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同盟走向“全球化”?日本媒体人:要唯唯诺诺到何时

亚太说 2024-05-01 15:40:21

木村知义 前日本放送协会(NHK)主播、资深媒体人

4月中旬,岸田文雄首相访美,日美关系迎来了“新局面”。当前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必须进行审慎思考。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此次岸田首相访美、他与拜登总统的领导人会晤,以及随后会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举办的美日菲三边领导人会晤。

与美国同在的军事合作伙伴

“‘美国并不孤独,日本与你们同在。’当天,岸田首相用最大音量喊出这句话后,美国国会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岸田首相面带微笑,志得意满地环视全场。毫无疑问,这句话是岸田首相最想表达的信息。”

岸田首相是史上第二位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的日本首相。某媒体在报道开头写下了上述文字。自安倍前首相之后,时隔九年美国再次以国宾待遇欢迎日本首相访美。我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了岸田首相意气风发的样子,并就他此次访美产生的效应进行了深入思考。

岸田文雄当地时间4月11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

“此次岸田访美或将被认为是日美同盟实现质的飞跃的瞬间。”某记者的报道中提到,美国发行的会员制新闻邮件如是评价。里面还提到“迄今为止,日本最显著的重要性在于作为美军在地区开展军事活动的据点。而此次领导人会晤后,有必要的话,自卫队可与美军并肩作战,成为真正的军事合作伙伴。”

概括此次岸田访美的关键词是“作为全球伙伴”的日美关系。换言之,两国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的军事性,不仅限于双边,同时放眼世界,“共同担负责任”,致力于日美同盟的“全球化”。美国彭博社的专栏作者Gearoid Reidy在文章中写道:“美国交口称赞岸田首相拉近了日美的距离,沐浴在赞誉之下的他一定想一直待在华盛顿吧。” Gearoid Reidy的点评虽略带嘲讽日本进一步依附美国的意味,但其中涉及的内容可谓严峻。

以“抗衡”和“威慑”贯穿始终的日美同盟

此次日美领导人会晤之前,美国政府高官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谈到“这将是1960年代以来日美同盟发生的最大变化”,同时强调“日美同盟将发生历史性变化”。他认为此次“历史性变化”堪比1960年时任首相岸信介修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访美前,岸田首相在接受美国CNN采访时表示“我们正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折点”,“因此做出了从根本上强化防卫能力的决定”。他毫不掩饰地影射中国说道:“我们国家周边,某些国家在研发弹道导弹和核武器,某些国家在不透明地推动强化军事实力。另外,现实中,凭借实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正在南海、东海海域发生。”他把此次日美领导人会晤视为“实现日美同盟现代化的历史性机遇”。

沙利文(右)接受日本媒体采访

如同一唱一和般,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领导人会晤前的采访中表示:“(拜登政府执政)这三年里完成的一件大事是不仅让这个(日美)同盟成为印太地区和平、安全的基石,同时真正发展成为了全球规模的合作关系。此次(岸田首相以国宾待遇访美)将成为一个全方位广泛宣示美日全球性合作关系的机会。”

他们这是要让日美同盟实现“全球化”,并且是全方位的。其中的要点要约如下:首先,日本创建统一指挥陆海空自卫队的“统合司令部”,驻日美军司令部协同合作,畅通指挥权限,加强自卫队与美军的相互配合,推动指挥权限“现代化”。其次,加强在人工智能(AI)尖端技术研发等日美经济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强化在美国主导的探月计划(阿耳忒弥斯计划)等航天航空领域携手合作。同时,据悉日本将在美澳英三国安保合作框架“AUKUS”中发挥更大作用。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参加的美日菲首次三边领导人会晤,给亚太地区的安全保障体系也带来了划时代的重大“变化”。这次三边会晤可视为是强化美日菲三国“准同盟化”合作。美军与菲军从4月22日起开展为期三周的“肩并肩”联合军演。据路透社4月22日报道,联合军演“在离台湾较近的菲律宾最北端的岛屿、南海一侧的巴拉望州西部地区实施了夺回被敌方占领岛屿的模拟作战”。此次除了首次获邀参与军演的法军以外,与菲律宾签订过《访问部队协议》的澳大利亚军也正式参加了军演,而日本、韩国、印度、越南等国作为观察员参与其中。美军还在军演中演练了部署中程导弹系统,进一步加剧了该海域的紧张局势。

此外,最重要的是,贯穿所有这些举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抗衡与威慑来自中国的“威胁”。毫无疑问这将成为左右日本今后“道路”的十字路口,其对日中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不言而喻。

经济安保也注重“抗衡”

此次日美领导人会晤、美日菲三边会晤中,与军事合作等量齐观的重要议题是经济安全保障。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斋藤健紧随岸田首相之后前往华盛顿。在岸田首相与拜登总统举行会晤的同时,斋藤健参加了与白宫高级顾问约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等日美贸易·产业经济、环境、国家安全保障负责人的磋商。

波德斯塔高级顾问是此前拜登政府负责气候变化问题的总统特使约翰·克里的继任者。他负责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同时也负责监督实施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通胀削减法》(IRA)。2014年,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气候变化问题首次达成了美中共识。与克里等人一同发挥核心作用的正是波德斯塔。

约翰·波德斯塔

此前虽然美中博弈日趋白热化,但是气候变化问题依然是为数不多的、有可能促成美中合作的领域。如今在该问题上,通过此次“深化”日美同盟,抗衡、牵制中国的强烈意图也昭然若揭。美日菲三边会晤时,斋藤经产省大臣坐在了岸田首相左边的座位上。由此可看出“经济安保”也成了三边合作的一个重要议题。

日美领导人会晤过后,举行了联合记者发布会。如果借用岸田首相的措辞,贯穿始终的目的都可归结于为了应对“涉华各项议题”,即抗衡、威慑“中国的威胁”。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在接受美国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策略就是要扭转局面,并让中国成为被孤立的一方。” 虽然他的言论过于露骨,令人不禁失语,但可谓恰如其分地点出了日美领导人会晤等一系列动向的目的和本质。对于日中关系以及日本的未来,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就此浮出了水面。

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命题是当目睹日美同盟的历史性变化时该如何思考今后的日中关系。

如何擘画日中关系的未来

直截了当地从结论而言,即摆脱将日美同盟作为“预设前提”的“生存方式”,超越与消解日美关系和日中关系所存在的非对称性。

迄今为止,我们的“生存方式”是不经审视地接受日美同盟作为日本安身立命的前提。所谓的摆脱“预设前提”,要言之就是鼓起一次勇气去怀疑日美同盟作为一切先决条件的“生存方式”。难道没了作为军事同盟覆盖全球的日美同盟,我们日本人就无法生存下去了吗?难道我们就不能用新思维去探索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吗?难道我们甘心照单全收以日美同盟为基石的“生存方式”,就这么唯唯诺诺地依附下去吗?

另外一个关于超越与消解日美关系和日中关系非对称性的课题,我在《人民中国》2022年11期的专栏里已进行过探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将日中两国不再战视为理所当然,双方表明决心既不对第三方构成威胁,也不发动战争。日美同盟则针对中国具有浓重的军事同盟色彩。为消解《日美安保条约》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非对称性,日美应努力将《日美安保条约》改为《日美和平友好条约》。

或许有人会嘲笑这是“天方夜谭”,但是21世纪还有70年以上的时间,世界将发生巨大变化。让我们用长远目光去观察世界潮流吧。时代正在呼唤新世界秩序。如今正处于新世界秩序的摇篮期。

当然,我也知道光有理想是不够的。当我们身处美中博弈全方位升级的时代,更要思考日本能做什么与该做什么。

写到这,我想起去年11月,岸田首相与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会晤时再次确认了推动构建“战略互惠关系”。无须赘言,“战略互惠关系”是2006年10月时任首相安倍晋三与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领导人会晤中达成的“共识”。安倍晋三那年刚出任日本首相便将中国选定为首个出访国。2008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访日,与当时的福田康夫首相签署《日中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将该表述明确写入了政治文件。

与联合声明同时发布的《日中两国政府关于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联合新闻公报》详细列举了70项日中两国即将合作实施的课题与任务。仔细研读这份《联合新闻公报》可以很容易地找出数十项具体合作项目。无论日中关系现状如何险恶,将这些具体项目中的一项或两项落到实处,提高“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换言之,如今我们需要努力的是不停留在口头,而是将约定付诸行动,进而推动日中关系向前发展。

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积累这些“当下”的努力,重新构建两国的信赖关系,致力于开辟与构建朝气蓬勃、充满力量、内涵丰富的日中关系。

编译:吴文钦全文略有删减图片源自网络

0 阅读: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