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农民怒火被点燃,开着拖拉机涌向城市,为何农民利益总被牺牲

三分亮剑 2024-02-02 18:57:20

2月1日,欧盟峰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据路透社报道,当天布鲁塞尔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大批抗议的欧洲农民将拖拉机开进布鲁塞尔,他们聚集起来在欧洲议会外投掷鸡蛋和石块,还在附近燃烧纸堆,燃放烟花。维持秩序的警察使用水枪和催泪瓦斯进行驱逐,现场乱糟糟的。

今年1月8日,德国各地的大量农民开着拖拉机涌向柏林。到了1月16日,成百上千的法国农民开着拖拉机在法国图卢兹举行示威活动。为何近段时期欧洲农民频繁举行抗议活动,是什么点燃了他们的怒火?

这与当前的俄乌冲突密切相关,美国已经暂停援乌,但欧洲选择继续援乌。1月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与拜登通话,朔尔茨表示德国将在今年内向乌克兰提供总额高达7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紧接着1月1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出席达沃斯论坛时宣布向乌提供新一轮军事援助。

那么,问题来了,欧洲援乌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开动印钞机直接印来的,而是来自于税收。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把钱收上来之后,需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就是将收上来的钱用于教育、医疗、基建,还用于给公务员发工资、给一些企业发补贴等等。

在俄乌冲突没有发生之前,欧盟政策规定,各成员国需将25%的直接补贴用于农业新技术,10%用于中小型农场,3%支持年轻农民。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领导人面临着一个问题,欧洲经济犹如死水一样不温不火,税收总额并没有实现大幅增长。在税收总额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拿出资金去援乌?

欧洲政客别无选择,只能削减在一些领域的投入,而他们开刀的对象之一正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为何农民要成为第一个挨刀的对象?教育、医疗、基建事关全体老百姓福祉,这些领域的投入不能削减。如果削减公务员的工资,势必会引起公务员不满,可能会导致大罢工,国家机器面临瘫痪。如果不给一些企业发补贴,欧洲在新兴领域可能会渐渐落后世界。比如,去年9月,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将投资1100亿欧元激励车企,如果德国车企的这笔资金被削减,很难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追赶上来。

欧洲城市化率普遍高,农业人口占比较低,向农民开刀承受的压力有限。此外,农业产值不如工业产值,欧洲削减农业补贴后,付出的经济代价较小。所以,权衡利弊之下,欧洲农民成为了欧洲援乌间接被牺牲的对象之一。

纵观全球,农民总是牺牲最大的群体,只要一遇到事,农民往往是首个被开刀的对象。农民的利益被牺牲后,日后也没有得到什么比较大的回报,福利待遇远低于其他群体。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持续的时间旷日持久,至今农民的利益仍在被牺牲。

(文/嘤仔)

0 阅读:40

三分亮剑

简介: 入戏三分,亮剑精神,铁血魂魄,三分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