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拥有960万国土,最应该感谢他,要没他可能连800万都没有

甄客百晓生 2024-05-10 05:04:59
前言

想我大中华泱泱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环视全球也只有堪堪两国能匹敌,实属人民之傲。

可谁又知道当年我国差点连8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都差点难以为继呢。

当年外敌入侵,清廷无能反抗无力,眼见自己的国土就要拱手让人,年逾六十的他毅然组织起军队,扛起自己的棺材奔赴了战场。

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如今我大中国的泱泱版图。

那么,如此民族英雄究竟是谁?他又是怎样收回国土的?

新疆

新疆这块土地,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来都是各封建王朝的一个棘手问题。

西域虽大,但自古以来,南疆和北疆都是人迹罕至之地,所有势力都在为绿州而战,一条直线上的绿州一旦被切断,所有的运输都会断线,根本无法兼顾。

不管是汉唐,在治理西域这方面,最后都采用了与周天子相近似的治理方式——放养。

所有的城市和小国,都是独立的,只要在军事和外交等方面,臣服于中原就行了。

自从公元790年,吐蕃攻克安西四镇后,中原已经失去了对这片土地的控制,近千年来,一直未能彻底管理此地。

1755年,清政府消灭了准尔汗国,重新统一了西域,并把它的名字改成了新疆,从那时起,清政府就对新疆进行了管理和经营,直至1912移交中华民国,这个过程历时150余年,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清末的分裂

清末,经历了工业化的各国从资本主义变成了帝国主义,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搜刮着各种资源,不久便把目光投向了清政府这个大蛋糕,人人都想要吃一口。

与此同时新疆各大军阀更是陷入混战之中,阿古柏直接率领军队进驻新疆,一举歼灭各大军阀,成立哲德沙尔汗国。

阿古柏杀伐果断,异常狠辣,中亚各国对他都极为忌惮,到了后来更是成了举足轻重的领袖,担任着军方核心职务。

英国与俄国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不怀好意地怂恿阿古柏向清政府发动攻击,夺取新疆。

于是,阿古柏按照英国与俄国的安排,在清政府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率领一支最强的军队,突破了防线,进入新疆,最终征服了新疆。

事实上,沙俄此举并非真正要扶持阿古柏,而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动机。

那时,俄国和英国的冲突日趋激烈,阿古柏已逐步沦为英国人的党羽,沙俄为求翻身,便对伊犁发动攻击。

一九七一年,沙俄军队以“帮忙收复”为名,入侵伊犁,后来又“代为管理”。

俄国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但在这个时候,清廷却在要不要派兵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吵。

国土问题的争吵

当时李鸿章直言以守边为先,丢了新疆无关紧要,要以加强海防为主,李鸿章这个建议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一致好评。

李鸿章之所以提出“弃新疆”,是因为当时清政府所面对的不仅是边疆地区,还有更多的危险。

那个时候,日本的獠牙都露出来了,早就盯上了海岸边界,所以李鸿章他们才会提出要放弃新疆,把所有的兵力和资源都投入到海防上来。

他们认为,海防事关清朝的生存,因此极力主张加强对东南海岸的防卫。

醇亲王奕譞在李鸿章的建议下,认为“暂罢西征”是“最上之策”,而河南督钱鼎铭则在明面上表示了对李鸿章的拥护。

一直到左宗棠站出来为止。

左宗棠主张,新疆一失,即全失,等到阿古柏占据了新疆之后,那些心怀鬼胎的国家就会从新疆开始,向着其余大省发动攻击,一点一点地吞并整个国家。

新疆是进入内陆的关键所在,如果连这一点都交出去,那中国迟早就是别人的了。

《国史本传》曰: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各边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将无晏眠之日。

几番商量之后,清政府终于认可了左宗棠的说法,决定在两条战线上都设置防线,光绪二十七年,清朝将新疆一切事宜都交给左宗棠指挥,并在不久之后,出兵平定新疆。

出兵新疆

首先,左宗棠对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他首先清除了那些吃空饷、身体虚弱的军人,然后开始了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

那些身强力壮的人,则被挑选出来,留在军营里,为以后的战争储备粮草,左宗棠在裁减兵力后,重新夺回新疆的兵力就只剩了6万人,差不多相当于原来兵力的半数。

其次,他加强训练,训练士兵的精神,勇气,体力等各个方面,把原来孱弱的队伍改造成另一个样子。

西北边疆荒芜,物资匮乏,军粮全靠自己筹集,行军打仗更是困难重重,此次平定叛乱,不光是对左宗棠军事才能的考验,更是对大清财政实力的极大的考验。

左宗棠估算了一下,这一仗要花掉上千万两银子,清朝的财力很是捉襟见肘,他几番觐见慈禧,终于得到了太后的首肯,答应拨出二百万两白银,其余的由各省筹集。

左宗棠只好自己设法,于一八七七年、一八七八九年三次借洋款,总计一千三百七十五万两白银,又从华裔商人那里借了四百八十六万两白银。

左宗棠就靠着这些借款,成功地实现了新疆的统一。

一八七五年五月,清兵从北京开往新疆,声势浩大。

左宗棠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在前面开路,后面跟着一列列战士,肩上抬着一副黑檀棺,庄严而肃穆。

左宗棠走到京城门口,回头看了一眼雄伟的紫禁城,这次新疆之旅,他发誓要收复失地,背水一战,抱着赴死的决心,他开始了为大清夺回失去的土地。

平定叛乱

在平定新疆的战争中,左宗棠下令:“降者亦斩,不留生俘。”

“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在之前与李鸿章争执时,左宗棠就曾事先仔细研究过新疆的地势和敌人的力量对比。

左宗棠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

左宗棠把军队从兰州调到了肃州,做好了出击的准备,这时,他又派了几支部队到哈密和巴里昆等重要的地方,和阿古柏的部队对峙起来。

左宗棠在肃州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命令刘锦棠率军攻打乌鲁木齐,很快,在古牧地打起了遭遇战。

在经历几天的鏖战之后,清兵以火炮摧毁了古城,占据了古牧地,刘锦棠在古牧地中拦截到一份敌军书信,了解到乌鲁木齐防守力量十分虚弱。

他马上向左宗棠报告这一情况,左宗棠得知后,立刻命令向乌鲁木齐发起攻击。

果然,乌鲁木齐的驻军一看清兵来袭,吓得魂飞天外,终于丢盔弃甲,逃之夭夭。

于是,清兵们成功地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城市,士气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之后更是占领了玛纳斯,至此,除了伊犁以外,新疆北部所有失去的领土都已经收回。

伊犁的沙俄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向伊犁增兵,并且派遣海军前往山东、天津等通商口岸,试图向清朝施压,眼见“强敌来犯”,清朝不得不将左宗棠召回。

《清史稿·卷四百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九》:俄闻王师大出,增兵守伊犁、纳林河,别以兵船翔海上,用震撼京师,同时天津、奉天、山东皆警。

这个时候的沙俄就像是一只纸老虎,刚刚和土耳其打了一场仗,兵力严重不足,导致了内部出现了强烈的反战情绪。

沙俄方面也害怕左宗棠真的翻脸不认人,直接发动战争,所以当左宗棠回到北京之后,沙俄就开始了谈判。

左宗棠以雷霆万钧之势平定新疆之乱,令俄国军方大为震惊,此后三十余年新疆没有出现过阿古柏时期的大动荡,给该地区恢复了长久以来的和平。

意义非凡

清朝末年,左宗棠智勇双全收复新疆,经历了几次曲折,才换来了三十多年的太平。

他从阿古柏的残暴统治中拯救了新疆人民,帮助他们过上了平静的日子,左宗棠多次向慈禧建议设军建省,坚决扞卫新疆的主权。

左宗棠对新疆的重新占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是击退了沙俄和阿古柏的侵略,二是保护了广大新疆民众。

它不仅制止了沙俄对中国版图的分裂,而且保障了国土的完整和祖国的团结。

更是高举了民族主义旗帜,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在面临外来势力侵略时,唯有收复新疆,方能将多民族主义贯彻到底。

同时也让老外们了解了中国在面临危机的时候,英雄们是如何勇敢地站出来的。

清朝末年,幸运的是有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志士,以一己之力,保卫了祖国的疆土,在战火连天中,保住了中华的疆土。

这一片片的土地,一滴滴的鲜血,都铸造出如今的中华。

参考:

湖南日报《抬棺出征的孤勇者:左宗棠为何能收复新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4470617783948857&wfr=spider&for=pc

《环球人物 》(2014年第15期)左宗棠新疆谋略

http://paper.people.com.cn/hqrw/html/2014-06/06/content_1444497.htm

0 阅读:5

甄客百晓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