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万难,北约国家也要与中国合作,只有中国技术,才能让人安心

胡麒牧博士 2024-03-20 10:14:57

尽管面临着外界的多重阻碍,但一心要推进关键项目的北约国家,还是打算求着中国企业合作。因为,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只有中国技术,才能让人更加安心。

芬兰总统尼尼斯托

近日,芬兰开发商在面临无数外界质疑和压力的情况下,仍然希望能把一个连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之间的海底铁路隧道项目,交给中国企业来承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在高铁建设和隧道工程方面的先进技术,已经遥遥领先于世界了。

芬兰方面所规划的这条海底铁路隧道,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跨国基础设施工程。一旦建成,赫尔辛基和塔林之间的陆路旅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小时左右,大幅缩短至20分钟以内,极大地提高客运和货运效率;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欧洲北部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区域经济发展。

据悉,该隧道总长度大约为100公里,其中有50至70公里位于海底之下,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铁路隧道之一。该项目已经酝酿多年,历经多次磋商和研究阶段,至今尚未开始实质性的施工建设。

而开发商之所以想要寻求中国企业的帮助,主要在于这一项目的难度。如果想要尽快推进项目的建设,芬兰方面必须先解决深海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挖掘、防水、安全运营等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

同时,该隧道的设计采用了标准轨距1435毫米,与目前芬兰和爱沙尼亚的部分既有铁路轨距1524毫米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在施工期间,相关方还需要考虑转换轨距的问题。

赫尔辛基与塔林的相对位置

根据预估,这一项目的总投资达到了150亿欧元,开发商希望能获得来自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为了推进项目的建设,芬兰开发商长期与中国中铁等中国企业保持接触,希望能和中企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中国在高铁建设领域的先进技术与经验。

不过,虽然芬兰开发商看好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但由于地缘政治关系和欧盟对中国投资的严格审查,项目的推进仍面临着一定的外部挑战。作为欧盟的成员国,芬兰和爱沙尼亚理应遵循欧盟的相关法规,限制或禁止中资流入。

事实上,作为西方利益代表的欧盟,对中国企业的打压从未停止。近年来,欧盟打着“担心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核心技术,并增强其在全球关键行业的影响力”的名义,对中国企业在欧盟成员国的投资进行了种种限制。

自2019年起,欧盟就开始着手改革和完善外商投资审查体系,以便能更好地监控“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投资行为。为此,欧盟出台了更为严格的外资审查法规,允许成员国和欧盟对某些被视为“敏感领域”的外国投资进行审查。其中,针对中国企业的审查尤其严格。

随后,欧盟还推出了所谓的“外国直接投资筛选机制”,该机制鼓励成员国共享信息并协调审查流程,针对来自中国等国家的投资,采取更严格的审查。同时,欧盟也在个别领域,如人工智能和医疗技术等方面,制定或修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限制中资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和并购活动。

不过,尽管欧盟内部有着强烈的呼声,去支持加强对中企投资的审查。但各成员国在实施细节上,多持有不同意见。有些国家担忧,过度限制可能会损害与中国的关系,并影响外国投资流入。

例如,德国、法国等国,就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这种过于激进的对华投资限制政策,主张维持中欧间正常的经济交往与合作。而这一次,芬兰对中企坚定的选择,也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事实上,针对欧盟限制中国企业投资的行为,中方在不同场合多次重申了自身立场。中国一贯主张开放、公平、非歧视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和滥用国家安全借口来干预正常商业合作的做法。

因此,中方敦促欧盟方面,要正确看待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性,妥善处理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分歧,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共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实现中欧关系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实际上,正如芬兰投资方所说,中国在高铁技术、施工速度和成本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近年来,成功完成了众多国内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中国基建更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截止去年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已超过4.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高铁的总里程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在技术层面,中国高铁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完全自主研发的历程,拥有了完整的知识产权和产业链,包括设计研发、试验、生产制造、运营维护等环节。如今的中国高铁,能够在沙漠、草地、高原、沼泽、沿海等各种复杂地质环境中建设运营,展现出强大的工程技术实力。

在海外,中国高铁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成就。中国高铁凭借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建设经验,走出国门,参与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中泰高铁、雅万高铁等项目,已经成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通过对外基建合作,提供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帮助许多发展中国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技术输出和资金回流。

中国高铁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了“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其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成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影响力和领导地位。

总的来说,中国高铁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内外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庞大的建设规模和技术创新上,还表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方面。这也正是芬兰如此期望能够和中企达成合作的原因。但是,对于身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的芬兰,中国企业在推进合作时,同样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遭到“背刺”。

25 阅读:14995
评论列表
  • 2024-03-23 11:32

    芬兰这货还真不是个好东西,与其合作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小心,千万别入了他们的套啊!

    海阔天空 回复:
    你怎么知道他不是个好东西
  • 2024-03-23 16:22

    先打钱,再干活

  • 2024-03-23 14:21

    他们怎么可信???

  • 随心 19
    2024-03-23 17:33

    隧道100公里,20分钟?!

    左岸春天 回复:
    时速300公里
  • 2024-03-23 19:43

    中国不能接芬兰的项目,风险太大,不可抗力因素太多!

  • 2024-03-23 22:23

    这个项目中国最好不要接手,若接手破坏者会不择手段!最后损失的肯定是中国!

  • 2024-03-23 20:42

    有没有安全问题和陷阱?总之就是有安全问题就可以耍赖。

  • 2024-03-23 20:10

    芬兰,一万年前兄弟的后人

  • 2024-03-24 22:08

    费用最好月结

  • 2024-03-24 23:59

    还记得当年挪威叫中国造船吗?

  • 2024-03-24 21:54

    提芬兰为啥称“北约国家”不提“欧盟国家”?

  • 2024-03-23 15:34

    为什么不找荷兰人做?

  • 2024-03-23 21:33

    北约国家没一个好东西

  • 2024-03-24 13:14

    别成为别人压价的筹码

  • 2024-03-24 12:42

    干可以,先付款后施工,八国联军是不能相信的。

胡麒牧博士

简介:解读大国财经,解码数字经济,解析国际经贸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