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居然都被妻子嫌弃?不过他为此写的诗,让无数人奉为人生格言

猫咪铲史官 2024-03-31 21:47:37

唐代诗人李白,名扬四海,才华横溢,然其一生却波折重重,壮志未酬。不过,无论遭遇何种逆境,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历经数次沉浮之后,李白在四十二岁那年,虽然身处安陆简陋的草堂之中,甚至连他的妻子刘氏也对他感到失望与嫌弃。但李白并未因此沉沦,反而以一首充满豪情的诗篇抒发胸中的壮志。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虽然仅有十四字,却流传千古,被无数人视为座右铭。

经历逆境

李白的人生,第一次遭遇重大挫折,就是发妻许氏的离世。许氏出身于书香世家,擅长诗文,且家族显赫,她的嫁妆丰厚,因此并不介意李白是否拥有正式的官职。然而,对于一直怀揣着人生抱负的李白来说,发妻的离世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使他长时间陷入郁郁寡欢之中。

为了寻求新的生活出路,李白后来入赘了宰相宗楚客的府上,与下一位宰相的孙女宗氏结为连理。他原本以为借助宗氏的背景,能够逐步接近朝廷,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然而,命运却再次捉弄了他。在李璘之乱中,李白因站错队伍而被朝廷下狱,一度陷入生死未卜的境地。

幸运的是,宗氏一直坚定地支持着他,四处奔走营救。在历经磨难后,李白的人生终于迎来了一丝转机。随着安史之乱的平定,唐玄宗大赦天下,李白也因此得以重获自由。

然而,生活的波折并未就此结束。出狱后,宗氏与李白分开,李白独自回到了南陵生活,并与刘氏共度余生。

相较于曾任宰相之孙女的前妻,刘氏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对李白的诗歌和崇高的理想抱负缺乏理解。

李白渴望的仕途与刘氏的眼界有着天壤之别。刘氏所关心的,只是下一餐能否温饱,明天的生计如何维持。而李白则常常沉醉于诗酒之中,甚至对普通的纸张和墨水都颇为挑剔,身上依旧保留着昔日挥金如土的习惯。

如今,生活由奢入俭,李白却依然痴迷于诗词创作和仕途追求,将家中的琐事全权交给了刘氏。这让刘氏深感失望。 尽管刘氏多次劝诫,李白却仍坚持己见。

没过多久,李白得知玉真公主即将前往终南山祈福的消息,心中不禁燃起了一线希望。终南山与他所在的南陵相距不远,李白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他怀揣着满腔热情,希望能有机会面见玉真公主,并向她献上自己的诗作。在李白看来,只要能够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他便能借此机会入朝为官,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于是,李白向刘氏透露了自己的打算。可刘氏对此并不看好,她苦口婆心地劝告李白。

但刘氏的话并没有改变李白的决心,他依然坚持前往终南山。对此,刘氏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内心的想法,她认为李白只是一个狂妄而无能的人,一直在自欺欺人,以为自己总有一天会发光发亮。

遗憾的是,李白在终南山并没有等到玉真公主的到来。失望之余,他在山上写下了《大猎赋》,然后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南陵家中。但当他打开家门时,却发现刘氏已经离他而去。

当初,李白因执着于追求那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毅然离开了家。对此,刘氏深感失望,最终在李白离去后,她收拾行囊返回娘家,选择了与李白分手。

随后的日子里,李白独自在南陵生活,境遇十分困顿。他每日亲自耕作,生活拮据,穷困潦倒。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中,李白依然坚信自己的光明未来终会到来。

后来,李白再度前往长安,并在那里结识了卫尉张卿。张卿在了解李白的遭遇后,对他充满了敬意,同时也深深欣赏李白的诗文。于是,张卿将李白的诗作呈献给了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本是一位热爱修道修仙之人,当她读到李白诗中的“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两句时,心中大为满意。她欣赏李白祝愿自己早日得道成仙的心意,终于对李白点头示意,表示愿意接纳他为自己的宾客。

然而,好事并未立即降临。李白再次陷入了默默无闻的沉寂之中,度过了三年的时光。但他并未放弃,而是选择回到南陵继续等待。因为他深信,既然玉真公主欣赏自己的诗文,那么自己必定会有出头之日。

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历经波折的李白,在四十多岁的年纪,终于收到了来自李隆基的宣召诏书。那一刻,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手中紧紧握着那份诏书,一遍又一遍地翻阅,心中满是欣喜与期待。

怀着满腔的喜悦与豪情,李白挥毫泼墨,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诗的最后两行,他这样写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诗中的最后两句,十四个字,言简意赅,却饱含深意。它们不仅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句,更被后人广为引用,用以表达金子总会发光的信念。恐怕连李白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两句话竟然能够跨越时空,成为激励无数人的经典之作。

0 阅读:29

猫咪铲史官

简介:作家、著有“《侦探世界》与近代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