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繁花》每集喧闹争议,网友担忧其对上海女性形象的呈现是否恰当

小涂趣谈 2024-01-07 11:14:16

追看了沪语版《繁花》的前六集,这部电视剧在叙事节奏和视觉美学上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魅力。剧情推进紧凑有力,犹如电影般的细腻画面与丰富色彩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在欣赏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同时,观众也反馈了一种独特的观感体验——“吵闹”。

剧中对白热烈而密集,不论是男性角色还是女性角色,都以高亢激昂的对话方式参与着故事的发展,仿佛将生活的喧嚣与热闹搬上了荧幕。部分观众反映,剧中上海女性形象的塑造显得尤为尖锐、直接,频繁出现的激烈争吵场面似乎过于突出,以至于让一些观众觉得剧中的上海女人给人以“痴头怪脑”的印象。

在全国观众的传统印象中,上海女性往往被贴上“作”和“难搞”的标签,尤其是在丈母娘形象的刻画上。而随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剧中对上海女人的一些表现似乎又为这一群体的形象增添了新的争议点。部分观众认为,剧中的上海女性角色过于情绪化、言语激烈,容易给人留下脾气火爆、素质欠佳以及典型小市民的印象,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人们对上海女性原有认知的边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在上海生活的人们或许会有不同的见解。他们指出,虽然不能否认存在一些个性鲜明、行事独特的人物,但大多数上海女性其实以其温婉细腻、语言柔糯著称,与电视剧中所呈现的咋呼喧闹、动辄争吵的形象大相径庭。

以马伊琍饰演的玲子为例,其作为老板娘的角色特征鲜明,嗲声嗲气却又精明能干,且时有争执吵闹的场面出现。导演王家卫可能是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来塑造一个极具地方特色和时代印记的上海女性形象,刻意强调了玲子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却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小市民气息,对物质利益的敏感度和精打细算的生活态度,以此凸显那个特定时期上海社会的一种真实面貌。

另一方面,范恬恬所扮演的饭店老板娘则因其表情过于浮夸、表演力度过大而受到批评,角色形象被认为有失优雅,甚至被部分观众形容为街头女流氓般粗鄙。厂长范总和魏总这两个男性角色,在剧中也显得缺乏沉稳之气,过于激动的对话方式让人感觉他们如同无头苍蝇般四处乱撞,失去了领导应有的从容不迫。

尽管如此,《繁花》导演可能正是通过这种极具冲击力的人物设定,意图刻画出上世纪90年代上海社会的繁荣景象——一个充满激情、瞬息万变、充满希望与机遇的时代背景。

而在众多喧嚣的女性角色中,吴越饰演的金科长以其恰到好处的表演脱颖而出,自带强大气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分寸得宜,堪称是剧中上海女人群像中的一股清流。

此外,辛芷蕾演绎的李李作为一个北方大饭店的老板娘,虽然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这个角色凭借貂皮大衣、V领背影、红唇冷语的形象驻足于窗口,却让部分观众感到装腔作势,无法产生共鸣。

在电视剧《繁花》中,男主角胡歌饰演的宝总角色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他以其独特的腔调和恰到好处的演绎,成功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此外,剧中的济公老法师一角也因其到位的派头和自然不造作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滩阿庆这一角色被演员诠释得稳重而扎实,深受赞誉。

然而,《繁花》对于上海女性群体的描绘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剧中的上海女人们被塑造成尖酸刻薄、勾心斗角、喧嚣浮躁的形象,个个精于算计,这让部分观众认为该剧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上海女性的负面特质,甚至可能加深了社会对上海女性的地域性偏见。

影视剧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对地域文化和人物性格的呈现确实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在赞扬《繁花》独特艺术风格的同时,我们也应反思其在刻画地域特色和人物性格时是否存在过于片面化的问题。毕竟,任何地方的人都拥有丰富多元的性格特点和社会面貌,真实立体地展现这些多样性,才是影视剧创作应该追求的目标。通过深入探讨此类话题,我们可以促进对地域文化的更公正理解和尊重,以及对影视作品中人物塑造更为全面审慎的思考。

注: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传递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一经核实将立即做出删除或修改。

0 阅读:42

小涂趣谈

简介:每天分享各娱乐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