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明明可以保住性命,为什么还要和吕后斗

星洲看历史 2023-04-18 01:55:00
她不愿意和吕后斗也不行,因为刘邦要她和吕后作斗。 刘邦实际上是棋手,戚夫人只是一颗棋子。吕氏家族的权力太大了,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刘邦猜忌他们,吕后虽然是他老婆,但是吕氏家族实际上是他的合伙人。当年彭城兵败以后,刘邦就一溜烟的跑到了自己的大舅子吕泽那边。 首先“人彘”这一酷刑是吕后自己研究出来的,在此之前,酷刑不过是前朝常用的一些炮烙、车裂、浸猪笼,先不说戚夫人压根就没看出来吕后真的敢弄死她,即便她看出来了,她都还在自以为是地唱着悲歌,是最后唱的那首《戚夫人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看,都这个时候了,她都没搞清楚现状,还想着刘如意回来救她,但实际上戚夫人做的这件事直接导致刘如意被杀,自己赔本还不够,把儿子也搭上了,当吕后开始执行“人彘”的刑罚时候,戚夫人已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不懂尊卑,针锋相对,戚夫人自己埋下的死局 戚夫人是贵族出身,和吕雉比,远要优秀得多。当年在沛县,吕公把女儿嫁给了刘邦,吕雉跟着刘邦的岁月中,毫不夸张地讲,几乎没有过过一天的好日子。诚然,那个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妄念太重,自造罪孽,但是吕后的报复确实太酷烈了。一个开国帝王的帝妃,曾经也是大富大贵之人,你只需将她像普通人一样幽禁,她也就生不如死了,但是吕后发明了一个名词、一个刑罚--人彘!这个名词在此之后两千余年,让人听了都不寒而栗。 这个刑罚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把受害人砍掉手和脚,挖掉眼睛,弄聋耳朵,又灌了哑药,然后扔在粪坑里。不用说一般人接受不了,就是吕后自己当皇帝的儿子刘盈看见之后也被吓得大病一场。 可能人世间没有一种死法比做人彘更惨的了,既然如此,戚夫人为什么不选择自尽?那是因为戚夫人再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落到如此之惨的地步。因为当时他的儿子刘如意还是赵王。 原本吕后剃光她的头,用铁链锁住双脚,给她穿了一身破烂的衣服,关在一间潮湿阴暗破烂的屋子里,让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数量的米,就不给饭吃时,她就应该不要再生欲望,从此认命了。 谁知她还想着翻身,还边舂米边唱哀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这才惹恼了吕后,戚夫人不但因为她这番感慨害死了自己儿子,她自己也被吕后做成了人彘,到那个时候,她再想自杀,已经无能为力了。 所以,吕后史无前例的毒后之名不虚,但是戚夫人不知进退,自讨苦吃也是她人生悲剧的肇因之一。做成人彘前她自然是有机会自杀的,但是她舍不得,人生的很多苦酒,不都是因为执着而酿成的? 在吕雉早年的历史中,她种过田,当过农妇,给逃亡还不忘醉生梦死的丈夫送饭,带着两个孩子苦苦生存,即便是刘邦后来已经有了一定的起势,也没有说回去把老婆孩子安顿好,当吕雉再次和刘邦团聚的时候,刘邦就已经被这个年轻貌美,才华非凡的戚夫人给迷住了。 其实,君王爱美人,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这件事刘邦无可厚非,但是问题是,刘邦这个美人有点不一样。戚夫人在历史上十分小瞧吕雉,即便吕雉成为皇后,戚夫人都是仗着刘邦宠爱和已经是吕后的吕雉对抗,在戚夫人的“作品”中,也就是她的一些歌曲中,她所唱的词都是对吕后这个“村妇”的一种嘲讽,而且刘邦也很欢快,还和他和歌,完全把吕后当成个雕塑。 这是刘邦多宠她,才给她这样的勇气?但是这点后宫之间的争斗嘛,吕后肯定能忍,不管戚夫人怎么挑衅,她始终都是皇后,始终沛县那群老伙计都会支持自己,周昌看到刘邦和戚夫人玩得欢快,说刘邦是那种桀纣之类的暴君,这意味着,大家都知道刘邦对这个戚夫人是玩玩而已,就容他去了。 可是直到戚夫人向刘邦要太子之位。刘盈是吕后作为一个母亲的根本始终,不管刘邦还对她有没有感情,以后吕后能依靠的就是儿子刘盈,而他作为嫡长子,经历过逃难,被刘邦踹下车等劫难后,会得到他应得的皇位。可是戚夫人非常狠啊,要给她那个一出生就荣华富贵的刘如意要皇位,而刘邦居然还准备给,幸好对抗不过张良、周昌这批人,不然刘如意就真的是西汉第二位皇帝了。 戚夫人出了一招蛇打七寸,但是没打死。可是吕后已经牢牢盯死她了,公元前196年,陈豨叛乱,韩信、彭越先后被吕后计杀,吕后在清扫刘邦死后有可能顾命的靠山,公元前195年,刘邦带着对吕后的无奈死去,杀吕后,他怕江山易主,不杀吕后,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九死一生,果不其然,刘邦留下的后手在他死后立马失效。 而且刘邦的后手,其实保护的只是刘如意,而不是戚夫人,刘如意有周昌辅佐,周昌是曾经吕后下跪磕头的恩人,刘邦只能这样保住刘如意,但是戚夫人却是只能让给吕后处置,或许刘邦,本来就有让戚夫人给吕后泄愤的打算了。 刘邦死,后宫锁,戚夫人却浑然不觉死亡将近;为了尽量保住她们母子二人,刘邦还在驾崩前假惺惺地写下了什么本意传位就是给刘盈之类的话,可是吕后也是个老谋深算者,刘邦这种伎俩毫无作用。 刘邦死后,吕后开始清算,封锁后宫,所有后宫妃子不得踏出后宫,而刘邦曾经很宠爱的那些妃子,纷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炮制。得以被善待的,就是那个同样被刘邦冷落的薄姬,也就是汉文帝的生母。 对于戚夫人,吕后一开始是没有动刑虐待的,只是把她禁足在后宫,但是后来不知道因何直接给戚夫人戴上了束颈的铁圈,还把她的头发剃掉,剃成了光头,最后让戚夫人穿上红色的囚衣,让她每天都在后宫的专属“监牢”,那个名为永巷的地方舂米,也就是做苦力,但即便是把戚夫人的头发剪了,以此羞辱她,吕后这个时候都没说要杀了她。 戚夫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危机意识”,不管是有没有这个铁颈圈束缚着她,她在永巷干活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儿子已经被针对了。其实这和刘邦生前培养刘盈要珍惜手足之情有关,或许戚夫人会以为刘盈是她娘俩的靠山,而事实上,刘盈也的确想做戚夫人的靠山,刘盈天性仁厚,浑然不计较戚夫人曾经要夺他太子之位。 但是刘盈可能不知道,当周昌帮他保住太子之位时,他的母亲吕后,堂堂皇后,跑道周昌面前下跪磕头道谢。戚夫人肯定是表露出这种有恃无恐,最终激怒吕后。 吕后为什么一定要杀刘如意?因为她实在忍受不了儿子刘盈即便和她翻脸也要保护这个刘如意,吃喝拉撒都陪着刘如意,话说自古以来也没有天子这么干过。可是刘盈本身就是戚夫人母子利益集团的受害者,现在反而还去帮助她们,作为一个母亲,吕后很生气。 于是刘盈死了,戚夫人天天喊着儿子快回来救她,然后也被做成了人彘,吕后想办法让她还剩一口气,让刘盈自己亲眼看看,他保护的东西都被他母亲给毁掉了,让吕后更失望的,刘盈说出了“有这样的母亲,我无法当一个好皇帝”这样的话,对于吕后来讲,这等同于儿子在剜她的肉。于是戚夫人的作用没有了,吕后加速了她的死亡,让她在无尽痛苦中死去。 被宠坏的戚夫人,走向最糟糕的末路 戚氏是很典型被宠坏的女人,特别宠她这个人,还是皇帝,而且是皇帝群体里面,最随心所欲的那个刘邦。关于立刘如意太子一事,刘邦自己本来就草率了,没有思考过前因后果,最后给戚夫人和赵王埋下这么大的一个坑。 刘邦的死算是比较突然的,征叛乱的英布,刘邦心力交瘁,还受了伤,所以他其实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抚平之前犯下的错,不然的话,刘邦只要花点心机,的确能把戚夫人给弄出去保护好。刘邦除吕雉外,后宫佳丽无数,却对戚夫人万看不厌,宠爱有加,这无不和戚夫人性格有关。 戚夫人也算得上个富二代,家里是卖花的生意人,从小家境殷实,培养戚夫人跳舞、弹琴、学韵律,你可别小看富二代,他们大多比普通孩子才艺多,因为学这些都要花不少钱,而人家的家庭不差钱。等戚夫人十五、六时,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她不仅相貌美丽,在音律和歌舞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这一年,正好刘邦与项羽打仗,吕雉被项羽抓住当了人质,刘邦流落到戚夫人所住的县里,两人一见钟情,刘邦爱慕戚夫人的美貌,戚夫人仰慕刘邦的英雄气概,两人一拍即合,刘邦对戚夫人说做他的妾吧! 当时戚夫人答应了,明知道刘邦有老婆和孩子,而且比她大20多岁,古代版的美女爱大叔。和戚夫人在一起后,刘邦越来越迷恋她,戚夫人不止人漂亮,性格温顺又善解人意,她每天陪着刘邦唱歌跳舞,刘邦打仗累了,她回来给他跳个舞,陪他唱上两嗓子,她啥也不求,只要刘邦开心,这样的女人谁不喜欢,所以刘邦喜欢把她带在身边,相处起来不累。 而此时的吕雉却在为一家人操碎了心,公婆、孩子需要照顾,还得为不省心的老公操心,招兵买马,送钱送粮,吕雉还一度被项羽当作人质,受尽折腾。好不容易把刘邦盼回了家,刘邦却又带回一个年轻女人,从年龄上,比吕雉年轻,从性格上更会哄刘邦开心,刘邦自然会向着戚夫人。虽然刘邦一生独宠戚夫人,但戚夫人的结局还是很惨。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戚夫人忘了她的初心。刘邦对她越宠爱,她的欲望越大,以至后来做起了当皇后和太后的梦,她想让刘邦封她儿子如意做太子,这直接触碰到刘雉的底线。 本来刘邦带回戚夫人,吕雉刚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男人带个女的也正常,反正她的心思也逐渐转到政治上,没想到戚夫人有了取带她的心思,还想让刘邦废了太子,吕雉岂能让她得逞。总之,戚夫人下场很惨,足以看出她与吕雉相比,能力还是差了些,所以要想成事,必须量力而行。 可惜他最宠爱戚夫人会错了意。刘邦在后来与戚夫人的对歌中,也其实多次暗示了,不要再去得罪吕后,而当吕后杀掉了韩信、彭越之时,刘邦才会对别说人樊哙扬言要杀掉戚夫人母子那么敏感,要陈平去把樊哙给抓回来弄死。而樊哙还没被弄死,刘邦就驾崩了。自作自受,自食其果,身在宫廷之中的戚夫人浑然不知自己的身份地位,对于惨淡结局的她只能如此评价。如果真的是一个有心机的后宫上位大戏,自古以来也不会有像戚夫人这么嚣张的人,而她也说明了一个可能,那么就是她真的觉得吕后不可能动她。 所以戚夫人母子的死,刘邦也要占一半责任。
0 阅读:80

星洲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