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碎三观,又是代孕丑闻?

感叹电影 2024-03-06 22:59:38

关注我,看好片,刷好剧

咱们先聊聊现实,生育率这事儿,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

年轻人对于"传宗接代"这档事儿,态度可谓是“敬而远之”。

“生娃不易,养娃更难”,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经济压力山大,生个娃得花多少银子?

那还不算上怀胎十月的辛苦和分娩时的疼痛。

看着朋友圈里那些产后恢复的日常,真是让人直呼“算了吧”。

在这部片子里,生孩子不再是女性的“专利”,也不再是痛苦的代名词。

想象一下,无论男女,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成为父母,而且全程无痛!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科幻?但谁又能说未来不会这样呢?

没错,就是那个让你我都能轻松当爹妈的神奇设定——机器代孕。

《卵仓一代》

《卵仓一代》

01

艾米莉亚·克拉克,你们都懂的,“龙妈”本妈,在银幕上呼风唤雨,圈粉无数;

切瓦特·埃加福,这家伙可不只是个演员那么简单,编导演全能型人才,奥斯卡提名傍身,《为奴十二年》和《2012》里的演技让人印象深刻。

这俩大咖在新片里饰演一对中年夫妻,穿越到了一个科技狂炫炸裂的未来世界。

想象一下,未来的早晨,唤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智能AI管家的问候声,一根高科技试纸瞬间搞定体检。

早餐嘛,3D打印机轻松定制,连穿啥衣服出门都有AI贴心参谋,生活简直就是一键启动。

再瞅瞅周围,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科技舱室,自然环境全靠全息投影撑场。

自然灾害?不存在的!

不过,最亮瞎眼的“黑科技”当属那个名叫“卵舱”的人工子宫神器了。

就像把宝宝放进一个高科技版鸡蛋,就实现了零风险代孕。

还能随心所欲定制孩子的一切,从颜值到性别,再到性格偏好,客户想要啥就有啥,简直是个行走的“生育梦工厂”。

故事的主角瑞秋(龙妈饰)就是个职场女强人兼梦想成为母亲的角色。

每次挤地铁的时候,看见别人手捧着像时尚配饰般的“卵舱”,她的眼球就被牢牢吸住,那感觉就像是看到了最新款LV包包。

但想获得这个“孕育奇迹”的名额,难度不亚于抢购限量版AJ,不仅要砸钱,还得拼手速预约子宫中心。

而瑞秋所在的公司巧好收购了子宫中心,身为优秀员工的她喜提内部名额,一激动就立马应承下来。

然而,这一举动却让丈夫艾维(才子埃加福饰),这位对高科技嗤之以鼻的植物学家颇为抵触。

他宁愿亲近大自然也不愿用冷冰冰的合成材料来孕育爱情结晶,尽管他也深知怀孕对于女性的身体压力。

不过看在“龙妈”的颜值上,艾维最终选择了理解和尊重妻子的选择。

于是乎,两人在高科技的裹挟下,透过屏幕共同参与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孕期体验”。

2

在决定使用「卵舱」前,瑞秋走进了子宫中心的大门。

屏幕上播放着发明者的一席话:“女性因生育不便而对成为母亲犹豫不决,在天马公司,我们鼓励她们追求事业梦想。

”乍一看,「卵舱」仿佛是女性职业发展和生育困境的救星,似乎有了它,女性就能一劳永逸地摆脱生理上的困扰,全身心投入职场。

然而,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诚然,「卵舱」成功减轻了女性怀孕带来的身体痛苦,但随之而来的是无法忽视的心理负担。

拿到「卵舱」后,瑞秋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从早到晚像胶水一样黏在观察婴儿状态的平板上,无论日常琐事还是工作场合,都形影不离。

尽管如此,她仍然深陷不安,时刻担心「卵舱」内的宝宝发生意外,甚至为此夜夜噩梦缠身,情绪波动剧烈。

虽然物理距离得以保持,但瑞秋内心的母性本能却丝毫未减。

面对传统孕育方式的母亲们,她内心羡慕不已。

因为选择了「卵舱」就意味着放弃了与孩子建立真实、直接的生理联系。

这种矛盾心理让她饱受煎熬,同时又感到愧疚——

自己是否尽到了一个母亲应有的职责?

更令瑞秋难过的是,在陪伴孩子这件事上,丈夫由于居家工作的便利反而做得更多更好。

而她即便把孩子带到公司,也必须刻意与之保持距离,生怕影响工作效率。

这一系列压力和矛盾情感交织在一起,让瑞秋背负着越来越重的精神枷锁。

03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

它不仅仅是探讨了科技如何解放女性从生理痛苦中,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即使科技能够提供身体上的便利,生育率是否会提高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首先,经济成本是个巨大的门槛。

如同电影中瑞秋所面临的情况,【卵仓】定金就高达8700美元。

即使是精英阶层也可能难以承受高昂的生育和养育费用。

这种现象在现实世界中同样存在。

教育、医疗、日常抚养等成本都在不断上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许多家庭对于增加孩子数量持谨慎态度。

其次,教育责任的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电影中通过“卵舱”提供全方位胎教服务的情节,反映出家长对于孩子未来教育和竞争力的关注。

现实生活中,“卷”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够在未来有一席之地而不得不承担更多责任和压力。

最后,伦理问题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

当生育变成一门商业行为时,孩子是否就变成了商品?

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导致我们忽视了生命的独特性和宝贵性。

“梦里,瑞秋推着她的购物车,在婴儿用品特卖会穿梭。

不同的是货架上陈列的不是玩具或衣物,而是熟睡的小生命。

她在梦境中随意地挑选了一名宝宝,那画面既平静又怪诞。

当她走向收银台,导购员微笑着飘出一句毫不在意的话:“亲爱的,今天是买一送一哦!你确定不再挑个可爱的宝宝带走吗?”

《卵舱一代》通过极端化的设定来放大现实中已经存在或潜在发展的问题。

使观众意识到即便科技再发达,关于生育的选择、责任和价值仍然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深思熟虑。

在追求科技进步和便利性的同时,不应忽略了人类情感、道德伦理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更加根本和复杂的问题。

毕竟,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变化,人类对于爱与被爱、联系与归属感的基本需求是永恒不变的。

关注我,看好片,刷好剧

2 阅读:1305
评论列表
  • 2024-03-11 09:36

    [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想起那个马斯克猫女,那天才看到一个炫富说自己可以买几台猫女让它生孩子,好奇查了下自媒体编的价格,居然才14万,[哭笑不得]居然还有人信

感叹电影

简介:🎄 00后自由撰稿人 | 每日更新电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