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植根文化沃土彰显“两创”担当

邹鲁融媒 2024-02-26 16:01:40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和关于文化“两创”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勇担文化使命,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文化“两创”工作迅速起势、全面成势、立标示范,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彰显了新担当、展现了新作为,在守正创新、弘扬传承中展现新气象、迈向新征程。

春节前夕,曲阜孔府门前人头攒动、喜气洋洋。“孔府过大年,聚福中国年”活动现场,游客们手持镌刻着平安喜乐、万事如意、福星高照、心想事成、财运亨通等新年吉祥话的印章,在画布上盖章。曲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芳表示,自古以来孔府就被誉为“天下第一家”,这里传承着规模最盛大的中华民族春节礼仪,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年味的代表。举行“孔府过大年”系列活动就是要让儒学走进百姓、让文化融入生活,唤醒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古老的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绽放出时代光彩。频频“出圈”的节日文旅,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儒家思想正在“火”起来,传统文化也真正“活”起来。

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继承创新,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于济宁来说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济宁市勇于担当、敢为人先,把建设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纳入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文化“两创”战略列为全市中心工作“九大战略”之一,搭建起文化“两创”工作的“四梁八柱”,树立了“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对济宁寄予殷切期望,赋予光荣使命。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再次对山东发挥传统文化优势作出重要指示。近年来,济宁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努力践行“四个讲清楚”“两个结合”,不断展开对儒家思想精华的深入阐发和弘扬,见证着中国儒学走向世界的进程,推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阐释,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文化影响。在济宁,加大挖掘阐释力度,已成为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一道风景: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挂牌成立,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孟子研究院、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成使用。同时,《四书解读》《儒典》《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等系列丛书160余部相继出版发行。此外,推出一批儒学民间故事、论语智慧等精品力作,并在海外出版发行英、韩、日、德多语种版本《论语诠解》《孔子家语通解》《孔子这样说》等代表性著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济宁市依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与清华、北大等16所顶尖高校共建联合研究生院,面向海内外选聘23名儒学研究高端人才,组建12个儒学研究高端学术团队,持续提升在国际儒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举办八届世界儒学大会等重大学术会议,开展“孔子的世界”国际学术高峰论坛等200多场学术交流活动,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此外,济宁市充分发挥文化底蕴厚重、资源丰富的优势,全力打造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于一体的文化建设新高地,自觉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中担负重大使命、作出更大贡献。

普及教育浸润人心薪火相传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济宁市坚决扛牢文化使命担当,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宣讲活动,高标准、常态化开展普及教育,培育系列品牌,夯实文明根基,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打响“习语润儒乡”基层宣讲品牌。实施“一县一品”工程,创建21个市级宣讲团、112支县级宣讲队、776支镇级百姓宣讲服务队,市、县、乡、村四级联动、1.28万名宣讲员协同发力的宣讲生力军。涌现出“习语润儒乡·兖讲乐万家”“习语润儒乡·微湖桨声”等一批基层宣讲品牌,成为全省首个基层宣讲品牌县市区全覆盖的地市。同时,打响“儒学讲堂”普及教育品牌,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工程,全市特聘乡村儒学高级讲师33人、乡村儒学志愿讲师400余人,建成达标“儒学讲堂”3016处,累计开展儒学活动6万余场,服务群众突破300万人次。全市建成“五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实践所156个、文明实践站4158个。成立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志愿宣讲队62支,打造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试点263个。实施新礼仪改革,推广儒学讲堂、蒲公英讲堂、幸福食堂、雏鹰课堂、结婚礼堂“五堂”志愿服务模式,组织“五为”志愿服务活动22.1万余场。

此外,济宁市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以“课程开发为载体、课堂教学为渠道、经典诵读为形式、系列活动为平台、专题研究为引领、师资建设为保障”的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育人路径。

交出文化“两创”的精彩答卷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023年9月7日晚,无伴奏合唱套曲《〈论语〉节选》在北京大学首演。据介绍,这是中国第一部以《论语》经典名句为演唱内容的无伴奏合唱套曲,丰富的艺术语言和创新的艺术表现,让观众们沉浸式地感悟《论语》中所传达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学思想。

高质量、特色化开展传承创新,突出济宁元素、形成市域经验。济宁市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探索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干部政德修养的新方法新途径,在帮助干部正心明道、涵养政德,更好地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引领新时代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设立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建成全国第一家以“政德”为主题的教育基地,成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现场教学点、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教学研究基地,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被中组部列入干部学院目录。在曲阜“三孔”、邹城“两孟”、嘉祥曾庙、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等地打造30多处现场教学点,累计承接各类培训班次1700多期,培训学员10万余人。

济宁市深入挖掘“礼之用、和为贵”儒家思想时代价值,推动德治、法治、自治有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在全省率先创新成立济宁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全面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民意“5”来听、企业诉求“接诉即办”等群众诉求渠道,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网络,探索形成“和为贵”调解室模式,4438个村居实现全覆盖,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此外,立足济宁地域文化资源特色,创作了一大批弘扬儒家文化的、有筋骨接地气的小型剧(节)目点亮百姓生活,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荣获“文华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等奖项。

2023年,文旅市场呈现出“高开高走”之势,也成为各地政府“拼经济”的重要突破口。这一年,济宁市高水平举办了中国·济宁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大会,中国(济宁)研学旅行创新发展观察基地落户济宁;开通的高铁济宁北站始发北京的“文化济宁”列车接待游客8000万人次;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济宁市文旅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尼山圣境文化夜游成为全省唯一入选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项目,太白湖新区运河印巷文体商旅综合体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运河记忆等40处网红打卡地入选“山东网红打卡地”榜单,研学、音乐、露营等多种业态满足游客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孔子故事

济宁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儒家思想在这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2023年8月,在尼山圣境举办的“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为现场和网络观众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朋友奉献了一场文艺盛宴。无独有偶,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央视中秋晚会、“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纷纷选择济宁作为举办地,尼山讲堂更是成为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永久会址。厚重的儒家文化正在影响世界,在推动世界各类文明交流互鉴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正如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所说,尼山是孔子的诞生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儒家思想为世界多元文明和谐相处提供了思想理念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

济宁市高起点、立体化开展传播交流,凝聚强大声量、推动破壁出圈。人民系、光明系、新华系等央级媒体,央视总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等顶级栏目持续关注济宁文化“两创”工作;加大与环球网、中国日报社、国际在线等中央主流外宣媒体的国际传播项目合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孔子故事。连续举办40届国际孔子文化节、9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功承办中国网络诚信大会、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等重大文化活动,搭建起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端平台。此外,叠加全媒体传播效应,成功举办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电影微视频创作大赛、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外宣媒体及海外华文媒体济宁行、北京冬奥会尼山圣境直播等系列外宣活动,搭建“济宁英文全球传播平台”展示窗口。依托新华社、央视频、今日头条、抖音等头部平台,集中推介济宁的好景区、好产品、好线路、好服务,“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城市品牌影响力美誉度不断增强。

0 阅读:2

邹鲁融媒

简介:邹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