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枭总统诺列加:美国培养的“疯狗”,最终却因反美遭遇跨境抓捕

文史砖家 2024-05-03 21:03:12

文|格瓦拉同志

美国一直视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为自己的“禁脔”,不仅容不得其他大国染指,还严禁该区域内出现反美势力,一经发现,便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予以铲除。两百多年来,该区域内被美国推翻的国家首脑有很多,其中,号称“毒枭总统”的巴拿马军政府首脑曼努埃尔·安东尼奥·诺列加·莫雷纳堪称典型。

诺列加,1934年出生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的一个贫困工人家庭,由于父母毫无责任心,年仅5岁便被遗弃在孤儿院。尽管童年非常不幸,但诺列加并未就此自暴自弃,而是拼命抓住任何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还在上高中时,诺列加便在日记中立下远大抱负,称“将来有一日,我要成为巴拿马的总统”,紧接着又写到“当选后,我的第一志愿是驱逐美国人”。

诺列加上高中时便立志要做总统

高中毕业后,诺列加如愿以偿地考入国内最好的大学-巴拿马大学就读,在校期间以思想激进著称,经常为学生报《教育报》的“更新与死亡”专栏撰稿,抨击腐朽的政府,并以学生领导人的身份出席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在此期间,诺列加对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日益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宣传、鼓动才能,为他日后在政坛大展拳脚奠定深厚的基础。

1954年,年仅20岁的诺列加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并以留学生的身份赴秘鲁乔里奥斯军事学院学习,攻读军事工程专业。正是在秘鲁期间,诺列加的才华、野心被美国中情局驻利马(秘鲁首都)站的站长看中,被其吸收为在编的情报员,负责收集中美洲反美组织及其活动的信息。从日后的解密档案来看,诺列加的表现相当出色,因而深受中情局高层的青睐,为其日后借助美国上台埋下伏笔。

诺列加早在秘鲁留学时便被中情局收编

学成归国后,诺列加转入国民警卫队,并晋升为上尉。在此期间,诺列加与青年军官托里霍斯等人结成挚友,并在军中秘密从事反对腐朽政府的活动。20世纪60年代初,诺列加曾以巴拿马军官身份前往台湾政工干校“远朋班”接受训练,1966年又前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布雷格堡接受心理战训练。学成回国后,诺列加连获晋升,逐渐攀升到国民警卫队中高级领导职务。

1968年10月1日,阿里亚斯第3度就任巴拿马总统,此君上台伊始便想罢黜掌控国民警卫队的托里霍斯,以此建立独裁统治。然而,托里霍斯不甘就范,在阿里亚斯采取行动前“先下手为强”,和亲信诺列加等人发动军事政变,迫使阿里亚斯带着他的政府部长们和本党议员躲到美国人控制的运河区里避难。此时,距离阿里亚斯宣誓就职仅10天而已。

诺列加的亲密战友兼“贵人”托里霍斯

推翻阿里亚斯后,托里霍斯捧出皮尼利亚做临时总统,并自封为国民警卫队总司令,执掌巴拿马军政大权。由此,巴拿马进入长达21年的军政府统治时期,国民警卫队总司令扮演着实际上的统治者角色,形同“太上总统”,而历任总统则无异于傀儡。托里霍斯执政期间,对亲密战友诺列加委以重任,并提升他为陆军中校、国民警卫队情报局长,使后者在军中的地位不断攀升。

1981年7月31日,托里霍斯在军事视察时因飞机失事罹难,享年52岁。托里霍斯死后,巴拿马出现权力真空,诺列加等最高司令部成员决定轮流执政。然而,1983年8月,在美国政府的暗中支持下,诺列加却发动军事政变,迫使任期未满的国民警卫队总司令帕雷德斯退休,由自己取而代之。

诺列加通过政变上台,在巴拿马实行军事独裁

诺列加上台后,将国民警卫队改组为国防军,同时控制议会、操纵政府,由此建立起独裁统治。然而,巴拿马民众此时早已厌倦了军政府的独裁统治,要求“还政于民”的呼声日趋高涨,并通过各种方式来对抗诺列加。对此,诺列加打着“清楚腐败和颠覆活动”的旗号,大肆迫害反对军政府的民主进步人士,强行取缔工会,并对左翼游击队、罢工工人等进行残酷镇压,俨然一条“疯狗”。

诺列加的上台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而后者在上任之初也颇能“知恩图报”,为中情局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由此得到对方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这也是他得以维持独裁统治、镇压民主运动的底气所在。然而,诺列加跟美国人的“蜜月期”并没有持续多久,仅仅两年过后,双方便因巴拿马总统巴尔莱塔“被辞职”、诺列加参与大规模贩毒、围攻美国使馆等事件反目成仇。

诺列加上台后跟美国反目并大肆鼓动反美活动

巴尔莱塔虽然是诺列加捧出来的傀儡总统,但对军政府的独裁统治颇有怨言,并且力主调查一位知名反对派人士被谋杀案件,由此触怒诺列加,被后者威逼着辞职,由第一副总统德尔瓦列接任。不过,巴尔莱塔虽然只是诺列加的“操线木偶”,但毕竟是通过公开选举的方式上台,诺列加这样做,有罔顾民意之嫌,所以激起国内许多政界人士的不满,使政局日益动荡。

对于诺列加肆意践踏民主的做法,美国政府非常不满,开始削减对巴拿马的经济援助,并对诺列加军政府施压,要求限制国防军的政治作用。没想到,诺列加根本不给美国“主子”面子,反而用巴拿马运河做文章,断然拒绝里根政府提出的延期撤军、续租运河等要求,声称美军必须按期在1999年底前全部撤走,并将运河主权全部交给巴拿马政府。

诺列加的强硬姿态,在美国看来无异于背叛

除此之外,美国中情局还发现,诺列加长期跟以麦德林黑帮为首的哥伦比亚贩毒集团勾结,将数量惊人的毒品伪装成货物从巴拿马过境,然后运往美国进行销售。据保守估计,诺列加每年能从毒品交易中获利几千万美元,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对于诺列加参与贩毒的举动,美国里根政府相当愤怒,曾通过中情局高层对其进行警告,但诺列加对此置若罔闻。

诺列加肆意践踏民主、大肆贩毒,加之在运河问题上采取强硬姿态,日益引起美国“主子”的不满。对此,里根总统在多个场合抨击诺列加,要求他还政于民,以解决巴拿马国内的政治僵局。对此,诺列加不仅强硬拒绝,并且还煽动大量支持者在1987年6月30日袭击美国大使馆,造成严重的外交事件。在这种情况下,里根政府决定推翻诺列加,一劳永逸地清楚祸患。

里根决定铲除诺列加军政府

为了将诺列加拉下马,美国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从1986年开始,美国向世界大力宣传诺列加参加走私贩毒、谋杀政敌和大选舞弊等丑行,为跨国抓捕他制造舆论环境。巴尔莱塔被迫辞职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巴拿马国内掀起一场大规模的“倒诺运动”。等到1988年时,美国司法部正式以“走私贩毒”的罪名起诉诺列加,要求政府派军强拿其归案,从而为美国的军事行动提供法理基础。

对于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诺列加采取强硬对抗的姿态。1989年5月,诺列加悍然推翻大选结果,并将率领支持者进行抗议的当选总统恩达拉打成重伤,由此招致美国经济制裁、外交诱逼、军事威胁。对此,诺列加毫不示弱,而是在当年12月自封为总统,并宣布与美国进入“战争状态”。不久,又发生巴拿马士兵袭击美国驻军事件,造成美军一死一伤,这一流血事件无疑为美国入侵巴拿马提供绝佳的借口。

在巴拿马作战的美军士兵

1989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老布什以保护美国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由,签发代号为“正义事业”的军事行动,派出2.4万名美军对巴拿马发动突袭。美军的进展异常神速,仅用10多个小时便摧毁巴拿马国防军主力,并迫使诺列加逃往梵蒂冈使馆避难。加上后续“扫尾”阶段,美军在巴拿马的战事共持续15天,用阵亡23人、伤324人的微小代价,彻底控制该国。

美军虽然征服巴拿马,但诺列加却躲进外国使馆寻求庇护,如何将他抓捕归案成为难题。对此,美国一方面向罗马教廷施加压力,一方面向诺列加展开心理战,每天用几十个高音喇叭在梵蒂冈使馆喊话,要求诺列加投降,而一首名为“无处可逃”的乐曲更是24小时不间断地直对着诺列加住的小屋滚动播放。1990年1月3日,经过9天的煎熬和教廷使节的劝说,诺列加终于走出使馆向美军投降。

被判刑的诺列加

诺列加投降后,被占领军押往美国受审。1992年,美国迈阿密联邦法院做出终裁,判处诺列加入狱40年。虽然被判重刑,但诺列加在美国监狱中仅服刑15年,便于2007年获释出狱。然而,仅过了3年,诺列加又因“洗钱”的罪名,被引渡至法国并获刑7年。诺列加在法国服刑1年后,又被巴拿马引渡回国,并以软禁形式在住所服刑。2017年5月29日,诺列加病死在医院,享年83岁。

参考书目

1.易水寒:《“正义事业行动”-美军入侵巴拿马纪实》,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2.马平:《世界百年战争全景:世纪末局部战争大参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版。

3.张鹏、曹萌:《巴拿马简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0 阅读:6

文史砖家

简介:帮助你打开脑洞,换个姿势读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