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昆: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携巨款离奇失踪,否则1955年可评大将

彼岸紫竹 2024-03-20 12:41:03

1938年2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

115师参谋长周昆的警卫员来到作战科办公室,找到时任作战科长王秉璋,交给王秉璋一个挎包。

“王科长,这是周参谋长让我交给您的重要文件。”

王秉璋有点奇怪,周昆是自己的直接领导,既然是重要文件,为何不直接当面交给自己,还要让警卫员传递?他接过挎包,份量沉甸甸的,不像是什么文件,打开一看,傻眼了。

挎包里根本不是什么重要文件,而是整整齐齐3万元纸币!

王秉璋看了一眼警卫员,“周参谋长呢?”

警卫员一脸懵圈,“周参谋长没和我一起回来,我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

王秉璋随手翻了一下纸币,发现纸币下面压着半张纸,他抽出纸,纸上寥寥数语:

“共领取了6万块钱,我带走了3万块,另3万块交警卫员带回,望查收。”

没错,信上的字正是周昆的笔迹。

王秉璋拿信的手直哆嗦,出事了,出大事了:周昆携款潜逃了。

消息传开,全军震动。

堂堂八路军115师参谋长,久经考验的八路军将领,居然携款潜逃,简直不可思议!

周昆有着令人羡慕的成长经历、辉煌的战功、光明的前途,为什么会携款潜逃?是蓄谋已久,故意为之,还是毫无征兆,临时起意?携款潜逃后的周昆到底去了哪里,又有什么样的结局?

受到毛主席赏识

很多人或许对这个人感到很陌生,但他跟毛主席还有着不解之缘,他的名字叫周昆。

周昆,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家庭状况不详,只知道他小时候在养父家受过很好的私塾教育,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周昆于1927年参加革命,被编入第一师三团三营,担任班长。同年九月,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就要爆发了,周昆奉命在铜鼓近郊驻扎,负责警备任务。

这天,一个穿长衫的年轻人来到3团驻地,自称姓毛,是共产党员,要找团长苏先骏。

周昆正在当值,便问这位年轻人,有无证件、介绍信。

来人尴尬一笑:“我在半路遭反动民团追捕,证件丢了……”

周昆对这个年轻人越看越可疑,盘查一番后,仍不可确定其身份,为慎重起见,将毛姓年轻人押送到了团部,找到团长苏先骏。

苏先骏一看,这不是毛泽东吗?

“我说周昆,你小子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毛先生,中央特派员、湖南省委前委书记毛泽东啊!”苏先骏把周昆说了一顿。

周昆尴尬地挠挠头,赶紧跟毛泽东道歉:“毛先生,对不起,是我有眼不识泰山。”

毛泽东哈哈一笑,“哪里话么,我没有证件,你便不放行,这是对的嘛,说明你的警惕性很高,眼下起义在即,就需要高度警惕,我说你做得很好!”

周昆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是周昆和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便在毛泽东心目中留下履职尽责、警惕性高的好印象,这次见面为周昆日后革命生涯的一帆风顺,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秋收起义及之后的一系列战斗中,周昆表现得有勇有谋,多次立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再加上周昆读过师范,喜欢读书,到哪都会背着几本书,这在当时的红军部队里是很少见的。毛主席十分欣赏他,经常向他借书,并对他进行重点培养。

三湾改编的时候,秋收起义撤下来的一个师被编为1个团,即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下辖两个营7个连,另有团部几个队,共700余人。成立了党的各级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上,废除打骂、体罚,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设立士兵委员会。

三湾改编的这700人走出了一位元帅,一位大将,七名上将,八名中将,六名少将,以及八名省部级官员,后来的罗荣桓元帅此时也只不过是特务连党代表,谭政担任第9连文书,陈伯钧上将当时只是排长,黄永胜上将,陈世榘上将当时才是班长,其他的中将,少将当时才是普通战士。

周昆当时是1团第3营8连任排长,是团里的骨干成员。

1930年后,周昆担任任红十二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第三十四师师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军长,红一军团第十师,红八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代理校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从他的履历来看,此人在红军中的地位很高,而且有勇有谋,能力十分出众,他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个担任过6个主力师师长的人。

担任115师参谋长

西安事变之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下辖第115、120、129师和总部特务团,全军约4.5万人。

蒋介石对八路军各部队的压制很大,很多方面军的总指挥成为了师长,副师长,军团长成为了旅长,团长。在编制上,国民党军只给了三个师六个旅18个团的番号,只有这些部队可以领取补给。

为了和国民党军进行协调相关的事宜,国民党对八路军的一些干部授予了相应的军衔,朱德授上将,林彪,刘伯承,贺龙,萧克授中将,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陈赓,周昆等人被授予少将军衔。可见在抗战的时候,周昆在军中的地位也不低。

在八路军的这三个师中,115师是人数最多,装备最好的,129师是人数最少,装备最差的。115是由红一方面军第1、15军团和陕南红74师编成,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

作为八路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的参谋长,还是军政委员会的五人成员之一,周昆可以说是站在很高的位置了,留给他的表演舞台也是无限广阔的。

在抗战的最初阶段,115师作为主力进攻部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取得了最终大胜,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战的决心。

周昆作为115师参谋长,也全程参与了平型关战役,战后他无比激动,但他想不到的是,他的人生在半年之后将要发生巨大的改变。

参加国民党武汉会议

1937年10月,115师直属队和343旅按照八路军总部指示,转移到吕梁山脉建立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周昆也随之转移。

1938年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举行全国师以上参谋长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抗日经验教训,讨论补救措施。

八路军当时的序列是第十八集团军,由第二战区管辖,而周昆作为八路军115师参谋长,也被要求去参加参谋长会议。

八路军共派出了四个人去参加会议,分别是八路军总部参谋长叶剑英、参谋处长彭雪枫、高级参谋边章五、第115师参谋长周昆出席。

这次武汉之行,彻底改变了周昆的人生命运。

1月27日至29日,会议如期召开,周昆代表115师递交了书面报告,总结了115师在山西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并与国民党军的一些高级军官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开得很顺利,但周昆内心却翻起了巨大波澜。

周昆在武汉呆了10天左右,这10天里,他和一些国军高级将领有不少接触。周昆发现,同样是参谋长,国民党军的参谋长个个都是财大气粗,他们有自己的小公馆、小汽车、小老婆,过着极度奢华的生活,而他这个115师参谋长,却过着“像叫花子一样”的日子。

当时,周昆住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因为没有汽车,出门要靠黄包车,周昆想问办事处多要点钱,但办事处十分“小气”,只肯给他乘黄包车的零用钱,多余的钱一分也不多给。

同样是参谋长,同样是国民革命军,同样是抗击日寇,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周昆养父家庭条件不错,周昆年少时没吃过多少苦,但他不是娇生惯养的富家公子,自从参加革命,再艰苦的斗争都坚持下来了,甚至习惯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和国民党高级将领一比,周昆深切感受到了物质生活的诱惑,心里产生了极大落差。

1938年2月初,周昆从武汉乘火车返回山西前线,途经临汾时与彭德怀、左权会合。

向彭德怀、左权汇报工作时,周昆无意中流露出不满情绪,说自己这次在武汉很“丢脸”,说我们“像叫花子一样”,言语之间,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向往。

听了周昆的牢骚,彭德怀很生气,严肃批评了周昆:“你羡慕的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根本立场,这就是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区别,这就是做共产党人的光荣,否则我们和国民党没有什么两样了!”

周昆不服,还反驳了彭德怀:我不就是说了两句话吗,至于如此上纲上线吗?

彭德怀何许人也?天王老子也不怕,能容忍一个小小的周昆在自己面前“撒野”?彭德怀啪地一拍桌子,把周昆痛骂了一顿,最后怒斥道:“你这个周昆,无药可救!”

彭德怀的话可谓是至情至理,但周昆似乎并不服气,顶了几句嘴,结果惹得彭德怀破口大骂,周昆只得带着满腹牢骚灰溜溜走了。

没过两天,周昆到位于临汾的第二战区司令部开会(太原沦陷后搬迁至此),顺道领取了6万元军费,这也是国民政府给115师的最后一笔军费。

而周昆在开完会之后就消失地无形无踪了,一直过了很久都没回115师师部,因此许多人推断周昆是携款潜逃了!

周昆下场的推测

八路军总部命令115师及所有的八路军部队,竭力查找周昆的下落,绝不放过。

八路军对周昆的下落反复查找均没有线索,甚至动用“前总三分队”实施技术侦察,也未从日军和敌军那里侦察到有用的情报。

随后,我党给予周昆最严厉的处分:背叛组织,携款潜逃,开除党籍。

周昆领取的6万元军饷是法币,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50法币就可以买一头大牛加一头小牛,而3万法币则足以让周昆过上富足的生活。

周昆失踪后,关于他的下落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说法:

第一种,他投靠了敌人。

在我党成立早期,就有一些信仰不坚定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将领叛变投敌,而周昆因为羡慕敌人的奢华生活,投靠敌军不是没有可能。

但当时两党正值合作期,周昆私吞的军饷本就是对方提供的,如果他选择投靠对方,蒋介石出于大局考虑,很可能不会接受,反而可能将其交给我党处置。

再者,蒋介石一向高调,周昆作为我军的高级将领,如果真的投靠对方,对方一定会开动宣传机器,大张旗鼓地宣传,但事实上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过。

第二种,他投靠了日军。

周昆是115师参谋长,又刚刚参加了重要军事会议,了解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作战部署,如果他向日军泄露了这些军事机密,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在周昆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背叛组织的行为。

哪怕在最艰难的长征途中,周昆多次面临生命危险,但从来都是意志坚定地走了下来。

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的高潮阶段,他没有投靠日军的动机。在八路军和日军多年交战中,也从未发现过周昆的身影。

第三种,隐姓埋名,回了老家。

经过组织寻找,在周昆的家乡根本没有找到他。周昆家的亲戚都没有见过他,他的养父去世后,周昆就没有家了,也没必要回来。

周昆作为我军的高级指挥员,在家乡也算是个名人,如果回到老家,不可能没人知道,但在当地的走访结果都显示周昆没有回来过。

第四种,带着巨款去了海外。

日寇在沦陷区搜刮法币到国统区兑换美元,所以国民政府从1938年3月开始在国统区银行停止法币兑换美元业务,这就意味着周昆至少要在三月之前将手中的法币全部兑换成美元,不然就出不去。所以这种可能性很小。

开国少将王政柱晚年回忆,他说当时经过调查之后,周昆究竟是被人谋财害命还是潜逃了,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不管怎么样,周昆确定是在山西携款失踪了,动机是什么,去了哪里,都成了历史谜团,无法解开。

笔者的揣测

笔者认为,周昆携款潜逃的可能性不大,一是经过长征生死考验,革命意志坚定;二是已经因为成为八路军高级干部,最艰难的岁月都挺过去了,怎会在此时放弃;三是如果要携款潜逃,何必要留纸条,还让自己的警卫员带回一半?

最有可能的是由于军饷数额较大,保险起见与警卫员分开携带,走两条不同路线,不至于出事被一勺烩, 但是周昆运气不好,遇上了劫道的土匪或者被打了黑枪,才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导致他自此人间消失,几十年来没有他的半点踪迹。

若参加1955年授权,可何种军衔?

笔者认为, 以周昆当时的级别,到解放战争时期至少会担任四大野战军参谋长,像东北野战军历任参谋长萧劲光、刘亚楼、萧克,不是大将就是上将;当时的120师参谋长周士第、129师参谋长倪志亮、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只有倪志亮是中将,周士第、赖传珠都是上将。

而八路军115师的四名师级干部中,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授后来被授元帅,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被授大将。

考虑到周昆参加秋收起义、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资历,授予上将军衔毫无压力,而且排名会相当靠前,甚至很可能授予大将军衔。

这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因为缺少线索和证据,周昆失踪事件到现在还是个未解谜案。

0 阅读:44

彼岸紫竹

简介:挖掘真相,用冷静的理性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