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刘少奇支持粟裕被授元帅军衔,反对陈毅,周总理:有异议

红史 2023-12-26 15:43:52

“你也应该评元帅!”195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的会议上,毛主席如此与刘少奇说道。

刘少奇当即挥了挥手,毫不犹豫回绝:“不要评了,我现在不在军队工作了。”

1955年,人民军队首次评衔。按照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毛主席对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无可厚非,他来做大元帅,乃是众望所归。但毛主席得知了这一消息,摇摇手立刻拒绝:“我不当那个大元帅。”

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的会议上,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刘少奇、陈毅、邓小平等领导人出席,毛主席作出表率,强调自己不要大元帅,并表示:“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毛主席将话题转移到刘少奇身上:“你在部队里搞过,你也应该评元帅。”

“不要评了,我现在不在军队工作。”刘少奇当即表示。

建国后,刘少奇虽短暂兼任过军委副主席,但他主要的工作都在地方上。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都不分管军队的具体事务。

事实上,按照授衔的最初提名方案,大元帅是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的元帅。

但依据新的思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领导人过去在部队工作,如今已经不在部队工作了,纷纷表示不参加元帅军衔的评定。

虽然刘少奇不参与评定元帅军衔,但对于评定军衔的工作,他非常关注,并适时给出自己的意见。在授予元帅军衔这件事上,刘少奇一度与周总理产生争议。

他们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陈毅、粟裕二人的身上。

陈毅与粟裕,是战争年代的一对默契搭档,二人曾在战场上共同创造下了光辉的战绩。陈毅资历老、威望高、有权威、部队中说话有人听;粟裕军事才能卓越,指挥艺术高明,是会打仗的行家里手,尤其擅长打歼灭战、大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

作战时毛主席下达的电报中,就是让陈毅、粟裕共同指挥战斗。陈毅、粟裕在一起,战役越打越好,歼灭的敌人越来越多,很长一段时间中,二人被赞为“陈不离粟、粟不离陈”。

建国后首次评定军衔这件事上,陈毅、粟裕也成为大家产生不同意见的两个提名人选。

授予元帅军衔,要考虑到他们的现任职务、功绩、德才表现、资历等等。建国后的首次授衔,许多人都认为粟裕战功累累,其资历、德才都无可厚非,被授予元帅军衔也是实至名归。

党内军内、还有著名民主人士邵力子、黄炎培等人也都如此认为,他们向中央建议粟裕“是可以当元帅的。”中南海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

而关于另一名提名者陈毅,刘少奇也在中央书记处的会议上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建国初期,陈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尚在部队工作。到了1954年,陈毅被调到中央,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并从周总理手中接过外交的接力棒,准备开展外交工作。

按照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因工作重心已不在部队的标准,如今主要还是从事政府工作的陈毅也可以不授予军衔。

刘少奇认为:代表南方红军游击队、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且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显然是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合适人选。

不同于刘少奇的建议,周总理主张为陈毅授予元帅军衔。

周总理提到了苏联的布尔加宁元帅,布尔加宁全名为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1947年,布尔加宁晋升为苏联元帅。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逝世后,布尔加宁接替马林科夫,任部长会议主席。担任部长会议主席一职时,布尔加宁便不常用元帅军衔。

周总理借布尔加宁元帅的例子,来化解陈毅现在的局面。周总理表示:“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

况且,陈毅虽不在部队上工作了,但其一,陈毅一直是军事干部;其二,陈毅当时也是中央军委委员。

还有一点是,陈毅与粟裕早年就开始共事,在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中,陈毅与粟裕是一对不可比拟的黄金搭档,人们在说起部队将帅时,常常将二人的名字连在一起。

但在战争年代,粟裕大多数时候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1939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皖南事变后,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陈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陈毅、粟裕共同指挥三野,拿下胜仗累累。

在元帅的提名者中,陈毅、粟裕都可以作为南方游击战、新四军、三野的代表。但相较之下,又有不同。

此外,评衔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

当秘书将一份子写有邵力子建议粟裕评元帅的材料拿到他眼前,作为元帅提名者之一的粟裕没有露出欣喜之色,而是脸色沉重,他谦虚表示:“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今后不要议论这方面的问题了。”

粟裕主动上书请求,坚决辞去元帅衔,粟裕诚恳要求不当元帅。

粟裕辞帅,如果不授予陈毅元帅军衔,那么元帅中也就缺少了新四军、第三野战军的代表,如此当然不合适。

经周总理、刘少奇等领导人多次讨论,综合考量,十大元帅的人员终于确定下来: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十位开国元帅中,八路军占九人,陈毅是新四军中唯一的一位元帅。

而粟裕,则被授予大将军衔,毛主席表示:“是第一大将。”在十大将中,粟裕为大将之首。

1955年国庆前夕,一场盛大的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毛主席亲自颁授元帅军衔,周总理向十位大将授予大将军衔。

从此,在十位开国元帅中,陈毅成为一位特殊的“外交家元帅”。周总理和陈毅一同出国,与外宾交谈时,周总理如此介绍陈毅:“他是一位元帅,同时又是一位诗人。”

身着将军服的陈赓、粟裕、萧华、洪学智(右起)在天安门城楼上

尽管粟裕没有被评为元帅,但素有战功赫赫的粟裕位列所有将官之首,其军事才能、和卓越功勋备受人们肯定,他的军衔丝毫不影响他在我国军史上的重要地位。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了解那些年真实的动人的历史!

6 阅读:2248

红史

简介:深耕中国近代历史,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