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过去了?这部“韩寒最差电影”,我有了不同的看法

令狐伯光 2024-02-29 23:49:46

文|令狐伯光

韩寒的《飞驰人生2》因为成了2024年春节档的香饽饽,不但票房名列第二位,最关键的是它口碑也非常过硬,除了某些观众吐槽“没有女性角色”之外,看过的观众都认为这电影质量比第一部好的不止一星半点。

韩寒自从2014年导演的首部电影《后会无期》来看,到2024年自己导演的电影已经有5部了,另外四部分别是《乘风破浪》《四海》和《飞驰人生2》,如果从评分来看,飞驰人生2》达到了新高度,绝对是韩寒电影生涯最佳的作品。

其它作品都不说了,这里写写韩寒几乎没有争议但是现在开始有人说没有那么烂的《四海》吧,这电影评分那么低,除了用了刘浩存,还有大过年的整“无人生存”膈应观众,它到底是部烂片?还是被低估了呢?

我个人答案是这电影和《后会无期》一样,属于韩寒拍了三部电影却走到最实的作品。想讲的很多,但是太过悬浮又无聊,虽然偶有不错片段和搞笑梗,唯一更优秀点是电影语言和某些手法上面确实更成熟些。

韩寒电影三宗宝?小镇青年,段子和赛车少不了

一个创作者创作理念离不开自身环境的影响,而韩寒的著名身份是作家和赛车手,早期作家是以公开反映试教育用幽默语言写小说,小说本身如何这里不评价,这个到去拍电影过后,如果你有观察会发现一件事。

韩寒拍了五部片子除了两部《飞驰人生》特殊点,剩下三部都离不开小镇青年,梦想和搞笑段子这三条。

《飞驰人生》两部就属于赛车片,《乘风破浪》是小镇青年片,而剩下两部则算是小镇青年公路喜剧片了。小镇青年因为某些原因离开家乡,开着车前往某些地方,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终悟出点道理之类的。

《四海》的时代背景应该是零几年那个时间段,毕竟韩寒是80后,他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可能很多人有健忘症,可是我记得电击网瘾少年、富士康连续跳楼等等。时代的巨变,许多年轻人成为牺牲品。

但那时候的年轻人对未来还是充满无限希望,只是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没路了,我们生命里有些人也一个个离开,这电影倒不能说是脱离现实,还是有背景的,现在的年轻人脑袋都是娱乐化享乐主义的东西,没有经历那个时代。

伯光君作为一名小镇青年,我觉得《四海》有些地方挺真实的,我在里面看到不少儿时身边人此刻的影子,没好好上学,长大后离开家乡,又融不进大城市。那个备受吐槽的不含早,其实有的人第一次住几十块的旅馆连洗漱用品都不敢用怕额外收钱。

虽然看上去挺魔幻,但是当时很多年轻人可能更悲惨,毕竟现在没人“睡网吧”了吧。

还有黄晓明那个角色,回乡穿得人模狗样说到广州找他罩,真找了发现他在广州塔擦灰,我真的现实生活中见过不少。只是这一批人也不是电影市场的主要受众。尤其是最近过年回家,时不时听说那些十多年未谋面人的发展。

如果你有这个经历,就会发现电影某些地方还是有尝试接地气的表达。这时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我也是小镇青年,也有同样的经历,但不会觉得这电影哪些片段表达好了,能够共情什么的。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问题了,这是韩寒片段式,搞段子式的现实主义

2年过去了,韩寒《四海》到底是不是烂片?是,也不是

这个说到韩寒目前这半辈子,这个一定离不开另一个人郭敬明。而中国这两个80后明星作家经历,环境和后来从事文化行业后的表现还挺有意思。

韩寒是上海人,家庭非常不错,在当年妥妥的就是中产阶级,小时候是没有吃过小镇青年那种苦的,同时又年少成名,以反应试教育闻名。郭敬明是四川人,母亲是当地银行工作人员,父亲在国有企业工作。这个出身也不差,妥妥当地的水平较高的工薪阶级,但怎么也比不上上海的韩寒,他则属于真正的小镇青年。

最有意思的来了,两人年少成名走向完全相反,韩寒走小镇青年励志梦想的路线,作品除了各种搞笑段子还有点深层次表达。郭敬明《小时代》走大城市荣华富贵路线,即使写其它作品,什么幻想系,除了抄日本这个点,反正走的都是奢华路线。

这个也能从两人首部电影看出来,郭敬明的《小时代》就不用说了,韩寒的《后会无期》就是小镇青年公路片,角色说着搞笑段子,追求着什么人生道理,但是角色做的事情和最后的感悟,始终有种悬浮的不接地气,是一种虚假的人生表达。

如果你们看过《后会无期》,应该还记得这电影贾樟柯是客串了的。

而贾樟柯是中国第六代现实主义电影大导演的代表,贾樟柯生于1970年,他首部电影《小武》是1998年,后面很多电影都是60后,70后,以及80后那个时代中国迅速城市化,时代巨变,农村迅速变化,那些边缘人物的尴尬处境。

虽然贾樟柯电影在网络上面有“拍不好地方给外国电影节”那种争议,但不管如何。你不能否认贾樟柯电影里面那些边缘人物不接地气,不真实,不是那个时代中国时代变化,芸芸众生下的伤痛。

《四海》作为电影里面的问题,就是都很“韩寒”导致的。其实每个演员的演技都不差的,在自己角色范围内做到了很好的演绎,之所以有些人觉得某个角色很脸谱化、动机和思维太简单,那是因为韩寒想塑造的就是这么一个角色。

或者说,韩寒压根不理解真正的小镇青年,只是处在那个时代看到太多小镇青年的故事,新闻,然后进行猜测,最终在尝试艺术化时有一种搞笑的幼稚,或者说别扭的悬浮感,所以大多数观众是不买账的。

今天来看,《四海》最大的问题,真不是刘浩存

这种情况在剧情设计和逻辑上也是一样。看这部电影真的就是在看一本图像版的韩寒小说,里面的世界很生动,很灿烂,但也很现实,很残酷。一个“无人要”的小镇青年,喜欢上一个单纯的女孩子,却不懂怎么去爱。

然后因为各种阴差阳错和造化弄人,两个人被逼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来到了残酷的外面世界,最终因为自己的天真和坚持,受到了现实狠狠地教训。里面的黑色幽默,装X后秒打脸,角色行为和说话方式,人与人的沟通和交往等等都“韩寒”味很浓。

但是你深究细节和逻辑动机,朴素的中国观众就会觉得说不通。

比如刘昊然那个角色为何强烈和刘浩存的角色共情,那笔贷款和他没有关系,他又没有什么太多收入。只是因为父亲有第二个家庭,他就和刘浩存共情了吗?亲情有些立不住,如果是爱情,两人相处过程又没有惊心动魄。

就是那种两个年轻人多巴胺上头,不管遇到什么要死要活都要在一起。如果那样拍可能狗血,但是你都会想得通一些。但是《四海》里刘昊然和刘浩存就有一种文艺片虚构的小镇文艺青年范儿。

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彼此相爱不说明若隐若离,挺文艺范哈。

但是你仔细想想它基底是现实主义啊,其实这种背景下的年轻人文艺范儿爱情故事,去年《漫长的季节》里沈默和诗人王阳谜之相似,但电视剧用了好多集交代清楚了,把这一对亡命鸳鸯塑造得凄美动人。

但是这电影重点叙事不在这对年轻人浪漫爱情——现实伤痛上面。前面和沈腾的父子亲情,回头去看除了用沈腾圈钱,对于电影叙事和逻辑支撑没有任何作用,后面城市现实冲击我觉得稍好一些。但我想到那种“悬浮”的文艺欠贷款,去支撑现实感情就觉得挺扯蛋。

如果作为一部普通电影看,确实是刚及格的水平。我想说《四海》如果写成书,应该会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但拍成电影真不怎么样,很多东西读书有想象空间,但看电影就要看演员的气场和镜头语言,很明显电影有太多的东西没有表现出来。

这个再加上韩寒的镜头语言也不够牛,导致你觉得他意识流但又不知道想说啥,莫名其妙主角就挂了,再加上大过年,还有女主黑料,口碑崩的一塌糊涂。

41岁了,《飞驰人生2》证明,韩寒别去拍你的“小镇青年”了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后会无期》,但《后会无期》几个演员要更有气质,很多内容都是他书中经典桥段,虽然剧情同样悬浮到没边了,但是我们感觉稳一点。而且当时是他首部电影,观众真的够宽容了。

但你看过韩寒的书就会觉得毫无惊喜,目前韩寒电影的最佳是《乘风破浪》和《飞驰2》。前者叙事结构借鉴了港片《新难兄难弟》,细弱稳当,但是小镇青年说段子还在,只是人生追求要稳一点,毕竟当初真的很多人以为囤货未来能发达,结果时代给了人一耳光。

所以,《飞驰人生2》原创IP,电影语言拉满,喜剧部分叙事节奏和喜剧部分丝滑,赛车又热血又专业,还埋藏着他真正的少年天才中年危机反击,这多么现实主义,所以这电影拍得最好。

韩寒41岁了,他压根不理解70后,80后那两代的小镇青年。去拍啥小镇青年的诗和远方,老老实实去拍赛车不好吗?那也给中国电影开启新赛道了不是吗?

1 阅读:152

令狐伯光

简介:游戏模型师| 动画爱好 | 影视产业分析 | 网络小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