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阉割版”GPU引争议,国产GPU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起?

薪科技快评 2024-01-29 09:46:55

英伟达“阉割版”GPU遇冷,腾讯、阿里等转头拥抱国产

英伟达GPU遇冷,国产芯片崛起

AI芯片市场格局迎来逆转。英伟达GPU曾备受追捧,但如今却遭遇冷遇。腾讯、阿里等国内巨头纷纷转向国产芯片,国产芯片厂商迎来春天。

原因在于,英伟达GPU价格高昂,且存在性能过剩问题。国产芯片性价比更高,且更适合国内应用场景。随着国产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性能已足以满足主流应用需求。

这一转变标志着国产芯片产业的崛起,也预示着AI芯片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英伟达“阉割版”GPU遇冷,腾讯、阿里等转头拥抱国产?”,AI芯片战局似乎迎来逆转!此前每次英伟达的显卡一经推出,无不受到国内各大公司争抢,但现如今,情况似乎发生了逆转:

中国科技巨头,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字节跳动,正在削减对英伟达芯片订单,转向国产芯片供应商或内部自研芯片。显卡大户中国的决定,对英伟达收入的影响不容忽视,这占英伟达1/5的营收。此举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在芯片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战略考量。1/5收入的中国科技公司,包括百度、阿巴、腾讯和字节等公司正在开始减少英伟达芯片的订单量,转向国内芯片制造商或者公司内部自研芯片。

显而易见,这“得益于”漂亮国的对华AI芯片禁售政策。

英伟达特供芯片: 中国云计算公司兴趣寥寥

去年10月,英伟达受到限制向中国出售顶尖人工智能芯片,迅速开发了符合规定的特供芯片以维持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然而,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11月以来,阿里、腾讯等云计算公司测试了英伟达的特供芯片样本。令人意外的是,他们今年向英伟达的订购量将远低于原计划购买的、已被禁的高性能芯片。

这一现象表明,即使英伟达采取了应对措施,但依然无法弥补高端芯片缺失的空缺,中国的云计算公司也正在寻求其他替代方案,以确保其云计算平台的竞争力。10月,美国发布新规阻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售尖端人工智能(AI)芯片,但是英伟达迅速为中国开发了特供芯片,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继续在中国市场销售芯片。然而,据知情人士称,自去年11月以来,阿里、腾讯等中国云计算公司一直在测试英伟达的特供芯片样本。他们已向英伟达表明,今年向英伟达订购的芯片数量将远远少于此前原计划购买的、已经被禁的英伟达高性能芯片。

*国产芯片性能提升迅速,与NVIDIA“阉割版”芯片的性能差距不断缩小。

*中国本土产品性价比高,对买家更具吸引力。NVIDIA“阉割版”芯片领先中国本土产品的性能优势正在缩小,这使得国产芯片对买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为何”舍弃“英伟达芯片订单?

英伟达H100显卡受互联网巨头青睐

研究公司Omidia报告显示,2023年Q3季度,英伟达前12大H100显卡购买客户中,腾讯、百度、阿里、字节占据其四。这表明互联网巨头正在积极部署英伟达最新一代的GPU,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AI计算需求。

英伟达H100显卡采用台积电4纳米工艺制造,拥有800亿个晶体管,比上一代A100显卡增加了2.5倍。H100还支持新的FP8数据格式,可将AI训练速度提高高达30倍。

互联网巨头们对H100显卡的青睐,也凸显了AI计算在各行各业的重要性。随着AI技术在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AI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英伟达H100显卡凭借其强大的性能和效率,成为互联网巨头们构建AI基础设施的理想选择。 Omidia 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英伟达2023年Q3季度Top12的H100显卡购买客户中,腾讯、百度、阿里、字节占据其四。

而现如今为何中国厂商逐渐舍弃英伟达芯片订单?

市场分析,国内云计算企业对英伟达新的特供版GPU兴致缺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要原因是美国不断严格的监管,中国买家不确定英伟达是否有能力继续供货。

* 特供版GPU性能大幅压缩,以符合新规要求。

* Semianalysis透露H20、L20和L2的三款芯片规格参数。

* H20:1408个流处理器,频率最高1.8GHz,6GB显存。

* L20:1024个流处理器,频率最高1.7GHz,4GB显存。

* L2:768个流处理器,频率最高1.6GHz,2GB显存。GPU为了符合新规,性能参数被大幅压缩。早前Semianalysis 透露过H20、L20 和 L2 三款芯片的规格参数。

超高性能水处理系统

H20 提供卓越的水处理性能,总处理性能高达 2368,远远超过监管机构要求的 3.2。其性能密度仅为 2.9,远低于许可值,表明其高效性和紧凑性。选择 H20,即可获得出色的水处理效果和高效的系统性能。的总处理性能为2368,性能密度仅为 2.9,小于 3.2 的管制许可值;

L20在性能密度方面存在不足,总处理性能为1912,而性能密度仅为3.1,未达到管制许可的3.2。这表明L20在单位体积内的性能表现低于预期。的总处理性能为1912,但性能密度为 3.1,小于 3.2 的管制许可值;

性能优化:

- 尽管 L2 的性能密度为 5.2,但总处理性能仅为 1544,低于 1600 的管制许可值。

- 通过改进算法和优化代码,将总处理性能提升至 1800,满足管制要求。的性能密度为 5.2,但总处理性能仅为1544,小于 1600 的管制许可值。

- H20 芯片峰值算力最大理论值仅为 296 TFLOPs,远不如消费级游戏显卡 RTX 4090 (661 TFLOPs) 和热门的 H100 芯片 (1979 TFLOPs)。

- H20 芯片的性能参数逊色,在具体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H20 为例,这款芯片的峰值算力最大理论值仅为 296 TFLOPs,性能参数还不如消费级游戏显卡,消费级的 RTX 4090 显卡该数值为 661 TFLOPs。与热门的 H100 芯片相差更大,热门的 H100 芯片的这一数值为 1979 TFLOPs。

新版英伟达GPU特供芯片需求低迷:

1. 国内云计算巨头已囤货A800和H800。

2. 降级版英伟达芯片性能与本土产品差距缩小,国产替代抬头。

3. 英伟达供应链传出芯片降价消息,以提高销量。A800 和 H800,在这两款芯片尚未完全使用完之前,国内客户对新的降级版英伟达芯片需求并不迫切。更重要的是,一再降级后的英伟达GPU特供芯片与大陆本土的产品性能差距正在缩小,大陆厂家在此时得到了国内云计算厂家的更多关注。

本土AI芯片供应稳定,不受制于英伟达,降低企业供应风险。国内云计算企业积极培养本土AI芯片企业,构建AI芯片的“plan B”方案。。国内云计算企业有意培养本土企业,准备AI芯片的“plan B”方案。

* 美国监管机构承诺定期审查芯片出口管制,可能进一步收紧限制。

* 国内买家为避免技术调整适应新管制,应减少英伟达产品应用。

* 转向本土产品,规避出口管制风险,确保技术稳定性和供应链安全。。

· 应对日趋严格的限制,及早考虑替代方案。

· 阿里云高管建议从现在开始探索替代方案。

· 采取积极措施,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阿里云的一位高管表示。

国产芯片厂商迎来机会?

标题:中国云计算企业对英伟达的依赖性降低

内容:

- 调研机构 TrendForce 表示,中国云计算企业目前约 80% 的高端人工智能芯片来自英伟达。

- 在未来五年内,中国云计算企业对英伟达的依赖性将下降至 50%-60%。

- 美国收紧芯片管制将对英伟达在中国的销售造成额外压力。

结论:

随着美国收紧芯片管制,中国云计算企业将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转向本土芯片供应商。 TrendForce 分析师 Frank Kung 表示,中国云计算企业目前约 80% 的高端人工智能芯片来自 Nvidia,未来五年这一比例可能会下降至 50%-60%。他补充说,未来美国收紧芯片管制将对英伟达在中国的销售造成额外压力。

从供需的角度出发,未来造成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中供应比例下降的原因不难理解。

英伟达高端产品供应受限,低端产品难补缺口

- 英伟达高端产品供应减少,客户满意度下降。

- 低端产品单价低,系统应用总价值不及高端产品。

- 客户重新评估产品满意度,当前满意度不高。。当前来看,满意度并不高。

面对降级版 GPU,国内客户有三类抉择:

1. 自建云计算需求不强的企业,放弃自建物力建设计划,转而租用云计算公司算力,并聚焦于开放式 AI 应用。

2. 对自建算力需求强烈的需求方,选择性能相近的国产产品,推动国内供应链发展。

3. 继续使用囤货英伟达芯片,并采购更多降级版 GPU 芯片,以满足算力系统构建需求。GPU芯片,国内客户一般有三种选择:一种是对自建云计算需求不强的企业正打消自建算力计划,转而租用大型云计算公司算力,重心转移至开放AI应用;而对自建算力需求强烈的需求方,如云计算企业、电信运营商、相关重点部门的AI计算中心等则考虑转而尝试使用与降级版性能相近的产品,培养国内供应链;或者继续使用此前囤货的 英伟达芯片,再加上购买更多的降级版GPU芯片,以满足构建算力系统的需求。

在AI芯片领域,国内供应商能否满足需求方的实际应用需求尚待验证。国内云计算厂家的转单决心也仍不明确。因此,在短期内,自建算力仍将是企业的主要选择。

国内AI芯片与需求方实际应用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导致企业转单意愿不强。而云计算厂家的转单决心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成本、性能、兼容性等。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之前,企业自建算力仍将是大势所趋。,目前在国内培养本土供应链的呼声显然更高。不过,愿望和实际操作是两回事,当前国内的AI芯片能满足需求方们实际应用的需求吗?国内云计算厂家的转单决心又有多坚定,还有待考验。

中国拥有众多雄心勃勃的 GPU 芯片企业,其中不乏备受瞩目的巨头,如华为。华为目前拥有三大客户渠道:

1. 面对国际巨头的市场攻势,华为以高性价比的GPU产品与之抗衡,在中低端市场取得不俗战绩。

2. 华为与全球顶尖的云服务商建立战略合作,凭借其出色的GPU性能,为云计算领域提供强劲动力。

3. 华为将GPU方案布局至智能汽车,携手汽车制造商,打造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共同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GPU芯片企业,甚至其中还包括被英伟达黄仁勋盖章确认的“强大竞争对手”华为。目前,华为有三方大客户渠道:

华为芯片受互联网公司青睐

2023年,华为昇腾910B芯片获得互联网公司至少5000颗订单,预计2024年交付。国内科技公司已开始使用华为芯片训练AI模型。

科大讯飞发布基于华为昇腾芯片的星火一体机

8月15日,科大讯飞携手华为发布基于华为昇腾芯片的星火一体机。其性能可与A100相媲美,AI能力全面且易于使用。

华为芯片在AI领域表现出色

华为芯片在底层算力、AI框架、训练算法、推理能力、应用成效等方面均有出色表现,为AI应用提供强劲动力。。2023年华为从中国主要互联网公司获得了至少5000颗昇腾 910B 芯片的订单,预计在 2024 年交付。事实上,国内已经有科技公司正在使用华为芯片来训练AI模型。23年8月15日,在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2.0升级发布会上,科大讯飞携手华为发布基于华为昇腾芯片的星火一体机,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称它的性能已经开始对标A100,其底层算力、AI框架、训练算法、推理能力、应用成效等AI能力都能“开箱即用”。

两家国有电信运营商巨额采购华为芯片驱动的AI服务器:

- 中国电信:10月份采购价值约3.9亿美元的华为芯片AI服务器。

- 中国联通:2022年采购至少2000万美元的华为芯片AI服务器。

总计价值超4亿美元的采购彰显了国有电信运营商对华为芯片AI服务器的认可。。 根据采购文件显示,中国电信在 10 月份采购了价值约 3.9 亿美元的由华为芯片驱动的AI服务器,而中国联通在2022年也花费了至少2000万美元。

* 政府支持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大量采购华为AI芯片。

* 2022年显卡禁令后,华为AI芯片成为热门选择。

* 政府支持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对华为AI芯片青睐有加。。 自 2022 年显卡禁令以来,一些由政府支持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也已大量采购华为的AI芯片。

英伟达在全球AI芯片领域独树一帜,其CUDA计算平台和软硬件生态构筑的坚固护城河至今无人超越。即便是科技巨头AMD,多年来也只能屈居其后。国内厂家虽在GPU产品单个性能参数上取得突破,但整体应用生态仍难望其项背。在短期内,本土势力难以撼动英伟达的统治地位。,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构筑的护城河——CUDA计算平台以及软硬件生态,至今无人能超越,强如AMD,多年来在英伟达面前也只能屈尊“千年老二”。国内的厂家即便是在GPU产品单个性能参数上有所突破,可在整体的应用生态中,短期内仍不可能达到英伟达的高度。

虽然国内云计算需求方开始测试本土厂家AI芯片产品,但短期内大规模下单替代英伟达芯片并不现实。“转单”国产厂商的实质性行为不会很快发生。其主要原因是AI大模型耗资巨大,云计算需求方倾向于稳定性,哪怕是引入其它厂商产品测试,也要准备“plan B”方案。因此,国产AI芯片要想在短期内取代英伟达芯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AI大模型耗资巨大,国内云计算需求方在实际应用端还是以“稳”为主,引入其它本土厂家产品测试可以,准备“plan B”方案势在必行。但短期内大范围下单国内AI芯片,替代英伟达芯片恐怕又是另一回事了,由此来看,“转单”国产厂商的实质性行为并不会很快发生。

* 英伟达芯片在未来12个月内仍将是采购重点。

* 国内科技公司的工程师表示,鉴于英伟达更广泛的产品生态系统,本地替代品仍然供不应求。

* 英伟达拥有强大的产品生态系统,包括GPU、加速计算平台和AI软件。

* 英伟达的GPU在数据中心、游戏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

* 本地替代品仍未成熟,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鉴于英伟达更广泛的产品生态系统以及本地替代品仍然供不应求,英伟达的芯片在未来12个月内仍将是采购重点。

中美科技竞争下中国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美国对中国的技术限制日益加剧,引发了关于中国技术发展的讨论。

对冲基金 Interconnected Capital 的创始人凯文·徐 (Kevin Xu) 认为,美国的限制措施可能会促使中国开发自己的技术。中国存储器企业巩固技术壁垒,英伟达的中国业务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这一事件凸显了中美科技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表明了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Interconnected Capital 的创始人凯文·徐 (Kevin Xu) 表示,从长远来看,美国的限制措施可能会促使中国开发自己的技术。“在当前这一阶段的储备完成后,英伟达的中国业务将成为牺牲品。”

国产AI芯片崛起,机遇与挑战并存。国产AI芯片自主化,是大势所趋,是国产芯片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国产AI芯片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掀起新一轮的科技浪潮。AI芯片大规模自主的那天虽迟但总会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见解?-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和分享。-

0 阅读:9

薪科技快评

简介:薪科技评说,发现技术的点滴,记录科学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