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解放军最强最新的反步兵地雷:仅有月饼大小的72式地雷

萨沙讲史堂 2024-03-09 08:26:18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中越战争解放军最强最新的反步兵地雷:仅有月饼大小的72式地雷

今天的主角是72式反步兵地雷和72式反步兵跳雷。这是解放军战后第二代地雷,性能相比第一代有很大提高。72式地雷也是中越战争里,解放军的制式武器,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听萨沙说一说吧。

五六十年代,解放军的反步兵地雷主要是山寨4大件,仿造苏式的58式、59式,仿造美式的66式和69式。

其中58式是传统的反步兵压发地雷,也就是地雷埋在地下,士兵踩中就会爆炸。

59式为绊发地雷,地雷外面有根长长的绊发线,士兵绊到了以后就会发生爆炸。

58式和59式是最常用的地雷,早在二战期间就大量使用。

解放军在部署雷场时,会大量使用58式和59式地雷混合部署,可以有效增加敌人排雷的难度,起到较好的拦阻效果。

除了这两种地雷以外,69式反步兵跳雷,可以压发和可以绊发引爆。69式被引爆后,会向天空弹出一个杀伤半径为11米的抛射药,在距离地面0.5米到2米高度爆炸。

这种抛射药类似于一枚炮弹,爆炸后杀伤范围内的敌人基本都会伤亡,杀伤力比58式和59式都要大。

69式跳雷的作用,主要是大量杀伤敌人,尤其用于敌人可能进攻的重点方向。

除了以上三种反步兵地雷以外,解放军还有一种看家法宝,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

66式是山寨著名的美国阔剑地雷,引爆后可以形成正面60度角,半径达到80米的一个扇形杀伤空间。在710枚杀伤钢珠的作用下,50米内的敌人非死即伤,80米内敌人也会受伤。

66式是由步兵甚至单兵直接操作的面杀伤武器,不需要呼叫炮兵支援就可以对付大量进攻的敌人。

这个4大件虽然都是山寨作品,毕竟是美苏两个军事强国千锤百炼的产物,都是非常实用的。

我国在中印战争、中越战争都大量使用这些地雷,战果不错。

70年代,中国的国际局势并不好,同美苏两个超级强国都在对峙。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同美苏同时为敌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也是违背基本原则的。

冷战以后,世界上极少有国家同美苏同时为敌,中国堪称绝无仅有的一个大国。

苏联在中苏边境集中了近百万大军,美国在韩国、日本都有大量驻军,还扶持台湾叫嚣着反攻大陆。

中美先后介入越南战争,两国几乎等同于交战,在中越边境有过空中的多次交火。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大战是很有可能爆发的,中国有可能被全面入侵。

于是,六七十年代,中国要求全面生产防御性武器,尤其是适合全民战争的廉价常规武器。

那么,地雷作为防御武器之王,就是解放军重点研发装备的武器。

在70年代,解放军先后研究了12种新式地雷。

由此,72式反步兵地雷就诞生了。

72式不是某一种地雷,而是一个颇为庞大的家族。

研发72式的目的,是希望改进现有地雷的技术,推出新一代地雷。

现役的4种地雷,大多是美苏四五十年代研究的产物,在六七十年代自然已经过时,需要更新换代。

而研发地雷不需要什么高技术,很多非洲、南美的小国也有自己的地雷家族。

72式研究过程中,借鉴了美苏很多现有的地雷技术,性能相对前辈有很大的提高。

我们首先看看,72式反步兵地雷。

58式反步兵地雷,是苏联PMN-1地雷的山寨产物。而PMN-1地雷则是苏联在50年代研究的老装备,问题很多。

其一是过于笨重。该地雷虽然外壳采用电木而不是金属,重量也高达0.6公斤。在70年代,已经看不到这么重的地雷,58式过时了;

其二是它的威力过剩。58式的设计理念过于老旧,仍然立足于将敌人直接炸死。

58式的装药高达近200克,也就是0.2公斤。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解放军用了很多年的67式木柄手榴弹,装药才38克。

58式地雷的装药,相当于差不多5枚手榴弹,这是多么巨大的威力。

一旦58式在脚下爆炸,踩中地雷的士兵往往会被炸死,最低程度也是下肢非常严重的截肢。

一些踩中58式地雷的士兵即便侥幸没死,也要双下肢截肢到大腿根部,这是非常重度的残疾。

然而,这种地雷已经不符合现代化的理念。

今天认为,地雷主要目的就是将敌人炸残,再通俗点说就是炸断一只脚或者一条腿,而不应该将敌人炸死。

为啥?58式爆炸以后,踩中地雷的士兵粉身碎骨,战友最多用裹尸袋装一下,运到后方直接火化即可。

如果当时没有运输条件,可以将裹尸袋暂时留在原地几小时甚至几天,没必要迅速向后运。

那么,58式最多炸死一个士兵,对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影响。

如果踩中现代化地雷,砰一声,士兵的一只脚被炸掉了。这种伤势虽然不致命,却必须送到后方医院紧急救治。

于是,军队必须派出2个士兵将伤兵抬到后方。更重要的是,由于伤势很重,这个往后送还不能拖延,必须尽快送到,一分钟不能耽搁。即便此时到处都是炮火连天,抬担架的也必须舍命去送伤员。

送到二线阵地后,还需要用车辆甚至飞机,将伤员送到后方医院进行手术。这种手术可能不止一次,有二三次甚至五六次。

而这个士兵终生成为残疾人,国家还需要负担一辈子的治疗和维持生活的费用。

也就是说,地雷炸残一个地雷造成的损伤,比炸死一个要大十倍。

假设一个11人步兵班负责进攻,现在突然有两个士兵踩中地雷,被炸断了腿。

那么,班长就必须调动4个战士将伤员送下去,这一下子就少了6个人,全班战斗力减少一半还多,那还怎么打仗!

其三是,58式还是比较容易被探测的地雷。

虽然58式的外壳使用电木(酚醛塑料),内部零件有不少是金属。

用现代化的金属探雷器,只要操作得法,比较容易发现58式地雷。

解放军工兵训练时,首先就要练习排除58式地雷。除了全金属地雷以外,58式地雷比较容易探测,更适合训练。

其四是,使用58式地雷颇为繁琐。

使用58式之前,需要先旋下击针管帽,检查或更换缓冲片,然后旋下螺塞,装入起爆管,抽出保险销后才可将地雷放入雷坑内。

需要操作的步骤很多,尤其安装起爆管需要仔细操作,不能马虎。

由于操作繁琐,58式部署的效率较低,对工兵的要求也比较高。

而工兵很多时候埋设地雷,就是在敌人阵地前几百米,有时候还是夜间摸黑部署,自然要越方便越好,埋设的越快越好。

针对这些问题,解放军在1972年推出了72式反步兵地雷。

72式的重量仅为125克,是58式地雷的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本来一个工兵只能携带三四枚58式地雷,现在换成72式就可以带一大袋。

另外,72式的体积很很小。它是圆形地雷,直径仅为79毫米,高度不过35毫米,大体是一个保温杯的盖子大小。

72式的威力适中,装药仅有48克,大体是一枚手榴弹的装药量。

老外曾无聊的做过实验,驾驶一辆越野车触碰72式地雷。

一声爆炸后,越野车猛地震动了一下,但仅此而已,轮胎有损坏,车辆却基本完好。

由此可见,72式的威力不大。

敌人步兵踩中地雷时,72式就会迅速爆炸,通常是炸断一只脚,或者将小腿炸断。

大家也不要小瞧48克炸药,足可以将脚掌炸飞,将小腿炸碎。这种伤势只能截肢,士兵由此终生残疾。

72式还是一种不容易被探测的地雷。

除了体积小降低了被探测到的概率以外,72式绝大部分零件都是塑料的,只有击针、弹簧等极少数零件是金属。

这导致探测72式的难度很大,必须使用现代化的金属探雷器。

即便如此,工兵还被要求,要将探雷器尽量靠近地面,最好是紧贴着地,不然就有可能发现不了72式地雷。

72式的部署比58式简单的多。72式采用整体式引信,根本不需要埋设前小心翼翼的安装起爆管。部署72式地雷时,只需要直接将地雷底部的起爆管旋转几下,保证其进入地雷中部,接着拔出保险销即可,几秒钟就可以完成。

72式的操作非常简单,容易训练,也易于快速布雷。

一说,中越战争时期,曾有工兵军官直接将一筐筐的72式倒在山坡上。这些72式会随着大雨造成的泥水移动,自行布满整个山坡。

72式反步兵地雷还有两种型号的改进版,72式A型主要使用了现代化的电子引信,不需要踩中才会爆炸。

至于72式B型则是自毁型地雷。

西方认为,地雷1%的危害是对军人,99%的危害是对老百姓。尤其停战后很多年,地雷仍然会具有杀伤力,威胁老百姓的安全。所以,地雷最好具有自毁能力,部署一段时间后就会自行失效,降低对老百姓的危害,也减少各国排雷的巨大费用。埋设一枚地雷只需要1到2美元,排除一枚地雷需要一两千甚至数千美元(雷场复杂程度不同费用不同),会拖垮本国经济。

72式反步兵地雷还有一个神功,就是可以不用埋设在地下。

在部署这种地雷时,如果时间紧迫,或者地面植被茂盛,可以将地雷直接放在地面。

72式反步兵地雷高度仅有35毫米,也就是3.5厘米,大体是一枚鸡蛋的高度。

即便地上只有很短的茅草,72式也可以轻松隐蔽自己,敌兵也很容易踩到这种地雷。

因为72式是绿色外壳,埋设以后随便在上面放一些杂草、树叶,就已经非常隐蔽了。

72式的性能远远强于前辈,所以中越战争中后期大量使用72式地雷。

在1984年,32师接防老山部分阵地时,战争历史原因导致前沿阵地有大量地雷,其中主要就是72式反步兵地雷。

一线官兵经常触雷,师里认为必须在一些雷区开辟道路,便于我军进行各种战术活动。

师属工兵营负责排雷,排雷能手,一连八班班长邢某由此受了伤。

当时邢某奉命在雷场开辟道路,而之前因为这里雷场复杂,已经有2名工兵触雷伤亡。

越军近在咫尺,邢某能隐约听到越南语的对话。

而这里地形复杂,到处都是斜坡、灌木、土坑和山沟。

邢某认为这么复杂的雷区,如果派很多工兵去排雷,很容易被越军发现,遭到炮火打击。

所以,他仅仅带了一个新兵助手去排雷。

邢某面对的主要就是72式反步兵地雷,只有月饼大小。这些地雷有的是越军埋设,有的是我军埋设,有的是最近埋的,有的则是多年埋的。一些地雷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更多地雷则几乎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排雷难度非常大。

邢某和助手只需要开辟80厘米宽度的道路,然而就这样排了200多米,也清除了40多颗地雷,主要就是72式。

此时到了一处平坦地形,排雷就比较简单了。邢某此时连续排雷几个小时,非常疲惫,就让助手继续排雷,自己回到后方向领导汇报情况,也借机休息一下。

汇报完情况休息了几分钟后,邢某再次回到现场,试图走到助手身边。

让邢某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一枚72式埋的较深,助手没有用探雷针探测到。

由于72式是塑料外壳,金属探测器难以发现,就被漏掉了。

助手爬过去的时候没有触雷,邢某走过来的时候就踩中了这枚72式地雷。

砰的一声,邢某的左边脚掌被炸飞。

战友们大惊,立即出动4个人将邢某救了下去,紧急包扎止血,又送到团卫生所继续处理伤口。

在团卫生所里,由于脚掌已经被炸飞,又被迫将小腿锯掉10厘米。

这还不算完,他又被送到师属野战医院进行第三次处理。到了师属野战医院时候,邢某已经伤重昏迷,进行了第三次清创、止血和截肢后,很快转往后方第57医院治疗。

在后方医院,邢某又经过几次手术,虽然性命无忧,却成为了残疾人。

邢某仅仅在老山上就前后排雷200多枚,其中大部分是72式地雷,没想到最后也是被72式地雷炸伤。

老山前线数量最多的就是这种72式地雷,敌我双方士兵对它都非常恐惧。

看看这一段描写:国庆节会完餐,团参谋长曲明安拿着三个空酒瓶子,从堑壕里随便往外扔,三个酒瓶砸响了三颗地雷。

在这里遇到的那些森林动物,尽是被地雷炸断腿的。二连阵地经常来的猴子,腿是被炸拐的;八连几个人竟然能追野猪,逮住了,一看,原来野猪的蹄子早被地雷炸掉了。

侦察排战士李项田不慎从树上滑下来,不好,要做“阎王女婿”了!下滑中他却又一把抱住了旁边的一根树枝,再往下看,中见地上的灌森丛里赤裸裸袒露着四、五颗72式防步兵地雷。

有条军工路,全是泥浆,敌人埋雷不用伪装,按到泥浆里就行。七连的军工背煤油走到这儿,右脚被炸掉了。卫生员上来抢救,当他打开第二个急救包时,自己的一条腿又触响了一颗雷,腿被炸断了,他用手抠着泥浆地面想爬出雷区,手从泥浆中又抓出一颗雷来。

由于72式的体积很小,越军经常用它作为诡雷:李建学是在修猫耳洞时炸伤的,雷就在编织袋里。编织袋内的地雷,有的是当初装土时就随土装了进去。敌人设雷也很狡猾,会设到你门口,把编织袋撕个口子,塞进雷去,又恢复原状;还有一个连队的战士想在编织袋垒的壁上钉个木桩挂东西,一钉就钉在雷上。在这条通道上,有块大石头,翻这块石头很容易踩滑,一旦滑倒后果不堪设想。只有炸掉它。用了不少炸药,山崩地裂的爆炸之后,这里已成了一堆碎石,开始清理这些碎石。

王新勇放心地扬起镐头起石头,谁知那一镐下去,便又砸在雷上,爆炸了。

王亲勇当时很清楚,看到自己穿的高筒雨鞋被炸了一道口,象是撕裂的,便还以为仅仅是撕裂一只雨鞋呢,不一会,血便从雨鞋那口子里往外淌,知道不好,抬到医院才知道脚炸碎了。

在雷的重重包围中,人们怕踩雷,宁肯象踩梅花桩一样走石头尖,可偏偏那石头尖上就布了雷。一炮连战士张际顺扛着木头。专门走刀背似的石头,敌人象猜着了会这么走,在石尖上的一点条子缝内塞上了地雷,张际顺脚尖正好踩上,前三个脚指头和脚掌被炸没了。

72式地雷是很可怕的,尤其在中越战争停止后,成为我国边境的巨大隐瞒。

在1990年代开展的中、越边境排雷行动中,负伤者中据统计约有80%是触发了72式地雷。

除了赫赫有名的72式反步兵地雷以外,这个家族还有很牛逼的72式反步兵跳雷。

72式的前辈66式反步兵跳雷,存在性能上的缺陷。

即便是60年代的其他国家跳雷,杀伤半径都在二三十米。

美苏的跳雷要么采用大量杀伤钢珠,要么就使用弹体预制破片,爆炸后会出现大量钢珠和弹片,威力自然很强。

而69式莫名其妙采用老式铸铁弹体,爆炸后仅能产生220个破片,分布还不太均匀,经常出现弹片盲区。

也就是,明明敌人士兵在跳雷杀伤范围内却毫发无伤。

而美军在二战期间粗制滥造的M2跳雷,也有15米的杀伤半径。

至于战后的M16型大号跳雷爆炸后,弹片高达600多个,杀伤半径为50米。

另外,69式的结构也颇为复杂,制造难度很大,使用起来还非常不方便。

69式可以采用踩踏和绊发两种方式引爆,部署起来的操作都比较繁琐,比如需要首先安装起爆管。

更有甚者,69式弹体上没有踩踏引爆的装置,必须埋设时额外设置一个压板。

而西方的同类跳雷,就是弹体上有类似于尖刺的金属小棒,敌兵踩中以后就会爆炸,根本不需要设置甚至什么压板。

而且69式埋设时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总之性能上颇为过时。

相比起来,72式反步兵跳雷就先进太多了。

它借鉴了苏联先进地雷技术,首先增加了威力。

72式反步兵跳雷爆炸后,抛射药飞到0.5米到2米高度爆炸,将650枚钢珠发射出去,杀伤半径为14米。

在直径28米的原型区域的敌人,非死即伤。由此,72式的杀伤半径从11米增加到14米,也不存在杀伤盲区,威力明显增强。

另外,72式跳雷使用也非常简单。它不需要再安装起爆管,起爆管就安装在地雷上。

部署72式跳雷时,只需要一手捏住击发机构,一手将击发机构上的螺帽拧动到位,挤碎溶剂瓶,经过一段时间后,保险片被溶解,地雷即进入战斗状态。

整个操作非常简单,安全性还很高。

72式跳雷弹体就有金属棒,一旦敌人士兵踩踏到金属棒,地雷立即爆炸,不需要再设置什么麻烦的压板。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名称都是72式,但72式反步兵地雷是一个圆饼外形,72式跳雷则是圆柱体外形,双方的结构和设计理念也完全不同,不是一种地雷。

性能再优秀,也是杀人的凶器!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4 阅读:487
评论列表
  • 2024-03-09 23:31

    跳雷还有一个起到防御地域的报警铃作用,大面积布设跳雷,伴以阔剑地雷的话,该方向和区域基本不需要哨兵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