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太大!王亚平曾谈太空之旅的辛酸,落地后身体弱连路都走不了

霸苍笙客栈 2024-04-27 03:11:22

一场宏伟的航天梦想,孕育了无数英雄人物。

然而,在追求航天事业的崇高过程中,他们也付出了艰辛的代价。

王亚平,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航天员,在攀登星空的征途上,她亲身体会了太空之旅的酸甜苦辣。

2022年,当王亚平自长达6个月的神舟13号航天之旅凯旋归来时,公众原本以为她会英姿飒爽地走出舱门,却没料到她已虚弱到无法独立行走,只能被人抬着离开飞船。

这一幕,再一次让世人看到了宇航员们为国家航天事业默默做出的巨大牺牲。

飘浮是太空生活的第一体验

王亚平说,进入太空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

因为地球的引力荡然无存,他们从此与平流层割舍干净,在狭小而封闭的舱室内漂浮飞行。

吃饭时,食物会从盘中飞出;喝水时,水珠会在虚空中随意弥漫;上厕所时,残渣也会遍布整个空间。

在这样超常的条件下,他们不得不格外小心谨慎,生怕造成二次污染。

不仅如此,长期失重状态下还会造成肌肉、骨骼等身体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

为了维持身体素质,他们每天都要坚持举重和各项力量训练。

但即便如此,当归来时,王亚平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身体机能减退的情况。

航天员在太空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便是难以入睡。

由于失重状态,身体会处于混沌缺重的环境,很难判断自身的体位和方向,也很难维持长时间的熟睡状态。

王亚平回忆说,为了避免飘离睡袋而在舱室内乱撞,他们会用系绳将自己固定在一个角落里,然后再强制入眠。

即便如此,警惕性依旧处于亢奋状态,整个睡眠过程动不动就会被惊醒。

要在外太空生存超长时间,水资源的消耗是最大的难题。

王亚平介绍说,飞船上携带的淡水储备并不充足,而且为了降低能耗,所有用水环节都被尽量压缩。

于是他们不得不利用再生水维生。

所谓再生水,就是把航天员的尿液、汗渍等体液,通过过滤、杀菌等手段加以循环利用。听起来有点令人反感,但在太空中这已是不二选择。

为了舒缓压力,他们也会在舱内进行一些“高空游泳”的运动,尽管称之为“游泳”显得有些夸张,但那种在水中漂浮、肆意摆动身体的感觉,还是让他们获得了积极影响。

对王亚平而言,这次太空之旅是六个半月的辗转反侧。

不仅要在狭小舱室内长期承受极端环境,还要执行各类高难度的航天任务:出舱活动、机械臂操作、航天器维护保养等,每一项任务都关乎到整个航天大业的成败,一个小小疏忽就可能酿成重大事故。

18岁就学会驾驶

回顾王亚平的人生经历,她从17岁就开始追逐独属于自己的航空梦。

起初入伍时她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学员,却在18岁那年就独立驾驶了众多机型,展现出了杰出的飞行天赋。

也正是这份热忱与执着,让她渐渐在空军院校摘得飞行学员的宝贵资格,并被分配到运输航空兵部队担任驾驶员。

2009年,中国航天工程筹备新一批航天员选拔,对王亚平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她从艰苦的空军中打下了扎实基础,虽素有飞机驾驶经验,但要成为航天员还需要更为全面和专业的技能训练,没有高强度的历练,便无法登上更为宏伟的“太空之梦”。

当时的体能训练异常艰难,除了要求达到空军标准的各项数据外,王亚平还要通过地面仿真系统进行实操演练。

这个舱室和真实航天器一模一样,从驾驶到维护都是依照原版教材指导,她必须反复练习,否则会冒着死亡的风险。

而另一种离心机训练更是令人痛不欲生。

那个装置能够加速旋转,向宇航员施加高达8倍的重力,仿佛有8个成年人压在身上,令受训者无法呼吸,脸部畸形、大小便失禁。

王亚平坚持了多年才逐步习惯这种感觉。

为了更好适应即将到来的空间站任务,王亚平与其他航天员在新疆的巴丹吉林沙漠接受了艰苦的野外生存训练。

他们头顶酷暑,身背沙尘,步行数十公里在一望无际的干旱区域里寻找补给,时刻保持对灾难的警惕。

此外,她还接受了高空跳伞、转椅秋千等种种高强度特训,身心早已磨砺得如钢铁般坚毅。

2013年6月,王亚平和聂海胜、张晓光三位"80后"宇航员搭乘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首批飞向太空的新一代宇航员。

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人生挑战。

在太空中度过的15天里,王亚平除了要完成各项指定任务外,还首次尝试在太空教学。

她利用视频直播的方式,向地面的中小学生们传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物理课”。

尽管是首次授课,但王亚平表现相当从容自若。

她在飞船舷窗旁,借助飞船翻滚时的“失重”状态,生动讲解了牛顿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如质量守恒定律、惯性等。

她还亲自示范了一些在失重环境下才能完成的“魔术”,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

八年后再登太空

时隔8年,2021年10月16日,王亚平再一次踏上了航天征程,这一次的神舟十三号任务时间长达半年,她将和两位男性同伴一起在太空中执行各项航天任务。

比上一次,这次她承担了更多责任和压力。

虽曾亲历太空生活,但长期的失重漂浮、极端环境还是让她应接不暇。

每每回想起在地球上的家人,疲惫和思乡之情也会凌驾而来。

但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她都用坚韧的毅力一次次战胜了自己,这份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担当,正是王亚平等航天员最可贵的品质。

最后,2022年4月,经历了半年太空漂泊的三人,终于在内蒙古这片热土重新落地。

只是,回到家的高兴心情还未燃起,他们就已被身体的虚弱所折磨。

长期失重让骨骼肌肉都出现了退化,连走路都困难重重,只能被抬出舱门。

王亚平被扶出时情绪格外低落,面容也憔悴苍白。

但当她看到女儿盼星星眼的期盼时,眼神一下子就明亮了起来:“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当她紧紧拥抱住女儿时,内心似乎释然了。

而如今的王亚平依旧奔波在航空第一线,今年四月由她亲自担任讲师的《学习强国太空教师课堂·王亚平天文课》更是获得了年度科普短视频大奖。

一路走来,王亚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突破人类认知的极限,朝着理想阔步前行,实现了无数个“人生第一次”。

她是中国航天事业进程中永恒的明星,也必将成为后来者永恒的精神激励。

向王亚平和所有航天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21年10月18日——王亚平:“女儿让我去太空给她摘星星”

https://www.cmse.gov.cn/hty/htydt/202110/t20211029_48994.html

王亚平-搜狗百科 [2024-02-08]

https://baike.sogou.com/v67690616.htm

1 阅读:2170
评论列表
  • 2024-04-28 05:42

    [点赞][点赞]

霸苍笙客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