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退出机制引热议关键在于以什么标准来推行|大象深度

大象新闻 2024-01-29 12:00:13

大象新闻记者 李昌/文 吴紫翼/视频

视频:教师退出机制引热议 关键在于以什么标准来推行|大象深度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丰台教育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上,丰台区教委负责人表示,丰台区将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打破教师“铁饭碗”。该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已经非常“卷”了,退出机制会增加老师的压力与不安;也有人表示,退出机制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更有工作动力。

对此,老师们怎么看?1月26日,河南、安徽等地的中小学教师向大象新闻记者发表自己看法时认为:新机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关键在于以什么标准来推行。

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丰台做法引热议

1月7日,在北京丰台教育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上,丰台区教委副主任翟洪臣在解读《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时提出,要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对于教师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降低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聘用。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者安排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而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再从事教学工作岗位。

翟洪臣解释道,此举旨在解决“少部分教师抱有‘铁饭碗’观念,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特别是超编学校存在个别教师‘躺平’的现象。”

这一消息随即引发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表示,探索这样的机制,能有效避免有编制的教师、特别是已有中高级职称教师“躺平”,“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实施末位淘汰制,这种制度也应该复制到教师队伍中去,避免一些老师考上编制就‘躺平’”。

但也有网友表示,“还记得不久前因为繁重的‘非教学工作’而跳楼自杀的小学女老师吗?现在的老师们已经很‘卷’了,很难出现‘躺平’的情况,如果再施行这样的机制,只会让老师们的负担更重。”

老师普遍认同,但感到“压力山大”

对于教师退出机制的推行,老师们怎么看?1月26日,河南、安徽等地的中小学教师向大象新闻记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知道这个消息后,直接emo了几天”,安徽合肥90后小学教师张瑶瑶认为,北京出台的机制肯定会引领全国其他城市,教师退出机制相继推出应该是大势所趋,“我是那种自身危机感很重的人,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考虑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了。要么就努力评职称,提升自己在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要么就培养一些其他技能,真被‘退出’了,能很快找到后路!”

张瑶瑶表示,学校确有一些“躺平”了的老师,一般都是有中高级职称的老师,而对于年轻老师而言,想躺平很困难,“卷”才是常态。她介绍,如今老师的工作量越来越重,一年起码参加两场区以上的教学比赛,就连开会都要放在学生放学后,“退出机制会加速我努力的进程,但实话实说,我的担忧多过激励。其实教师编制的意义就是让你不用考虑流动性,有一个更安心的状态,把心思用在教学上。”

在张瑶瑶看来,合肥市虽然没有教师退出机制,但类似的激励机制却早已实行。“我们这边的规定,有教师编制的,在学校满六年不能胜任工作,就会被‘交流’到其他学校。每年会有一定比例的老师会被交流,需要他们先填一个志愿学校,然后等待双选,落选的老师只能等待统筹分配。”

而有着16年教龄的河南郑州某重点中学语文老师刘娅,认为建立教师退出机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关键在于以什么标准来推行,以及有没有合理的考评制度。

在刘娅看来,自己所在的“大三甲”学校,老师们基本没有“躺平”的机会。“现在的考试越来越难,老师也得参与其中。课本上讲的是一滴水,老师讲的是一条河,而考的是整个太平洋——教学压力是越来越大的。”刘娅还坦言:“如今各个学校的非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在教学与行政工作并行的情况下,该如何进行公平的考评,会是教师退出机制在具体实行时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

教师“退出”,参考的尺度和标准是关键

其实,除北京外,近年来多地都在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优化教师队伍。

据公开报道,2022年6月,江苏南京江北新区发布《南京江北新区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探索以转变岗位、待岗培训、解聘为主要途径的教师退出机制。对不能达到教育教学岗位要求的教师实行转变工作岗位;对经过多轮竞聘和组织统筹调剂仍不能上岗的教师实行待岗培训;对连续两个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可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合同。

2022年11月,浙江宁波发布关于征求《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意见的公告,提出“拟对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胜任(坚持)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予以退出。”教师退出渠道包括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

2023年2月,贵州贵阳在《贵阳贵安教育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对教师“实行末位退出机制”,即通过“行政部门统筹、校内末位参加”的方式,对教师在综合考核中排名末位的,实行“首次取消目标绩效、再次调离转岗、三次落聘退出”。

大象新闻《中听》评论员巫晓认为,任何管理体系都不能缺少“退出机制”,合理的优胜劣汰有助于端正工作态度、激发工作动力。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一名老师是否“退出”,参考的尺度和标准是什么?是老师的教研成果?还是升学率或者考试分数排名?亦或者是上级行政部门给出的意见等,仍需要给出具体的、接地气的、科学的执行方案。“所以,教师退出机制本无争议,争议的核心,还是公众对对更科学、更客观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期待。”巫晓表示。

打破“铁饭碗”,把不负责任的教师淘汰出教育队伍,固然有必要。但另一方面,让广大教师更有工作动力和热情,还需要增加职业的认同感、成就感,这就要求整个体系来进行优化,少一点不合理的非教学任务,多一点合理的激励机制。

“其实,此前全国已有不少地方,已相继出台关于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相关文件”,巫晓表示,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全国明确宣布了教师退出机制的已经超过10个省市。有研究预测,到2035年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因此,教师退出机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可能是大势所趋,也将进一步助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