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一生中最深爱的女子是谁?病逝后,和珅竟连写六首悼亡词纪念

闻学天史 2023-09-13 23:08:31

这些年,随着各种版本清装剧的热播,和珅这个人的形象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他“贪鄙成性、怙势营私”的形象也是人尽皆知。但你可曾想过?历史中的人物从来不止一面,虽说被称为古今第一巨贪,但和珅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那就是他和结发妻子冯霁雯的感情。

乾隆三十三年(1768),和珅还只是破落家族中的咸安宫官学的生员。这一年,在直隶总督冯英廉的撮合下,和珅与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霁雯结婚。

钮祜禄·和珅本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但因为父母二人不幸相继去世,家庭的变故也让和珅从小就饱受世间冷暖和冷酷。

如今却娶到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霁雯,最重要的是妻子冯霁雯体贴入微,让从小缺少关爱的和珅体会到了生活的温情、家的温暖!

冯霁雯出身名门,虽说父母早逝,但其还有祖父冯英廉,祖父冯英廉多年来曾先后出任户部尚书和总管内务府大臣,深得皇帝的器重。

在当时,和珅确实是个很有实权的人物。

不过,因为父母早早去世,冯雯雯变成了苦命的女子,自幼在祖父的抚养下长大的,虽然与祖父生活一起,衣食无忧,条件优越,还有祖父的疼爱,但对于她来说皆不如意,她从小就没爹没娘,祖父的慈爱终究代替不了父母之爱。

不过,当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这一年,冯英廉想着十五岁的孙女冯雯雯也到了出嫁年龄了,因此不仅准备了丰厚的嫁资,还将自己的孙女冯雯雯嫁给和珅。

和珅文武双全,聪明果决,更兼长相俊美,武艺高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精通四书五经。

没有功名的他居然多次成为科举殿试的读卷官,之后担任《四库全书》等典籍的正总裁,而影视剧中总是戏谑和珅仅是《四库全书》的总纂修官。

冯霁雯美丽端庄,和珅年少有为,两人也称得上才子配佳人了,也就是这时候命运之神光顾到和珅身上,开始发迹。

入赘冯家后,和珅与冯霁雯感情和睦,相亲相爱。冯氏不但秀美绝伦,而且知书达礼,全然没有一般官宦人家小姐的恶习。

在位高权重的岳祖丈冯英廉经过思量,没有把和珅安排在自己门下当闲差,而是帮助他争取了一个三等侍卫。

虽说他的官职只是一名小侍卫,但离皇帝最近,皇上的喜怒哀乐他都一清二楚。

自从和珅当乾隆贴身侍卫后,和珅每次都要抽空去拜访冯英廉,目的是向冯英廉汇报当日发生的事情,冯英廉也根据他的汇报,给和珅指出建议。

与此同时,冯英廉还向和珅介绍乾隆的脾气、秉性、爱好、习惯等等,让和珅记在心上。

和珅听从冯英廉的安排,从书法学起,并揣摩乾隆的诗词风格。时间久了,和珅不仅有一手好字,还能作出深得乾隆皇帝的诗词。

虽然只是一名侍卫,但长期的文化储备和相机行事的机敏,使和珅深得乾隆的赏识和信任。

有一次,乾隆下旨,“虎兕出于柙”。这是作用《论语》中的一句话。

当时,大臣听此旨意不知所措,但和珅却懂了了乾隆帝的意思,乾隆帝觉得和珅是难得的人才,因此,很赏识他的才华。而和珅仕途扶摇而上。

随着平步青云,和珅对妻子冯霁雯的情感没有减,反而增。冯霁雯先后生育了两个儿子,但成人的只有长子丰绅殷德,次子早夭。

嘉庆元年,他们的小儿子不幸夭折。

嘉庆三年,更为不幸的是,冯霁雯因为小儿子的去世而郁郁寡欢,以致一病不起。

和珅决定用钱贿赂鬼神,祈求保佑他的爱妻。所以他在七夕这天安排了一个盛大的祈祷活动。和珅祭祀用巨额银票当作纸钱烧掉,以期“贿赂阎王”。

果然钱可通神,冯霁雯顺利熬过了鬼节。长子丰绅殷德和十公主也过来探望,冯霁雯的病情似乎有所好转。冯霁雯也有说有笑,脸上泛着难得一见的红晕。

当时,病重冯霁雯还念念不忘和珅的腰腿疼病,让和珅要多注意身体,别为她操太多的心。

但这不过是回光返照,冯霁雯还是于数日后溘然长逝。看着夫人紧闭的双眼,和珅不由得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冯霁雯亡故后,和珅悲痛之余,告假一个月为亡妻守灵,并为冯霁雯作了六首《悼亡诗》来纪念自己的发妻。这些诗现在被收录在《嘉乐堂诗集》中。

其中和珅专门回忆,说道:“妻子病重的时候,还关心他的腰腿疼病。”而且和珅还说很感念妻子在病重期间都不忘关心自己的足疾。可见二人感情之深。

妻子去世后,和珅悲痛不已,不仅保留冯霁雯生前的一切,还时常前去独自凭吊。

令和珅想不到的是,就在妻子去世几个月后,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嘉庆四年(1799),乾隆帝死后半个月,嘉庆帝便对和珅下手,不过嘉庆还是看在妹妹十公主面上,留和珅个全尸,于是,命人送出白绫赐和珅自尽。

和珅死时年仅49岁,他早已拥有巨额财富,后人都说和珅是清朝第一大贪官。

写到最后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女人。”和珅也不例外,他的发迹与其夫人冯霁雯是分不开的。饮水思源,和珅也常常感念冯霁雯及她的祖父冯英廉,如果没有他们二人,他不可能成为一代权臣。

和珅文武全才,虽被骂为第一大“贪官”,但他可以说是个好丈夫,不过我们不能把历史打扮成我们想象的样子。即使一个人英俊潇洒、富有才华、对亲人至爱至诚,如若存小善于大恶之上,利己利家而损国伤民,就必定会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一切美德都会被污点掩盖。古代士大夫的“慎史”之感,恐由于此。

0 阅读:50

闻学天史

简介:放他三千裘马去,不寄俗生,唯贪我三枕黄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