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房龄老房子又“吃香”了?拆迁还将继续?住建部发声定调

楼市新观 2024-01-16 20:12:15

最近关于楼市的好消息真的是不断啊,主要是针对刚需住房问题,看的出来国家是铁了心要整治楼市了。2024年注定是保障房建设快速推进的一年,让老百姓没有住房的后顾之忧,可以安心的去打拼、工作、生娃。

1月13日,广州市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动工开建,今年计划筹建至少要1万套,共涉及12个项目。标志着在探索住房保障新路径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西安也确定了首批12个配售型保障房项目计划。

其实早在2023年初的时候,住建部就开会要大力建设保障住房了。

2023年1月17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指出,2023年要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360万套(间),比去年(240万套)有大幅度增长。

老百姓的基本住房问题很快就要全面解决,另一方面,为了让楼市尽快回暖,也是为了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环境,2024年或许要开始新一轮的“棚改拆迁”。

在过去的几年里,拆迁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被拆迁的家庭一夜之间暴富的现象上,有人认为这比购买彩票更可靠。然而,未被拆迁的人们却觉得他们是时代的幸运儿,不必面临无家可归的境地。

一夜暴富的拆迁,就像一面镜子,有的人突然获得巨额财富后却不懂得珍惜,开始肆意挥霍,最终导致家破人散。另一方面,由于拆迁款的分摊不均,甚至让亲人变成仇人。

拆迁引起争议的另一个原因是,棚户货币化安置对房价的影响。大量棚户区被拆除,住户得到丰厚的赔偿后,这些人在没有住处的情况下只能拿着钱去购房。最终,大量资金涌入楼市,导致房价迅速上涨。

随着拆迁争议不断升级,自2017年以来就有人呼吁停止拆迁。主要原因是拆迁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不利于楼市的稳定发展。

此外,棚改货币化补偿政策使得许多城市的债务进一步上升,一些地方甚至借棚改之名大肆违规发债,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低息贷款。

最后一点是拆迁容易拉大贫富差距,让很多人因为一夜暴富而疯狂,成为包租公或包租婆,继续获取收益。

而一些人为了筹集首付款,可能要劳碌一生,甚至埋头苦读十几年的书,却因拆迁让别人走到了人生终点。

近期,旧城改造开始取代了棚改货币化安置。拆迁似乎在2021年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拆二代”、“拆迁暴发户”等特殊时期的产物也随之烟消云散。

然而,最新消息表明,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住建部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根据各地统计上报的数据,2022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万个、840万户。

其次,建部从2024年开始重点推动的工作将会是超大、特大城市(共22个)中开展城中村改造。个人认为实际中这个范围必然会扩大,毕竟仅在2023年,全国就有15个省、96个地级市出台的129条城市更新政策。

像广州,根据2024年1月12日的批复,到2035年,全面改造约155平方公里,其实就是拆迁,政府收储建筑物下面的土地为主,混合改造约25平方公里,其中有拆迁也有更新,主要就集中在城区。很明显,主要针对的就是城区的老房子。

所以有人猜测,拆迁是否真的退出历史舞台呢?答案是否定的。

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从各省市的实际情况看,拆迁并没有停止。

政策层面上,住建部在2021年8月份提出的《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中指出,未来要坚持“留改拆”并举;对于历史文物街道等建筑保留、维护;

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小区依然要拆除,但拆除的规模和条件会受到严格控制,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

从各省市的实际情况来看,拆迁也没有停止的迹象。比如深圳发布城中村改造征求意见,更新了关于优先拆建的四种情况。

因此,未来拆迁并不会停止,只是范围减少,条件增加了。

然而,经过严格审批之后,仍然会有三类房子需要全面拆除重建。

首先是危房,因为这类房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居民的生命构成威胁。

第二类是阻碍城市发展的房子,例如在城市发展、修建地铁和快速路等工程范围内的房屋。

第三类是位于大城市黄金地段的老破旧小区,这类房子的拆迁价值和利润相对较高,因此开发商更愿意接手。老破旧小区也要确保不符合旧改条件和低容积率,否则还是以旧城改造为主。

0 阅读:50

楼市新观

简介:坚持推送最客观、专业的郑州楼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