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为返城舍弃亲情,与女儿疏远,多年后竟以这种方式重逢

历年壹沫 2024-02-22 11:27:51

穿行在拥挤喧闹的火车站,李敏华紧握着行李箱把柄,梦游一般地跟着队伍向前移动。17岁的她第一次离开家乡河北邯郸,即将前往晋中县顶上庄公社,开始她的“上山下乡”生活。

“敏华,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就写信回来......”母亲跟在一旁叮嘱,眼里已盈满泪水。李敏华点点头,越过人山人海望向火车,心中五味杂陈。

离家万里,前方的道路苦难重重。然而转念一想,作为知青,她将用青春激情放射希望的种子,孕育出属于新中国的崭新收成。

二十多个小时后,火车抵达晋中县。清晨的阳光刺眼,李敏华跌跌撞撞下车,只见群山环抱之间,一排排低矮泥瓦房屋散布山坡。这就是她未来生活的地方,充满未知。

时光荏苒,转眼李敏华在顶上庄已经生活了3年。劳动使她变得健壮,谋生的能力也大大提高。1972年,作为表现较好的知青,她获得机会担任当地小学教师。

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李敏华激动不已。通过自己的努力,她终于可以为这里的孩子们带去知识的灯塔。

与此同时,李敏华也逐渐与热心肠的老乡陈启明走得很近。陈启明能吃苦耐劳,经常在李敏华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敏华,嫁给我吧。我会好好照顾你一辈子的。

”某天,陈启明鼓起勇气向她求婚。李敏华犹豫再三,最终选择接受了他的求婚。也许,就这样在乡村安家也不错。

1977年,女儿陈旭丽出生在李敏华眼前,她欣喜若狂。“旭丽好可爱,她长大后一定会很优秀。”李敏华望着婴儿,心中满怀希望。丈夫陈启明也对这个新生命倾注了全部的爱。

然而,好景不长。家庭生活的压力与日俱增,李敏华和陈启明开始就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你真的在乎过我的感受吗?”李敏华质问道。一句句尖锐的话语如刀割般撕开爱的伤口。渐渐地,她再也忍受不了这里的生活,决心要返回城市。

1979年,在巨大压力下,李敏华终于鼓起勇气和陈启明离了婚。她独自携幼女回到了老家天津,在国棉七厂找到一份工人工作,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敏华,我可以给旭丽当一个好爸爸!”听着电话那头前夫哽咽的声音,李敏华心如刀割。她知道陈启明有多么疼爱陈旭丽。然而身在异乡,她必须为自己和女儿的未来考量——哪怕代价是牺牲这些年的感情。

攥紧电话听筒,李敏华终究没有将心中挣扎说出口。她只是简单地回应:“抱歉,我做出了选择。”随后,她将听筒挂断,望着窗外灰蒙的天空出神。

在国棉七厂,李敏华认识了开朗乐观的王志刚。两人很快相爱,并在1983年结为夫妻。王志刚对李敏华和陈旭丽照顾有加,使她们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然而,李敏华与女儿的关系却不是她想象中那么融洽。陈旭丽性格内向,不太与人亲近。她总是一言不发地独自完成作业、吃饭,拒绝李敏华的靠近。“妈妈,你真的关心过我的感受吗?”一次争执中,陈旭丽冷冷地问。一句话刺痛了李敏华的心。

或许,在女儿心中,她早已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李敏华不禁责问自己,是不是离婚后把太多精力放在工作上,而忽略了陈旭丽的内心需要。

她试图与女儿重建联系,但陈旭丽总是心不在焉,远远地与她保持距离。也许,某一天,陈旭丽会明白她当年的选择。

1995年,陈旭丽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重点大学。李敏华激动万分,打算亲自送女儿去学校。然而陈旭丽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自己去就行”,然后转身离开,留下李敏华站在原地,失语至极。

大学四年,李敏华致电女儿无数次,却很少得到回应。偶尔打来的电话,两人也只是寒暄几句。而每逢寒暑假,陈旭丽也再没有回过家。李敏华心如刀绞,她明白陈旭丽已经在心里划清了界限。也许,那条鸿沟永远无法跨越。

转眼到了2015年。一天,李敏华在菜市场偶遇了前夫陈启明。“敏华,你还好吧?旭丽现在已经工作,也结婚了。”陈启明略带关切地说。李敏华愣在原地,有千言万语却一时难以出口。多年前의回忆涌上心头,她依稀见到了那个乡村少女的影子。

一周后,李敏华突发低血糖晕倒在家中。她在医院病床上睁开眼,看到女儿陈旭丽坐在一旁。“妈妈,你没事吧?”陈旭丽关切地问。李敏华眼中噙着泪点点头。也许,岁月的流逝终究抚平了昔日的伤痛,在女儿心中留下了一丝理解和宽恕。

出院后,李敏华与女儿陈旭丽依稀找回了过去的母女情。虽然陈旭丽还未完全原谅她当年的选择,但两个人开始有了简单的交流。李敏华时时反省自己的决定给女儿带来的创伤,但也明白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完美的选择。

“母亲,也许我现在还不能完全谅解你,但我会慢慢试着接受的。”一天,陈旭丽说。李敏华点点头,眼中泛起泪花。她知道,时间终会抚平一切伤痛。相信有朝一日,母女之间还会再次融洽如初。

0 阅读:17

历年壹沫

简介:历史上最突出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