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用人之妙:陈毅调到中原军区,为何“送”了两个干部?

兵说视界 2023-12-22 13:16:28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8年5月,延安决定由刘邓大军重建中原军区。

之所以说是“重建”,是因为抗战胜利后曾经有过一个“中原军区”,是以抗战时期的先念同志新四军5师为班底打造,以湖北省大悟县的宣化店为中心。

但是,全面解放战争爆发后,中原军区为了全局牺牲了自己。

中原突围部队兵分6路,除了皮旅进入安徽无为之外,其余大部进入晋冀鲁豫等地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在1948年3月转出大别山,北上淮河流域,在战略上和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形成了犄角之势。

【我军入城前,每名指战员的背包上,贴着宣扬我军政策的宣传画】

为了和蒋军逐鹿中原,主席决定在淮河流域重建中原军区。

但是,在中原军区的构建上,主席不但让华东军区的陈毅到中原军区担任副司令员,还给刘邓“送”了两个干部:主持工委的邓子恢,以及兼任二级军区司令员的粟裕。

刚刚从延安进驻西柏坡的主席,这是什么考虑呢?

中原军区重建以后,中野的兵力捉襟见肘。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把兵强马壮的刘邓大军拖惨了:一年前强渡黄河时,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还有12.3万人,一年以后转出大别山,只剩下5.8万人。

中原军区成立以后,陈谢集团还在河南地区没有完全归建。

先念同志时期的中原军区,只有3个二级军区,分别是韩东山的河南军区,贺炳炎的江汉军区,以及张体学的鄂东军区。军区以宣化店为中心,依托桐柏山、大洪山和大悟山。

重建以后的中原军区,下辖7个二级军区,比小中原军区大了很多。

这7个二级军区,分别是张国华的豫皖苏军区,曾希圣的豫西军区,王宏坤的桐柏军区、王树声的鄂豫军区,曾绍山的皖西军区,张才千的江汉军区,以及刘金轩的陕南军区。

大中原军区无论是人口、面积都比之前扩大了很多,所以刘邓大军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人员上的捉襟见肘,严重缺乏大军区、二级军区和地方上的各级干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邓数次向主席发电求援,申请外调干部。

【抗战时期129师指挥员,左起:李达、邓、刘、蔡树藩】

中原军区和中野除了刘邓,只有副司令员先念、参谋长李达,副政委张际春。

相比而言,华东军区和华野的班子配置就豪华得多了,文有小饶、黎玉、谭震林、钟期光、袁仲贤、舒同等人,武有粟裕、张云逸、陈士榘、唐亮、刘先胜、张震等人。

刘邓给主席请求“外援”的建议,大致可以分为四点:

第一点,中原局面太大,情况复杂,中野政委邓公担任中原局第一书记,在能力和精力上都有一些力有不逮。建议彭真同志来中原局主持工作,陈、邓任二三书记;

第二点,考虑到华野有粟裕,建议华东军区司令员、华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到中原军区、中野担任司令员,邓仍担任政委;

第三点,如果陈毅不能到中原军区,粟裕3个纵队暂不过江仍然留在中原地区,则建议粟裕到中原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兼中野副司令员。

第四点,鉴于中原军区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建议华东局工委负责人邓子恢调任中原局,以加强中原地区的经济振兴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和地方事务。

【薄政委、蔡树藩、李先念、粟裕、彭真、朱德、陈毅和聂荣臻】

主席在西柏坡经过权衡以后,做出了如下变通:

第一,华东军区司令员、华野司令员和政委陈毅,兼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此举既满足了刘邓要求华野陈粟来其一的要求,又进一步锻炼“战神”粟裕独当一面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邓公仍然担任中原局第一书记,刘伯承、陈毅分任二、三书记。此举既给了“空降”的陈毅一个合适的定位,又保证了刘邓大军两位主官的一惯性和延续性。

第三,陈毅到了中原军区以后,粟裕代任华野司令员和代政委,兼任中原军区二级军区豫皖苏司令员。原司令员张国华任副职,仍然主持豫皖苏军区的工作。

第四,华东局工委的负责人邓子恢,任中原军区副政委(张云逸留守华东工委)。此举既解决了中原军区人手不足的难题,又解决了中原军区严重缺乏经济干部的瓶颈。

第五,豫皖苏分局书记、军区政委宋任穷,兼任华野第三副政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豫东战役、大决战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期间后,华野的后勤保障问题。

事实证明,主席的权变一通百通,让两大野战军啮合成一个整体。

【1948年11月,总前委统一领导和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左起:粟裕、邓公、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粟裕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是几点变通中的亮点。

为什么华野代司令员和代政委粟裕,会“客串”中原一个二级军区的司令员?

豫皖苏军区成立于1946年底,隶属于刘邓的晋冀鲁豫军区,由冀鲁豫六分区、华中八分区等组成。由于豫皖苏军区既是晋冀鲁豫的南大门,又是华中军区的东北大门,所以成为抗战胜利后刘邓晋冀鲁豫和粟裕华中两大战略区的结合部。

豫皖苏军区的司令员,是外号“井冈山”的张国华,政委吴芝圃。

华野“七月分兵”以后,张云逸、邓子恢和华东工委依托豫皖苏军区,成为华野西线兵团的坚强后盾,豫皖苏也发展成为3000万人的中原第一解放区,在历史关系上归口晋冀鲁豫军区,同时西线部队仍然隶属于华东局。

1948年1月,豫皖苏划归华中分局,陈毅、邓子恢任正副书记。

这也是中原军区重建后,刘邓提出陈毅、邓子恢到中原军区任职的主要原因。

【1949年10月,二野西南进军途经汉口,与四野领导合影,左起:邓公、刘伯承、林彪、邓子恢、谭政、李雪峰】

在此期间,刘伯承、陈毅、粟裕先后到西柏坡汇报工作。

主席在听取粟裕“暂不过江”的理由后,全盘考量中原战局,对华东、中原军区和华野、中野的协同关系进行了梳理。最后,拍板让板陈毅到中原军区,还带上粟裕和邓子恢的任职。

粟裕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主要是着眼未来统筹打大仗。

同时,豫皖苏分局书记、军区政委宋任穷,兼任华野第三副政委,也是为了统筹豫皖苏的军政地方一切力量,为粟裕华野、刘邓中野,提供强有力的人力和物资后勤保障。

【粟裕大将】

实际上,粟裕兼任中原军区二级军区司令员,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前线打胜仗。就如同宋任穷虽然兼任华野第三政委,但一直没有实际到任。

主席看似“乱点鸳鸯谱”的用人,却触发了我军南线两大军区、两大野战军良好的化学反应。到了淮海战役中段,总前委刘陈邓粟谭的临阵组合,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23 阅读:7865
评论列表
  • 2024-01-24 00:14

    给粟裕一个能够统一指挥二野部队一个名头。

  • yy 1
    2024-03-19 11:04

    逐鹿中原英雄辈出

兵说视界

简介:聚焦国际风云,深耕战争军事,获评“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