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曾制造“扬州十日”并俘虏弘光帝,薨逝后受多尔衮牵连降爵

史海撷英 2024-04-02 11:27:19

封建王朝的兴起和统治离不开战争的贡献。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我国进入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直到清朝灭亡。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战争和屠杀成为了常态。虽然在历史上,武将攻下城池后进行屠城的现象并不罕见,但有几位将领的杀戮行为引起了后人的极大诟病。

常遇春是明朝时期的一位武将,以其残暴屠城而著名。常遇春屡次被朱元璋当面痛斥,但没有改变其屠城的行为。白起则是战国时期的武将,他对赵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据称杀死了四十万军民,这在历史上堪称罕见之举。然而,根据现代历史研究,关于白起屠杀四十万军民的数字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和误差。

事实上,历史上最为残暴的屠夫并不是白起,而是清朝的多铎。多铎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多尔衮的弟弟,幼年经历的悲剧经历让他内心变得冷酷无情。在努尔哈赤驾崩后,多铎的母亲被迫殉葬,这使得他失去了双亲。接受如此残酷童年阅历的多铎自然对皇太极怀有深深的仇恨。然而,尽管如此,多铎将个人恩怨置于国家大义之上,为了江山社稷而奋战,并且取得了优秀的战绩,不亚于他的哥哥多尔衮。

然而,引起多尔衮和多铎名誉差异的原因在于,多铎参与了许多征战,并在一些城池的攻占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屠城行为,给无辜百姓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其中,多铎在扬州的一次屠城事件被称为“扬州十日”。尽管扬州城中的士兵数量不多,但他们的顽强抵抗导致了清军的重大伤亡。于是,多铎下令彻底屠城,无论老弱妇孺一律杀死。据记录,这场扬州十日导致至少八十万人死亡。

多铎在努尔哈赤的十六个儿子中排行十五,算是小儿子了。多铎的母亲阿巴亥曾是努尔哈赤最为宠爱的女人,嫁给努尔哈赤仅仅一年,就坐上了大福晋的位置。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喜欢阿巴亥,自然也就爱屋及乌地喜欢他与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子女,由于多铎在兄弟三人中是年龄最小的,父亲努尔哈赤对多铎最为宠爱。多铎年纪轻轻还没建立军功时,父亲努尔哈赤就让多铎做一个旗的旗主。按照清朝初期八旗旗主的标准,必须是在战场有着军功的人,才有资格当上一个旗的旗主,可见其父亲努尔哈赤对多铎的宠爱。

天启六年(1626年),最为宠爱多铎的努尔哈赤病崩,终年六十八岁。没过多久,母亲阿巴亥被逼殉葬,终年三十七岁。努尔哈赤和阿巴亥驾崩的时候,多铎才年仅十二岁。十二岁的孩子在父母双亡的打击下,精神一度是崩溃的。可能多铎曾经有过那么一个念头想要报仇,后来转念一想觉得自己没有实力,便又作罢了。

不过多铎也并不孤单,幸运的是父母还给多铎留下了两位亲哥哥,阿济格和多尔衮,在两个哥哥的爱护下,多铎从那段最为难过的时间段里走了出来。

崇祯元年(1628年),随着皇太极和哥哥多尔衮出征多罗特部,因其骁勇善战,使得后金大胜而归。皇太极赐予多铎“额尔克楚呼尔”的称号,这个称号在蒙语当中的意思是勇敢的将军。多铎多次跟随皇太极征战,从最开始的征战明朝到中间的征战察哈尔,还有后来的征战宣府和李朝,以及后来的松锦之战,多铎在这些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

多铎因为在松锦之战中攻占松山有功,加上俘虏了明朝在辽宁地区最为重要的两位将领,祖大寿和洪承畴,被皇太极封为豫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

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终年五十二岁。皇太极驾崩后,因生前没有立遗诏,根据满族的传统,由宗室成员和八旗们进行推举,谁的支持者多,谁就是下一个坐上皇位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内部就产生了两位候选人。一个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一个是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豪格因为是皇太极的长子,加上有着一定的军功,部分宗室成员加上两黄旗和正蓝旗都推举他。而睿亲王多尔衮,论起军功来只会比豪格多,不会比豪格少。大部分的宗室成员和两白旗都支持多尔衮,双方的势力互不相让。

但是,由于豪格在关键时候的优柔寡断,再加上缺少一定的谋略,使得豪格的支持者转投多尔衮,多尔衮瞬间胜券在握。不过,作为皇太极生前亲自率领的两黄旗,依旧誓死不同意多尔衮作为皇位继承人,提出要立先帝的儿子,不然就自杀在大殿上。“索尼曰:‘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

两黄旗的话还是有一定分量的,也让多尔衮不得不重新谋略,多尔衮在想,拼死一搏虽然最终能取得胜利,但是这样方式登上皇位,反对者只会比原来更多,皇位肯定会坐不稳。相比之下,拥立其他人就不一样了。自己可以辅政,掌握实际的权力。既然有了实际的权力,那些虚名就不在乎了。

最后多尔衮在反复考量下,提出立九阿哥福临为帝,由他自己和济尔哈朗辅政,八旗上下以及宗室成员再也没有反对的了。

爱新觉罗・多尔衮

自此以后,多尔衮便坐上了摄政王的位置,开始独揽大权,作为多尔衮亲弟弟的多铎,自然被视为心腹,被多尔衮极力重用,多铎从此也开始了走上了权力的巅峰。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多铎谋夺大学士范文程之妻,事发后由诸王贝勒审讯,判罚多铎银一千两,并夺十五牛录。肃亲王豪格也因知情不告而罚银三千两。

再后来,随着清军入关,以及后面的潼关之战和扬州之战,多铎同样取得了胜利,而且立下了大功。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多铎率军攻克潼关,破陕之局已定,便奉摄政王多尔衮之命转兵东南,兵锋直指南明。五月二十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不死,被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被俘。多铎劝降他:“前以书谒请,而先生不从。今忠义既成,当畀重任,为我收拾江南。”但史可法表示:“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州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后壮烈就义,终年45岁。总兵刘肇基、骁将马应魁、幕僚何刚、炮队专家陈于阶等皆遇难。为进军江南,对当地不服的异族进行镇慑。清兵攻克南京后,多铎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的布告中,就露骨地宣称:“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清军占领扬州以后,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城,史称扬州十日。“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初四日,天始霁。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卫匡国《鞑靼战纪》称:“他们的攻势像闪电一样,用不了多久就占领它,除非那是一座武装防卫的城市。这些地方中有一座城市英勇地抗拒了鞑靼的反复进攻,那就是扬州城。一个鞑靼王子死于这座城下。一个叫史阁老的忠诚的内阁大臣守卫扬州,他虽然有强大的守卫部队,最后还是失败了,全城遭到洗劫,百姓和士兵悉遭屠被杀。鞑靼人怕大量的死尸污染空气造成瘟疫,便把尸体堆在房上,城市烧成灰烬,使这里全部变成废墟。”“鞑靼人进行的战役中,应特别提到,在他们进入各省之前,已挑选和任命将攻占城市、地区的官员、守令及吏员,所以像闪电般很快在攻占后驻守和防卫。那里有个叫扬州的城,鞑靼屡次进攻都遭到激烈抵抗,损失了一个王爷之子。这座城由忠于明室的大臣史阁老防守,但他虽有一支强大的戍军,最后还是失败,全城被洗劫,百姓和士兵悉遭屠杀。鞑靼人为了不使尸体污染空气,发生瘟疫,把尸体置于屋顶,放火焚城及四郊,一切都化作灰烬,成为一片焦土。”

随后清军继续南下,“五月,师再进,次扬子江北岸,明将郑鸿逵等以水师守瓜洲、仪真。师列营相持,造船二百馀,遣固山额真拜音图将水师薄南岸,复遣梅勒额真李率泰护诸军渡江。明福王由崧走太平。师再进,明忻城伯赵之龙等率文武将吏,籍马步兵二十三万有奇,使迎师。”“遣贝勒尼堪、贝子屯齐徇太平,追击明福王。福王复走芜湖,图赖等邀之江口,击杀明将黄得功,获福王。​”南明的弘光政权因此灭亡。得知大军胜利的消息后,顺治皇帝更是在多铎班师回朝后,亲自前往城外迎接,将多铎封为豫亲王,给予了丰厚的赏赐。顺治四年(1647年),顺治皇帝更是将多铎晋封为辅政叔亲王。当时在清朝的权力体系当中,多铎仅次于顺治皇帝、多尔衮和孝庄太后这三个人,成了实际上的清朝四号人物。

顺治六年(1649年),多铎因感染天花,最终不治身亡,终年三十六岁。多铎薨逝的时候,亲哥哥多尔衮还在征战之中,多尔衮后来得知弟弟多铎病薨的消息后,立刻退兵回京,一路哭着赶往京城。

可能是因为受到弟弟多铎薨逝的打击,仅仅一年后,多尔衮也薨逝了,终年三十九岁,薨逝后被追封为诚敬义皇帝。多尔衮薨逝后不久,之前被多尔衮得罪的人,纷纷出来揭发多尔衮的罪,后来更是将多尔衮的罪名列出十四条。本来就很讨厌多尔衮的顺治皇帝趁势把之前给多尔衮的封号收回,还对多尔衮的遗体进行了鞭打,作为亲弟弟的多铎也受到了牵连,由之前的亲王降为了郡王。直到乾隆年间,兄弟二人的封号才得以恢复,只不过多尔衮的称号由之前的诚敬义皇帝变为了睿亲王,多铎依然保持豫亲王的封号,因为对清朝有着一定的贡献,享受了世袭罔替的资格,后代承袭爵位的时候不用依次递降了。

爱新觉罗・多铎

相比之下,多铎的家庭生活也是同样的丰富多彩。多铎一生共有八子八女,妻妾加在一起一共有十四位之多,因此在历史上也留下了风流王爷的称号,也作出了很多的荒唐事。做出这些荒唐的事,不光跟他的率性而为的性格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概也是因为多铎年幼时,父母接连驾崩后,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有关。

多铎的一生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虽然中间有着一定的打击,但是由于有着哥哥多尔衮的保护,兄弟二人之间相互的扶持和努力,才有了后来的权力顶峰。虽然多铎对于清朝的有着很大的贡献,但是扬州十日这桩惨案,肯定是多铎抹不去的污点。

0 阅读:14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