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丹和秦始皇有啥恩怨?为什么要派荆轲去刺杀秦始皇?

七号说三国 2024-01-05 19:29:45

荆轲刺秦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燕太子丹和秦始皇有何仇怨?为何要派荆轲去刺杀他?

太子丹,燕王喜之子,年轻的时候,被父亲送到赵国做人质。

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年轻的时候,也被秦国送到赵国做人质。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来往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了万贯家财。吕不韦来到赵国邯郸后,遇到了异人,大喜,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吕不韦觉得,身为秦国公子的异人价值连城,扶持他当上国君,可以获得无数倍的报酬。

当时的异人处境非常糟糕,他是秦王庶出的孙子,秦国无人关心他的死活,赵国也不礼遇异人,这导致异人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不足,生活困窘。吕不韦为了讨好异人,给了他很多钱财。异人还喜欢吕不韦的小妾赵姬。吕不韦也将赵姬送给了异人。赵姬跟随异人10个月时间,就生下了秦始皇。理论上来讲,秦始皇既有可能是异人的儿子,也有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

秦始皇出生后,就一直在赵国邯郸生活,这让他和同在赵国做人质的燕国太子丹成为了少年好友。

吕不韦为了帮助异人成为秦国国君,他来到秦国,用重金贿赂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和姐姐,让他们将自己引荐给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是安国君(秦孝文王)的宠妃,深受安国君的宠爱,但其没有子嗣。安国君一旦驾崩西去,华阳夫人现有的一切也会烟消云散,这让华阳夫人非常焦虑。吕不韦劝说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儿子。如果有一天,异人做了秦国国君,华阳夫人就是秦国太后,依旧可以享受现有的荣华富贵。华阳夫人很高兴,将异人认作为自己的儿子。

在华阳夫人的劝说下,安国君将异人立为了秦国太子。异人也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带着赵姬、嬴政从赵国逃回了秦国。公元前250年,安国君病逝,异人(秦庄襄王)继位。秦庄襄王成为秦国国君后,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还赏赐给吕不韦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秦庄襄王只当了一年时间的国君,次年他就病逝了,秦始皇继位,依旧由吕不韦担任丞相辅佐他。

公元前232年,燕王喜又将太子丹派往实力更强大的秦国做人质。在秦国期间,已经做秦王的秦始皇对太子丹很不友好,这导致两人少年时期的友情荡然无存,太子丹内心痛恨起了秦始皇。

后来,太子丹从秦国逃回了赵国。

公元前239年,秦始皇除掉张扬跋扈的嫪毐,实现了亲政。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又逼死丞相吕不韦,实现了大权独揽。这之后,秦始皇在尉缭、李斯等人的帮助下,开始了灭六国之战。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灭掉韩国,俘虏了韩王安。公元前228年,王翦率兵灭掉了赵国。

赵国被灭后,燕国惶恐不安,知道自己迟早被秦国所灭。燕国太子丹为了避免燕国被秦国所灭,决定派人刺杀秦始皇。太子丹想让燕国豪侠田光去刺杀秦始皇。田光觉得自己老了,难以胜任此重任,将好友荆轲推荐给了太子丹。太子丹告诫田光:“所言国之大事,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为了打消太子丹内心的猜疑,拔剑自刎了。

荆轲愿意为燕国去刺杀秦始皇,但为了获得秦始皇的信任和面见他的机会,他需要给秦始皇带2件礼物。

一是樊於期的人头。

二是燕国地图。

樊於期,秦国将领,他非常痛恨吕不韦纳妾盗国的事,觉得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不配做皇帝,劝说异人的另一个儿子长安君成蛟起兵造反,夺取王位。成蛟造反后,秦始皇派王翦率兵来征讨他。成蛟兵败后,逃往赵国。樊於期可能未起兵响应成蛟,并未受成蛟之乱的牵连。

公元前233年,樊於期率兵攻打赵国,被赵国名将李牧击败,损失惨重后,他不敢回去见秦始皇,逃到了燕国,这令秦始皇无比愤怒,杀了樊於期全家。樊於期也因家人之死,无比痛恨秦始皇。

太子丹为了让荆轲获得秦始皇的信任,去刺杀秦始皇,需要樊於期的头颅作为献礼。樊於期不得不交出头颅。同时,他也很痛恨秦始皇,无时无刻不想除掉秦始皇,所以主动选择自刎而死。

樊於期死后,荆轲带着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地图出发了。他来到秦国后,也如愿以偿见到了秦王。

荆轲借给秦始皇献图的机会,拿出藏在地图中的匕首,想要杀掉秦始皇。一时间,秦大殿内慌作一团,秦始皇围着大殿内的柱子逃跑,荆轲舍命地追赶他,大臣想帮助秦始皇,但手中没有兵器,也不敢违法秦国的法律上殿去帮助秦始皇。千钧一发之际,侍从医官夏无且用他的药袋攻击投击荆轲,让荆轲分神,秦始皇这才在大臣的提醒下,趁机拔出身后的剑,一刀将荆轲砍伤。受伤之后,荆轲没有能力刺杀秦始皇了,他不甘地将匕首超秦始皇扔去,没有击中。

很快,侍卫进入大殿内,杀掉了荆轲。

荆轲之事,让秦始皇无比愤怒,开始派兵攻打燕国。燕国不是秦国的对手,很快被王翦击败。燕王喜为自保,杀了太子丹,将其头颅献给秦国求和。燕国的大部分领土被秦国占领,燕王喜迁徙到辽东地区,苟延残喘。前222年,王翦的儿子王贲攻破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0 阅读:83

七号说三国

简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