日本进行宣传。

这就明摆着了,裕仁天皇是支持1931年9月18日后的一系列侵略行为的。其中一部分指令,还是他个人亲自发布的。

再者,一二八事变时,裕仁批准增兵上海。

1932年1月28日,为了掩盖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日军主动向上海地区发起了进攻。在这场战斗中,裕仁天皇是亲自下令增兵上海的。而且他还嘱托当时的侵华头子白川大将,让他速战速决。

一二八事变后,裕仁天皇特地对东北、上海两大战场中,作战英勇的战士,颁发了勋章,进行了嘉奖,其侵华意图就很明显了。

此外,裕仁批准了热河战役。

1931年9月18日以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但是他们是以伪满洲国的名义这么干的。尝到甜头以后,日本对外宣布,长城以北都应该是伪满洲国的领土。

因此,在裕仁的授意之下,日军于1933年2月21日,发动了热河战役,开始入侵热河。那时候东北军丢了老家,积极性都不高,因此根本守不住热河。不到一个月,热河就丢了。就这样,整个东北都落入了日军之手。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有记录可查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由此可见,裕仁天皇是侵华初期的直接指挥者。

七七事变后,依旧是裕仁天皇在担任日军总指挥。

1937年7月7日,这是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当时裕仁天皇不断询问各方面意见,无非就是想知道一件事:如果苏联出兵干涉,这该咋办?

结果得到了回答基本都是:苏联不可能出兵!即使出兵,日本陆军也会有所应对。

放下心来的裕仁天皇,便批准了扩大事态,全面侵华的命令。或许卢沟桥事变这一突发事件,并不是裕仁主导的,但事后全面侵华的首脑,绝对是裕仁。

1937年8月13日,日军再次入侵上海,裕仁不仅派遣了20万援军前往上海,还发出了上谕:海陆军应当积极配合,奋勇作战,努力杀敌,让世界都感受到日本皇威。

从9月4日起,裕仁天皇直接在皇宫里成立了大本营。这是一个类似幕僚机关的单位,陆军总长和海军部长,全都是大本营内的幕僚长,可见裕仁当时可以全面指挥侵华战争。此后日本大本营发出的《大陆命》《大海命》等作战命令,都是以裕仁的名义发出的。

12月13日,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发生后,裕仁不仅没有担忧任何国际指责,甚至对作战勇猛的松井石根、朝香宫鸠彦(皇后的叔叔)进行了褒奖。

从1938年1月开始,裕仁确认了扩大战事的决定。同时开始任命一大批皇亲国戚担任军中要职,从而进一步操控这场侵华战争。

东京审判,漏掉裕仁,是人类的遗憾。

由此可见,裕仁绝对是二战中的实权君主,直接操控了整个侵华战争。但是在日本战败以后,裕仁除了通过电报发布《停战诏书》外,根本就没有负任何责任。

而且这份《停战诏书》压根就不是什么投降诏书,大家可以去看看原文,既不承认侵略事实,又不提任何对咱们的愧疚,甚至只提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损失。

不知道那个年代的先辈们,看到这份诏书的时候,是不是气得拍断了大腿。整场审判都是一出戏,最不应该饶恕的那一个,却好端端活到了1989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讽刺。

1 阅读:12

虎子历史说记

简介:喜欢历史的可以点一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