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借大雾使王邑在昆阳之战中不知对手实力,各路援军共创大捷

史海撷英 2024-01-28 19:32:43

地皇四年(23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非常有名的战役。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昆阳之战。

在这场战争当中,身为起义军将领的刘秀仅仅带着三千精锐就正面打败了王莽集团的四十二万主力军队,创造了一个古代战争史上的神话。

也正是凭着这场战争,刘秀很快就名扬天下,在起义军内部拥有了崇高的威望。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但沉重打击了王莽政权,给王莽集团敲响了丧钟。而且也为后来刘秀建立东汉奠定了一个基础。

不过,提到昆阳之战,很多人最好奇的一件事就是:在这场战争当中,刘秀到底是怎么仅凭三千人,就正面打垮四十多万人的?很多人说昆阳之战进行的时候,忽然有陨石砸到了王莽大军的阵营,这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对于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先给出答案。首先,刘秀当时所谓的三千打四十万,其实是一个虚指。准确来说,其实是当时起义军几万人,打王莽这边的四十万人。而刘秀则是带了三千敢死队直接正面冲垮了敌军的大营,在这一战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于所谓的陨石,确实存在。真实情况是,当时确实有陨石坠落。但这颗陨石却不是在双方交战的时候坠落的,而是在双方开始对峙的时候坠落的。在实际作战当中,这颗陨石基本上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昆阳之战形势图

当然,就算是把所有很玄乎的东西全都拿掉,昆阳之战依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离谱的一场战役。

地皇四年(23年)五月,随着新朝大司空王邑率领四十二万主力军队抵达颍川地区,整个南阳地区气氛瞬间就凝重了起来。

早在四年多以前,南阳郡其实已经闹了好几年了绿林军。只不过在之前的几年里,这支起义军的影响力一直都比较小。就连南阳郡这一级的高层官员都不太重视他们,只是把他们当成了普通的山贼。

直到地皇三年(22年)十月,随着很多地方上的地主开始起兵响应起义,起义军这才真正做大。就是在这个时候,刘秀才真正开始起兵。而接下来,没过两个月,新朝高层就派来了一个叫甄阜的将军,集结了南阳郡以及周围的军队,前来围剿起义军。结果,这个甄阜能力有限,最后非但没有剿灭起义军,反倒是让起义军彻底打垮了他麾下所有的军队。

所以这一战之后,整个南阳郡周围就几乎成了真空状态。因为大部分的军队都被刘秀和刘縯兄弟打垮了,导致当时南阳郡的高层根本就无力镇压起义军,甚至连防守都很困难。所以接下来,南阳郡只能开始向长安求援。

与此同时,起义军接下来因为内部权力斗争,同时也是为了接下来更好的发展,直接拥立了刘氏宗亲刘玄称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而刘玄登基之后,起义军则是进一步开始攻城略地。很快,大半个南阳郡就落入到了起义军的手里。

然后,起义军就开始围攻南阳郡内最重要的城市宛城。

而当时在长安那边,王莽以及其他新朝高层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王莽就派了自己的堂兄弟王邑,集结重兵前来围剿起义军。最终,王邑集结了四十二万大军,兵锋直指南阳郡。

以上这些就是昆阳之战开始之前,起义军和新朝双方的大致情况。而当时的刘秀在战争开始之前,他的故事其实也很有意思。

就在几个月以前,刘秀跟着自己的大哥刘縯一起在南阳郡内起兵。在这几个月当中,他们也曾遭遇过惨败。最惨的时候,他们被那个甄阜偷袭,整个老刘家死了好几十个近亲。

在这一战当中,老刘家的同宗子弟战死了几十个!刘秀的亲二哥刘仲直接死在了战场上。“时天密雾,汉军大败,姊元、弟仲皆遇害,宗从死者数十人。伯升复收会兵众,还保棘阳。”而且,在撤退的过程当中,刘秀骑着马带着自己的小妹刘伯姬逃走。在逃走的路上,刘秀又遇上了邓晨的媳妇,自己的二姐刘元。“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趣令上马。元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

不过最后,当他们战胜甄阜之后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虽然之前拥立皇帝的时候,刘秀的大哥刘縯没选上,而且刘縯这一系的人也没捞着几个过高的官职。刘秀本人也只是被封了一个“太常偏将军”。但同时,刘縯和刘秀兄弟却拿到了最实惠的东西。

之前甄阜被打垮之后,他麾下大部分的武器装备以及各种军资大多被刘家兄弟直接接手了。靠着这些物资,刘家兄弟瞬间把军队扩充了好几倍。而军队扩充之后,刘家兄弟就可以继续扩张,占领更多的地盘!

和那些虚名官职相比,显然,地盘和军队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在之前拥立更始帝的时候,刘秀一直在忙着整编和扩充军队。此后,刘秀又绕过了宛城,继续往北打。在王莽军主力到来之前,刘秀已经打出了南阳郡,进入了南阳以北的颍川郡,并且最远拿下了颍川郡内的阳关村。

至于说当时刘秀为何要绕过宛城,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在宛城那边,指挥军队围攻宛城的,就是他大哥刘縯。

宛城是当时南阳郡的郡治所在。虽然之前和甄阜那一战之后,南阳郡内绝大多数的新朝主力军队都被消灭了,但是在宛城内部还是剩下了一些守军。

同时,宛城的城防非常坚固,如果强攻的话,注定会不太好打。而且当时起义军缺乏攻城的武器装备,所以当时刘縯那边能够选择的战术基本上就只能是围而不攻。可这样一来,注定要花费很长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刘家兄弟麾下大部分的军队都得被牵制在宛城那边,用来围困。

刘秀

就这样,当刘秀不断往北扩张,拿下了颍川郡内的阳关村时,他终于听说了王莽大军抵达颍川的消息。

当时的刘秀,虽然麾下的军队扩充了不少,但整体最多也就几千人而已。刘家真正的大部队当时都在刘秀大哥刘縯那边。就凭这几千人,如果继续留在阳关村,等到那四十二万大军打过来,估计很快就会连渣都不剩了。所以,刘秀当机立断,开始带领麾下军队后撤。但问题是,如果后撤的话,接下来要撤到哪里呢?

如果直接退回南阳郡,去和刘縯回合,确实能最大程度地集中力量,接下来也会更有把握和新朝的主力军队作战。但是,此时刘縯正率领老刘家所有的家底围攻宛城。所以如果这时候刘秀退回去,之前刘家围攻宛城的所有付出就都打水漂了。而且宛城内的守军也会里应外合,一起反击起义军。到那个时候,起义军很容易就会彻底崩溃。

于是最后,刘秀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能直接撤回南阳郡。非但不能撤,他还得继续带着军队,在颍川这边拖住王莽的主力。拖得时间越长,对刘縯就越有利。等到刘縯拿下了宛城,他们就能彻底控制住整个南阳郡,这才有和新朝主力正面较量的能力。所以这个时候,刘秀就把目光投向了阳关村南方的昆阳县。准确来说,是昆阳县城。

历史上的昆阳,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这地方在当时归颍川郡管,整体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县。至于昆阳城,其实也就是一般的县城,没啥特殊的。但对于当时的刘秀来说,他已经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昆阳县城虽然并不是什么坚固的要塞,但至少有城墙可以防守。而且,当时在昆阳县内,还有起义军的另一个领袖王凤,带着麾下的几千人,驻守在这里。而刘秀过去之后,双方加起来,其实也能凑出个八九千人。靠着这八九千士兵,再动员昆阳城内的老百姓,凭借昆阳县城固守,这场仗,或许也还有的打。

就这样,刘秀带着麾下所有的军队迅速撤退到了昆阳城内。而当刘秀撤过来的时候,昆阳城内其他的几位起义军将领意见高度一致。他们一致认为,昆阳城根本就守不住,必须先撤回南阳郡再说!

没有人知道当时刘秀费了多少口水,用了多少筹码。反正最后,刘秀说服了这几位起义军高层和他一起留在了昆阳城,准备阻击王莽的精锐大军。

就这样,昆阳之战正式打响。

随着刘秀率兵撤入昆阳城,新朝主力这边,王邑则是带着所有的军队直接杀向昆阳城。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如果王邑但凡懂一点军事,他这时候都不应该直接全军围攻昆阳,而是应该主动分兵。毕竟,新朝军队这边,在人数上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完全可以分成好几路军队同时进兵,这样彼此之间还有个照应。而且,从战争角度来看,昆阳城并不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完全可以指派一支几万人的军队围城,然后主力军队直接进入南阳郡。最重要的是,当时王邑应该先派一支机动部队先去支援宛城,解除起义军对宛城的包围。然后,他们就可以里应外合,逐渐扫荡其他起义军。如果当时王邑真的这么做了,那么接下来,起义军绝对是必败无疑。但结果,王邑偏偏没这么选!他选择把所有主力都集中在昆阳,打算先拿下昆阳再说。

昆阳之战形势图

就这样,当王邑率领这四十二万主力军队把整个昆阳城围得水泄不通之后,刘秀自己都有点意外。刘秀之前其实也没想过,能够吸引住王邑的所有军队。他只是想吸引住一部分军队,然后替哥哥减轻一点压力而已。不过现在,他显然吸引了所有的压力。如此一来,刘縯那边就彻底没压力了,但是昆阳就真的不太好打了。

当时昆阳城内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九千人。九千对四十二万,不管怎么看,似乎都只有被轻易推平的下场。但是接下来,历史上最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在王邑大军的围攻下,这座小小的昆阳城竟然真的守住了!

按照《后汉书》记载,在昆阳之战真正开打之前,刘秀其实玩了一个手段。他以外出求援为名,自己带着十三个亲信,趁着王邑大军合围之前提前离开了昆阳。而昆阳城内的防守,则是被他留给了原本驻守在这里的起义军领袖王凤!“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自与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

不得不说,这个手段,真的是很毒辣。

因为在那场新朝末年的起义当中,王凤其实是绿林军真正的创始人。而当时的刘秀就把昆阳城的坚守任务直接甩给了王凤。如果王凤能守住,那么接下来,他麾下的军队一定会被重创。而如果王凤没守住,直接投降了,刘秀也能为他哥清理掉一个竞争对手。

就这样,在王邑大军合围之前,刘秀带着十三个亲信冒死冲出了包围圈。而昆阳城这边,接下来则是由王凤带着九千多士兵以及满城百姓,继续坚守。所以,在历史上那场昆阳之战当中,真正首先发挥出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那个首先缔造了绿林军的王凤。接下来,王凤带着这座昆阳城坚守近一个月的时间!

王凤

如果翻过史书就会发现:这个王凤其实才是那个最大的不合理!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底层百姓,振臂一呼就带出了历史上最有名的绿林军。而且这个王凤和王莽他大伯同名,当年王莽家族真正崛起,其实就是王凤一手缔造的。而如今,同样还是一个叫王凤的人,将会用自己的坚守,终结王家的统治。更神奇的是,后来这个王凤似乎是善终了!

历史上率先起义的农民军领袖,最后其实多半会很惨。唯有王凤,推翻王莽政权之后,似乎就直接归隐了,竟然没继续去争天下!所以最后,这位首先开始起义的人,最后反倒是善终了。这其实才是这段历史上最大的不合理。

当然,在坚守的那一个月里,王凤其实也想过投降,甚至还派人去和王邑那边沟通。但可惜的是,不知道王邑那边到底是咋想的,竟然拒绝了投降,号称要把昆阳城彻底夷为平地!

这一下,就连城里的老百姓也开始帮起义军一起拼命抵抗了。而在长时间的围困当中,昆阳城内固然弹尽粮绝,可是城外的新朝大军同样也开始丧失了耐心,开始变得军心浮躁起来。

与此同时,提前离开昆阳的刘秀则是跑到了定陵、郾城等地,开始联系周围的起义军。这事其实也挺不合理的,因为刘秀当时在起义军内部的官职并不是特别高,他根本没法直接调动人家,只能合理说服。但结果,在刘秀的说服下,昆阳周围那些起义军势力以及老刘家自身的一些武装力量都迅速集中了起来。然后,他们就跟着刘秀一起驰援昆阳。

刘秀

当然,就算搜集到了这些援兵,刘秀其实依然没想过就此解决问题。因为当时刘秀竭尽全力之后,也就只找到了一万七千援兵。哪怕再加上城里那九千人,依然不足三万人。在四十万大军面前,依然显得是杯水车薪。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刘秀想的其实依然不是彻底解决问题,而是继续给大哥那边拖时间。在他看来,只有等大哥彻底拿下了宛城,带着主力前来支援的时候,双方才有能力真正决战。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刘秀带着援兵抵达昆阳的同时,宛城的守军终于坚持不住,开城投降了。据史书记载,刘秀是六月初一带着军队开始对围困宛城的王邑军队主动冲锋。而宛城则是在五月底的时候投降。也就是说,在昆阳之战真正开始决战之前,宛城其实就已经结束战斗了。此后的几天里,刘縯则是开始接收宛城,重新完成整编。

这个结果,其实对昆阳这边的战场至关重要。不过,因为消息传递速度的问题,在宛城那边结束战斗的时候,刘秀和昆阳城这边暂时都还不知道详细情况。所以接下来,刘秀也是怀着必死的信心,想要为自己大哥争取时间。

当然,当时的刘秀还撒了一个小谎。他不知道宛城那边已经攻下了,却骗下面的人说宛城已破,起义军主力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时,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所以大家才愿意和他一起冲锋。

大概就在刘秀外出调兵的这段时间里,昆阳城的天气不太好。某天,晚上正好有一颗流星坠落,正好砸到昆阳城周围。而到了五月底,昆阳城周围又下了一些小雨,然后就是大雾连绵。

刘秀

相比陨石,大雾其实才是接下来刘秀胜利的关键。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六月初一,刘秀终于率领一万七千援兵回到了昆阳周围。在正式开战之前,刘秀把自己麾下最精锐的士兵组织了起来,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敢死队。这支敢死队由刘秀带头统领,直接负责带头冲锋。

刘秀当时带着的这三千敢死队,不管是装备还是人心,绝对都是一流的。别看之前刘家是中下层地主起家,最开始的时候连马都没有。但是就在五个月之前,刘家兄弟刚刚带兵打垮了新朝将军甄阜以及他麾下的十万主力军队。然后,甄阜这边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归了刘家。所以,此时的刘秀想要凑出一套三千人的骑兵装备,其实并不算难。至于人心,当时大家都是抱着必死之志过去的,自然也不用多说。

就这样,在那个大雾弥漫的天气,刘秀带着手下这三千精锐,摸准了王邑中军大营的位置。然后,刘秀带着人绕了一个弯,从侧面切入,直奔王邑中军大营冲去!

得知刘秀冲过来之后,王邑这个时候却下令其他军营全部按兵不动,只有自己带着中军大营内的本部士兵作战。对此,后世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王邑最大的昏招。大家觉得,如果王邑当时调动了其他军队一起围攻刘秀,最后一定能赢。但实际上,王邑当时做出的这个选择其实是最正确的。因为当时天气不好,如果贸然调动其他军队,很容易会造成混乱。而且,就算只调动中军大营的军队,王邑手上一样也有两万多人。对付刘秀这几千人,其实还是绰绰有余的。然而王邑千算万算,最后只算错了一点。他没算到刘秀本人的武力值,远比他想象的更高。而且,刘秀带着的这几千敢死队,同样也真敢拼命。

所以,双方开始接触之后,神奇的一幕就出现了。刘秀带着几千敢死队直奔王邑而去。大雾弥漫之下,能见度很低,王邑军队也不知道起义军到底来了多少人。而其他营盘因为王邑的命令,又不能前来支援。

昆阳之战形势图

然后,刘秀亲自带队一马当先,直接开始猛冲。在这个关键时刻,刘秀自己种地练出来的力气发挥了关键作用。据史书记载,当时刘秀和他身边的人,亲手杀了几十个新朝士兵!直接突破了王邑身边军队的保护,彻底冲乱了王邑的中军大营。“诸将既经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见到中军大营被冲破,王邑作为主帅,只能暂时退走。可是他这一退就导致整个中军大营彻底崩溃了。其他军队高层也开始纷纷逃窜。就这样,王邑的中军大营被破,整个大军彻底失去了指挥中枢。

直到这个时候,其实王邑大军依然没受到致命损失。因为当时刘秀打掉的,只是王邑中军大营这两万人而已。除了这两万人之外,王邑还有四十万人呢!只要让王邑逃到其他营盘,完全可以继续作战,轻易剿灭刘秀。

但就是这个关键时刻,那个大雾天气,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得知刘秀冲进来的消息之后,昆阳城内的守军也开始迅速出动,里应外合进行反攻。这样一来,王邑大军其他营盘也都知道了起义军前来增援的消息。但问题是,当时大雾弥漫,其他营盘也不知道,起义军到底来了多少人。而失去了指挥中枢之后,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抵抗!

于是接下来,整个四十万大军就开始溃败了!

在古代战争当中,溃败其实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古代通讯手段不行,一旦阵型乱了,军队的抵抗力量就大幅下降了。就这样,刘秀用不到三万人就搅乱了四十万大军的阵营,让新朝大军出现了溃逃的现象。至此,刘秀终于达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千大破四十万”的战绩!

但是,这里是大破,而不是全歼。虽然当时刘秀让这四十万新朝军队溃逃了,解了昆阳之围。但实际上,哪怕加上溃逃过程当中新朝军队淹死或者自相残杀的,刘秀真正消灭的新朝军队依然也就只有几万而已。几万人对于四十万大军来说,其实依然不算致命伤。所以,如果等到王邑撤回颍川郡内部,重整旗鼓,其实依然有能力过来再战。

但就在这个时候,起义军真正的主力来了。

在刘秀这边开打几天之前,宛城那边的战斗就已经结束了。此后,刘縯和其他几支起义军开始以最快的速度,派军队过来支援。

从宛城到昆阳,直线距离大概是两百多里。所以,在急行军的状态下,就在刘秀刚刚解除昆阳之围后不久,起义军这边的主力援兵就抵达昆阳战场了。然后,他们发现新朝军队溃败了。虽然他们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显然谁都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大家很快就开始追杀溃逃的军队。就这样,在不断追杀的过程当中,王莽政权这四十万大军逐渐被消灭殆尽了。

对于王莽政权来说,这四十万大军已经几乎是倾尽全国之力了。在短时间内,王莽不可能再募集到这么多军队。这也就意味着,打完这一仗之后,王莽的家底瞬间就空了。所以接下来,起义军才能迅速席卷天下,然后轻易杀入关中,攻破长安,最后干掉王莽。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昆阳之战。

0 阅读:50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