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调整!一批地方高校,国际排名飙升!

泽祥评教育 2024-05-06 21:18:25

尽管近几年大学排名因各种问题争议不断,但由于公众都希望用一个更直接,更好理解的评价方式对大学进行比较,大学排名目前来看仍是一个高效的工具。

去年,得到国际公认的两大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THE)世界大学排名都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重大调整。

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引入了3项全新指标:可持续发展(5%)、就业成果(5%)和国际研究网络(5%),并上调“雇主声誉”权重(升至15%),持续加强评价中对就业能力的洞察。

2024年泰晤士(THE)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变动主要体现在将一级指标“引用”被分解成4个二级指标,以及在一级指标“产业”中引入新的二级指标“专利”(2%),并将“产业”的权重提高至4%,以持续反映大学的教研成果。

评价指标的变化导致各大学的排名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对比近三年中国内地高校排名变化,麦可思研究发现——

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

● 郑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进步最明显,排名上升幅度超过150位;

● 湖南大学(+97位)、重庆大学(+90位)、电子科技大学(+75位)、大连理工大学(+70位)、暨南大学(+70位)世界排名进步快。

● 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连续三年保持排名稳步提升,2024年均跻身世界大学500强。

2024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华大学、扬州大学排名跃升300位,跻身世界大学600强;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的排名蹿升250位。

● 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近三年排名持续上升;

● 17所非“双一流”院校跻身世界排名TOP1000,深圳大学世界排名351-400,内地高校排名第26;南方医科大学首次入围世界前400名;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进入世界高校600强。

以下为详细分析——

QS榜:郑州大学进步显著

评价指标调整后,QS世界大学排名对大学在就业市场中的认可度更为看重。

2024年,共有57所中国内地高校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TOP1000。北京大学(17位)、清华大学(25位)、浙江大学(44位)、复旦大学(50位)、上海交通大学(51位)是排名靠前的5所高校,进入前100位。

与2023年排名相比,部分高校进步明显。譬如郑州大学世界排名从801-1000位上升到2024年的621-630位;在国内上榜高校中排名升至39位,较上一年提升20位。

近年来,郑州大学的发展得到了省内大力支持。河南省教育厅曾明确表态,“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将投入50亿元资金支持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到“十四五”末,力争郑州大学全国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前30。

在这种大力支持下,郑州大学发展迅速,综合实力也得到明显提升,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5个ESI全球前1‰,1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其他排名进步快的高校还有华中农业大学(+150位)、湖南大学(+97位)、重庆大学(+90位)、电子科技大学(+75位)、大连理工大学(+70位)、暨南大学(+70位),提升幅度之大同样引人注目。

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不仅世界排名提升幅度较大,并且连续三年保持排名稳步提升,2024年均跻身世界大学排名TOP500。

THE榜:扬大排名蹿升,川大再创新高

泰晤士(THE)大学排名以侧重学术方面的评分为特点。评价指标调整后,更加强调了对大学科研实力的评价。

2024年,共有68所中国内地高校进入泰晤士(THE)世界大学排名TOP 1000,清华大学(12位)、北京大学(14位)、上海交通大学(43位)、复旦大学(44位)、浙江大学(55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7位)、南京大学(73位)进入前100位。

对比2023年排名,我们可以看到多所高校排名跃升,比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华大学、扬州大学,世界大学排名从801-1000位上升到2024年的501-600位;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的排名提升250位;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排名提升200位。

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不仅世界排名位次提升明显,且近三年保持上升势头。

比如2023年首次闯进200强榜单的四川大学,2024年再创新高,排名由2023年的196位升至2024年的150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排名也在三年间实现跨越式上升,2024年分别以168位、185位跻身泰晤士(THE)世界大学排名200强。

此外我们注意到,跻身2024年泰晤士(THE)世界大学排名TOP1000的高校中,17所非“双一流”院校脱颖而出同样值得关注。

譬如深圳大学世界排名351-400位,内地高校排名第26;南方医科大学首次入围世界前400名、继续位居内地独立医科大学首位;上海大学、苏州大学从排名601-800位,提升至501-600位;扬州大学同样创造学校最高历史排名,进入世界大学600强。

在上个月刚刚发布的泰晤士2024年度中国学科评级中,扬州大学再次取得骄人的成绩:39个学科上榜;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护理学和兽医学等7个学科被评为A级学科,体现出该校综合实力、学术影响力、社会美誉度不断攀升,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

注:数据为小编手动整理,如有疏漏还请指正。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QS世界大学排名官微、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微信公众号。

0 阅读:0

泽祥评教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