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不经:严嵩竟然也能洗

太宗悦史 2024-03-26 19:53:59

01

要说到现如今哪一个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最火,那么一定是《大明王朝1566》,要不然关于《大明王朝1566》的解说视频也不会遍布平台。

而《大明王朝1566》主要分成三股势力,第一股势力是以吕芳为首的太监,第二股势力是以裕王为首的清流,第三股势力是以严嵩为首的奸臣。

但你越看《大明王朝1566》,越不觉得严嵩是奸臣,虽然改稻为桑是严嵩这一阵营的主张,毁堤淹田也是严嵩这一阵营的主张,但他们的出发点似乎并没有问题。

因为当时的国库亏空,如果没有改稻为桑,将丝绸卖到西洋,那将没有银子补国库的亏空。

但百姓对于改稻为桑却是相当的抗拒。

有的人或许纳闷,桑的价格是粮食的六倍,种桑不是能获取更多的利润吗?这是事实。

但你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当时如果整个浙江都改稻为桑,浙江的百姓吃什么。

不是能从别的省调吗?是能从别的省调,但你要清楚,是谁从别的省调,是官员从别的省调。

而当时的马宁远在推行改稻为桑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这一句话足以证明改稻为桑一旦推行,百姓的田现在还是百姓的,但是将来就不一定是。

他说了什么呢?他说,就算浙江的人全部消失,改稻为桑也得改。

你说他都已经说出这种话,百姓会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吗?到时候第一个跑出来买低价田的,就是他马宁远。

而严党对于这一切知情吗?肯定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会毁堤淹田。

而严党做这一切,无非就是要将亏空补回来,说的直接一点,就是为了嘉靖。

当然,也为了他们自己,毕竟他们的存在就是充当嘉靖的白手套。

要是改稻为桑推行不了,国库的亏空依旧存在,那么他们这个白手套也没有存在的必要,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嘉靖。

再加上,正史的严嵩似乎也是如此,因此,有的人认为严嵩是忠臣。

但事实难道真的是如此吗?肯定不是。

02

如果一个人是忠臣,一名为国为民的武将,又或者一名为国为民的大臣,没有招惹到他,那他理应不会对这一名武将、大臣给予打压。

但当时的三边总督曾铣是怎么死的?是被严嵩构陷而死。而他是如何被严嵩抓到把柄的呢?因为他要收复合套。

要知道,当时西北边境的百姓可谓是苦不堪言,因为由于土木堡之变的原因,明朝对于边境的控制是一年比一年弱。

到明孝宗一朝,原本属于明朝的河套已经变成鞑靼的地盘。

而这对于附近的百姓来说,可谓是灭顶之灾。因为如果有河套的存在,相当于鞑靼从蒙古打到边境是需要时间的。

而现如今没有河套的存在,鞑靼能直接从河套打到边境,百姓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曾铣做的这一切,明显是既利国又利民,但严嵩却将曾铣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强行给曾铣安排一个谋反的罪名。

因为曾铣要收复河套,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而是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既然如此,就要与内阁首辅夏言商量。

而严嵩正是抓住这一点,说他们俩串通起来,试图谋反,你说这去找谁说理?

如果将你换成当时西北边境的百姓,你是痛骂严嵩,还是痛骂曾铣?

严嵩不为国家考虑,不为百姓考虑,只为自己考虑,你说这种人是忠臣,那么谁又是奸臣?

而曾铣既然已经被判处死刑,那么夏言的日子肯定也不好过,事实也是如此。他成为明朝唯一一位被公开处死的首辅。

有的人或许会说,这对于朝廷斗争来说不是很正常吗?毕竟后来的张居正不也是将高拱斗倒,甚至还要将高拱整死吗?

你要是这么认为的话,但愿你往下阅读的时候还能保持这种意见。

03

张居正上位的第一年就开始改革变法,而在这之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主张,将改革变法推行到底,用十年的时间给明朝带来一个万历中兴。

但他严嵩在上位的第一时间,以及在往后的日子里,一直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无条件的妥协。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不择一切手段。

国库的银子是属于谁的?属于国家的,只有内藏库的银子才是属于皇帝的。

但嘉靖动不动就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动不动就要赏赐各路道士,动不动就要购买各种材料,还要赏赐皇子皇孙。

而皇帝的大部分收入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庄田,你说他拿什么去支付这一笔笔大额的开支。

要知道,人家可是皇帝,不可能只赏十两,二十两,而是一赏就是上千两,上万两,要不然皇帝的面子往哪搁?你说内藏库怎么可能经得住他如此消耗?

这个时候严嵩的作用就发挥了出来。

他通过各种名目的转移支付,将国库的银子转移成内藏库的银子。

当然,不是直接送到内藏库里面,而是在严嵩要使用银子的时候,使用的不是内藏库的银子,而是国库的银子。

别人都是将银子往国库里面搬,他是将银子往国库外面搬,你说这叫忠臣。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他为了贪污受贿,无耻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浙江参议顾可学由于贪污受贿的原因,被言官弹劾,以至于被迫退休整整二十年的时间。

但是到后来,他不但官复原职,而且还一跃成为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他花费重金买通严嵩,向嘉靖推荐他的秋石秘方。

什么是秋石秘方呢?就是将童男、童女的尿液炼制成类似于盐状的物品。

“服者多是淫欲之人,藉此放肆,虚阳妄作,真水愈涸,安得不渴邪?况甚则加以阳药,助其邪火乎?”——《本草纲目》

按照他的说法,这种物品有长生不老之效。

而嘉靖修仙练道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长生不老。

他这一句话直接说在了嘉靖的心坎上,因此,嘉靖直接命令他进京。

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成功一半,等到他进京,严嵩再向嘉靖进言,不如给他一个礼部尚书的虚衔,让他能在宫中行走。

而嘉靖大手一挥,不但将礼部尚书的虚衔给他,还给他一个太子太保。

有的人或许会说,不就是一个虚衔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要知道,官职不在于大小,而是在于是否得到皇帝的信任,如果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就算是一个九品的芝麻官,朝廷的一品大员也不敢对你怎么样。

毕竟权力来源于皇帝。要不然,当年武则天的男宠也不敢一个个都是那么的嚣张跋扈。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官员嘲笑,一泡尿就能泡出一个尚书。

而最能将严嵩厚颜无耻的一面摆到世人面前的就是庚戌之变。

如果在现实里有一个人洗白严嵩,你只需要提庚戌之变,这个人肯定会把嘴闭上,因为这根本就无法去洗。

俺答率领数万大军攻打到北京城下,你说严嵩一开始不反攻可以理解,毕竟当时实在是没有反攻的条件。

因为北京十二团营表面上的兵力十四万,但实际上的兵力仅仅只有不到五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吃空饷。

而这五万里面有一大部分是老弱病残以及关系户,你说就这种大军能打得过俺答吗?肯定打不过。

但到后来边境的大军都聚拢到北京一带,整整不止十万。

要知道,边境的大军与内地的大军可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以蒙古作战,军事水平肯定不是内地的士兵能比得了的。

正是因此,就连嘉靖都下达反攻的命令,但严嵩却将这道反攻的命令截停。

嘉靖不是皇帝吗?他是如何截停的呢?

因为负责执行命令的是兵部尚书,而他放出两条路让兵部尚书选,第一条路不进攻,第二条路死,兵部尚书选择的当然是第一条路。

有的人或许好奇,违背圣旨,那可也是一个死。因为严嵩许诺,他将来会保他不死。

结果是什么呢?他最终还是一个死。

严嵩坐在家里吃香喝辣,城外的百姓鬼哭狼嚎,就连张居正都压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愤怒破口大骂。

如果说俺答烧杀抢掠可以理解,严嵩竟然还放任勤王大军烧杀抢掠,你说这是一个人该干的事情吗?

“大同军益无忌,民苦之甚于贼。”——《明史纪事本末》

最过分的还是严嵩那一句,俺答无非就是求财而已,他们抢足,自然就走。

“所此抢食贼耳,不足患。”——《明世宗实录》

什么叫厚颜无耻,这就叫厚颜无耻。

如果是你严嵩在城外,不知道你还是否说得出这一句话。

他为什么要阻止大军进攻呢?还不是因为他是首辅,如果大军在北京城下战败的话,他是要负责的。

因此,败仗可以打,但不能在北京城下打。

就这种人,你说他是忠臣,他忠在哪里?

04

有的人或许会说,如果不是严嵩前半生的不得志,他也不会走向黑化。

既然如此,那就好好的掰扯掰扯严嵩的前半生。

严嵩高中进士的时候,朝廷里把持朝政的是刘瑾,因此他辞官回乡。

给出来的说法是,不愿意与刘瑾同朝为官。

有的人就将这解读成严嵩早期还是个忠臣,但你要清楚,真正的忠臣在干嘛呢?真正的忠臣在朝廷里与刘瑾对线,就比如杨一清、杨廷和、李东阳。

他严嵩损失了什么,什么都不损失。与其说他是忠,倒不如说他是在养望。

而他后来官复原职,朝廷命令他到江西传旨,不巧的是,当时是正德十四年,恰好遇到宁王叛乱。

按道理来说,他作为朝廷的官员,应当挺身而出,但结果是什么呢?他跑到一个地方躲起来,对于外面的事是不闻不问,做出来的应对方案是主动辞官。

到后来,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论功行赏的名单里面有不下于二十位在家的官员。

严嵩在里面吗?不在里面,甚至他还遭到言官的弹劾,说他与宁王府的太监有不正当往来。

虽然这一切都不了了之,但这已经足以说明严嵩是个什么类型的人。

而他再一次复出,能担任上礼部尚书,无非就是傍上两个人的大腿,一个是张孚敬,一个是夏言。

要知道,他当年可是夏言的老师,对于自己的学生都能厚颜无耻到抱大腿,你说他有原则,有底线,谁会相信?

在他担任礼部尚书之前,嘉靖已经完成承认他父亲兴献王的一系列举动,此时的兴献王已经是他唯一的一个父亲,而且还从藩王升成皇帝。

但他还不满足,要将他的父亲搬进太庙,这个要求未免太过分,因为太庙是享受后世皇帝祭祀的地方,兴献王连皇帝都没有当过,怎么能进太庙。

但是嘉靖却不管,必须要将他的父亲搬进太庙。

而严嵩作为礼部尚书,他的意见能起到决定性因素,他原本也是反对的,但是不到一天的时间,他就转变方向,不但赞同,而且还写下《庆云赋》、《大礼告成颂》来歌功颂德。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严嵩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为达目标不择手段的奸臣。

05

由于嘉靖在公认的正规史书里面实在是劣迹斑斑,因此支持嘉靖的,甚至抛出一种说法,那就是明朝官方修的《明世宗实录》,清朝官方修的《明史》都在抹黑严嵩。

因为当时修《明世宗实录》的是徐阶,而徐阶是严嵩的死敌,当年的严嵩就是他斗倒的,你说他写严嵩能有严嵩的好吗?

而《明史》自不必说,那是清朝修的,清朝抹黑明朝那不是理所应当吗?

但你必须要清楚,徐阶当时仅仅只一年的时间就退休。

这个时候恐怕《明世宗实录》的编排工作都没有做好,你说他抹黑,他拿什么抹黑?

到后来负责《明世宗实录》的是张居正。而当年张居正与严嵩的关系还算良好,严嵩没有打压过他,他也没有在公共场合反对过严嵩。

要知道,当年给严嵩收尸的就是张居正。

你说张居正抹黑严嵩,可能吗?他非但没有抹黑严嵩,还为严嵩辩解。

严世蕃的罪名是谋反,既然是谋反,肯定会牵扯到严嵩,但他却在《明世宗实录》里面摆明说严嵩没有谋反,你说他抹黑严嵩,难不成说的是反向抹黑。

“即其罪状,宜坐奸党之条,岂谓无可杀之罪哉?谋逆、谋叛事之有无不可知。”——《明世宗实录》

而《明史》抹黑严嵩更是无稽之谈,严嵩发迹的时间是在嘉靖一朝,这一朝与女真有什么大仇大恨吗?没有。

清朝抹黑明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那也是在牵扯到清朝的方面才进行抹黑,如果没有牵扯到清朝的方面,清朝是不会进行抹黑的。

如果清朝真的是通篇都在黑明朝的话,史学界也不会将明史称之为正史。

更何况,《明史·严嵩列传》出自于《明史稿·严嵩列传》,而修《明史稿》的万斯同,在当时可是民间人士,不属于清朝政府的管辖范围。

他作为清初的人物,主要生活的朝代是明朝,你说他是更加青睐明朝,还是更加青睐清朝。当然是更加青睐明朝。

既然如此,他又为什么要抹黑严嵩?

除了《明世宗实录》、《明史》这两本史书之外,还有其他关于严嵩的史书,就比如谈迁的《国榷》、继佐的《罪惟录》、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这三本史书无一都在印证严嵩是奸臣的这个事实。

你说一个人抹黑严嵩可以理解,但是人人都在抹黑严嵩,这可能吗?明显不可能,除非他原本就是这样。

06

忠臣这个词肯定用不到严嵩的头上,严嵩生活的朝代距今已经不下于五百年。

而这整整五百年的时间,如果严嵩真的是忠臣,早就有人跳出来给他洗白,而不是到现如今才有人出来给他洗白。

出奇一致的是,给他洗白的,基本上都是业余的,没有一个是专业的。

为什么呢?因为是为了洗白而洗白,与抛开事实不谈,也没有什么区别。

但不可否认的是,严嵩是一个有能力的奸臣,如果不是有能力的话,整个嘉靖一朝在位期间最长的首辅也不会是他。

但他的这个能力却并不光彩,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保证自己的地位。

1 阅读:87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