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后的楼市将怎么发展?李嘉诚早就说过,我们要做好2个准备

海蓝聊房 2024-02-15 14:29:33

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恐怕当属在不着急结婚的前提下,于2018年房价最高时买了房,结果现在,硬生生跌了近50万,虽说是自住,但心里要是没点儿想法那肯定是假话。

和我同样下场的人,恐怕不是少数,甚至还有人比我摔得更惨,比如之前文章里写过的,东莞松山湖万科金域松湖项目的一位业主,2020年600万购房,到2023年挂牌出售,280万都没人要。

不得不说,这一轮楼市的调整超乎想象,大批普通业主和投资者损失惨重,但如果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调整的开端其实还是从国家下定决心让房企摆脱高杠杆模式,提出“三道红线”开始。

而事实也证明,政策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房企停止疯狂扩张,不得不开始处理自己的债务问题,处理得好,万事大吉,处理不好,那就是负债爆雷、烂尾延期,再严重些,破产跑路。

从中可以看出,政策对楼市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但不能否认,其引发的负面影响很大,像烂尾这种破事落到一个普通家庭头上,那就是一场灾难。

然而从整体形势来看,情况也并非一发而不可收拾,正如中国房地产报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在购房利好、房企融资等众多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一些较大的金融风险已经得到控制或得到较好的防范化解,市场回暖向好的趋势不会变。

楼市不能长盛不衰,所以有了现在的下行调整,但同样,它也不会一衰到底,而今年,就是楼市企稳回暖很关键的一年,那么未来的楼市,将会是什么走向呢?

首先,我们可以确认一点,过去“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模式不会卷土重来。

其次,相关部门也屡次表态,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其中包括坚持“房住不炒”,建立“人房地钱”联动机制,也包括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三大工程。

除此之外,最为关键的,应当是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双轨制运行模式。

2023年8月份,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我挑出意见中比较重要的几点:

1.加快保障房建设短板,提高保障房在住房总供给中的比重,着力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买不起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又供给不足的突出问题。

2.实施封闭管理,禁止以任何方式违法违规将保障性住房变更为商品住房流入市场,如果保障房长期闲置、需要转让等情况,政府予以收购。

3.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另外根据经济观察报的消息,截止到今年1月末,已经有广州、深圳等19个城市披露了自己在2024年的保障房建设规划,合计在今年筹集建设10万套配售型保障房。

从指导意见和保障房规划中可以看出,未来保障房还会加大力度建设,而且注定与商品房不同,其中保障房解决的是安家问题,让我们有家可住,而商品房追求高品质,属于改善型住房,是条件较好的家庭所购买的。

其实“保障+商品”的双轨制运行模式,李嘉诚早在多年前就曾经提过,他表示:内地房地产市场的顽疾,是必须解决亿万刚需居住问题,通过学习新加坡,多建公租房、保障房。

现在来看,李嘉诚所说的,正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而在这种新模式下,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

第一,好房子要留住。

这里的好房子,并不是单单指地段,还包括质量、颜值、环保、安全、智能、物业服务水平。只有这样的房子,才称得上是未来高质的改善类商品房,保值和增值能力较强。当然了,在购房时最好可以多多关注这些点。

第二,别把普通房子看得太轻,适时出手就好。

很多人看到双轨制后,认为现在的商品房“高不成低不就”,未来会越来越没有市场,所以价格会大跌,应该赶紧出手,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要明白,保障房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安家问题的,所以户型并不会特别大,例如福州首个配售型保障房项目,三种户型分别为45平、60平、75平。

很显然,这种小户型两口子住是没问题的,可如果加上父母和儿女,那就比较拥挤了,因此现在的商品房,在未来还是有市场的,会是这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换购改善房时的首选。

综上,不用因为双轨制而过度焦虑,根据市场行情适时出手就好,就比如现在的二手房市场不好,但在政策的作用下,有回暖的苗头,那我们可以等等,等市场回暖后再卖掉。

总而言之,随着双轨制逐渐完善,老百姓的购房焦虑将会有很大的反转,甚至连购房影响生育的这一情况也会有所转变,而那些高质量商品房的价格或许会很高,但那也不是普通家庭该考虑的,涨得再高也影响不到自己。

0 阅读:539

海蓝聊房

简介:说说房产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