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明朝唯一葬身火海的皇后,死后242年才得尊号,儿子被囚55年

雍亲王府王妃 2024-04-06 12:18:06

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将自己24个长大成人的儿子全部封为藩王,就藩封地。没有皇帝的允许不得随意离开自己的封地,而且不得随意回京。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皇明祖训》中还有这样一条: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若是朝中有奸臣的话,藩王是可以率兵“清君侧”的。

洪武三十一年71岁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病逝,而太祖亲自册封的皇太孙便名正言顺地坐到了皇位上。建文帝在做皇太孙时便对各位被封藩王的叔叔很是忌惮,尤其是最为年长的燕王朱棣(除了太子朱标病逝外,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棢都在朱元璋之前病逝)。

所以建文帝登基后便与心腹齐泰、黄子澄商量如何削藩之事,最终建文帝听取了黄子澄的建议:先将几位与燕王朱棣关系不错的藩王先削掉,等燕王无人襄助时再除掉燕王。

正因为黄子澄的“鼎力相助”,让朱棣有了准备起兵的时间。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在北平正式起兵,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而朝中的奸臣便是帮建文帝出谋划策的黄子澄与齐泰,虽然建文帝是举整个大明王朝之力,但仍旧败给了燕王。建文四年六月,历经四年的靖难之役终于以朱棣率领燕军进入南京城而结束。

建文帝很清楚自己已经等不来援军,但他又不想受辱,所以便一把火烧了皇宫,而自己则是不知所踪。据说朱棣在进入皇宫后,便赶紧派人找寻建文帝的下落,结果找到了马皇后的尸体,但是朱棣将其指认为建文帝的尸体,便对着尸体哭:

傻小子,你这是何苦啊!

紧接着朱棣便按照皇帝的规格下葬了建文帝,让世人相信建文帝已经死在了大火之中,而自己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继位。至于建文帝究竟有没有逃走已经成为千古之谜,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建文帝的皇后马氏确实已经葬身火海。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看看:最终葬身火海的马皇后,在大明王朝初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01 太祖亲选的皇太孙妃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后,为自己的儿子挑选王妃,或者为自己的女儿挑选夫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出身功勋之家。这既是不想要委屈自己的儿子与女儿,也是在与功臣之家联姻,毕竟这些开国功臣都是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太祖也不想委屈了他们;当然这也是太祖皇帝让这些功臣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一种策略。

但了解朱元璋的应该知道,朱元璋在皇位上31年的时间,先后发动胡惟庸案与蓝玉案,牵连四万多人被杀。其中不乏开国功臣、功臣之后以及功臣的亲家,在此之后,不管是皇后、太子妃、妃嫔还是公主的额驸,大多出身都不高。

比如朱棣嫡长子、亲自册封的皇太子朱高炽的发妻张氏,父亲张麟只是一个小小的指挥使

再比如朱棣的嫡长孙、亲自册封的皇太孙朱瞻基的发妻胡善祥,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锦衣卫百户,因女儿被封皇太孙妃的缘故,而被升为光禄寺少卿一职。

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次子,生母原先是太子朱标的侧妃,在太子妃常氏病逝后,吕氏被扶正为太子妃,朱允炆便有了嫡子的身份。常氏病逝后四年,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也病逝,如此一来朱允炆便成为名副其实的嫡长子。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此时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已经65岁。失去嫡长子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着实悲痛不已,但对太祖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确定新的皇储人选。毕竟已经年老的朱元璋也不确定自己能在皇位上坐多久,所以太祖便召集群臣在东阁门商量要将谁立为皇储,但突然想到嫡长子朱标,伤心难过,便哭了起来。

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向太祖建议:让嫡孙承袭皇位。

《明史·刘三吾列传》:“皇孙世嫡承统,礼也”

朱标所有的儿子都是嫡子,只是并非一母所生。其中最为年长的便是次子朱允炆,虽然朱允炆不是太祖皇帝最满意的皇孙,但朱允炆在父亲朱标病重的时候衣不解带的伺候,如此有孝心让太祖颇为满意,也相信有孝心的孙儿能够成为仁德的皇帝。

所以便听取刘三吾的建议,将年仅15岁的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洪武二十八年,太祖皇帝为皇太孙挑选了一位皇太孙妃,是光禄寺卿马全的女儿马氏(跟朱元璋的发妻马氏并非亲戚关系)。光禄寺卿在明朝只是一个四品官,可见太祖并非是想让马氏的娘家帮衬太孙坐稳皇位,而是在防止外戚势力过大,影响到皇权。

对于太祖而言,太孙妃,也就是未来的皇后,不需要娘家的地位有多高,只需要太孙妃能够德才兼备,母仪天下即可。

这年马氏嫁给朱允炆,被册封为太孙妃。

朱允炆还是比较喜欢马氏的,毕竟是皇祖为自己挑选的太孙妃,朱允炆因为仁孝而被打动了皇祖,被立为皇太孙。平日里宽仁待下,自然对待自己的发妻也是举案齐眉、礼敬有加。马氏与朱允炆的年龄相仿,温柔贤淑,平日里很是悉心地照料夫君的饮食起居。

贤妻如此,朱允炆又怎么不宠爱呢?

当然马氏也很清楚,即便是皇太孙再宠爱自己,也不如生下嫡子让自己的地位来的稳固。而马氏的肚子确实也很争气,在成为太孙妃的次年便生下了嫡长子朱文奎。

有了嫡长子,马氏的地位自然是十分稳固。

02 葬身火海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登基坐到了皇位上,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将生母吕氏尊为皇太后,发妻马氏封为皇后。关于建文帝的后宫,历史中记载的非常少,只记载了马皇后一人。就连建文帝仅有的两个儿子,也都是马皇后所生。

当然这跟建文帝仅在皇位上四年也有关系,毕竟自建文帝登基便开始削藩,登基次年发生了靖难之役,建文帝并非沉迷女色之人,再加上皇叔燕王威胁到了自己的皇位,又怎么会有心思充实后宫呢?

在建文帝册封马氏为皇后的同时,还将嫡长子、年仅3岁的朱文奎封为皇太子。

建文三年,马皇后再生一子,为建文帝第二子朱文圭。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率兵进入南京城,马皇后死在了大火之中;而建文帝与皇太子朱文奎则是不知所踪,可能有人会说:若是建文帝若当真带着嫡长子朱文奎逃走的话,为何不带着皇后一起呢?毕竟是陪伴自己多年的发妻。

或许建文帝真的想要带走发妻吧,但面对已经进入南京城的燕军,建文帝与儿子朱文奎想要逃走都很难,更何况最常见的说法是建文帝是打扮成僧人的模样逃走,如何能带一女子呢?

马氏既深爱自己的丈夫与儿子,自然不想成为累赘;更何况幼子朱文奎尚且不足两岁,又如何能跟随一起逃命呢?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假设,但可以肯定的是皇太子朱文奎确实跟自己的父亲建文帝一样不知所踪。还有一种说法是:皇太子朱文奎并未逃走,而是被朱棣处死了。毕竟朱棣打的是“清君侧”的名义造反,哪怕是建文帝已经葬身火海,还有皇太子朱文奎在,按照祖宗成法,自然是朱文奎为新帝。朱棣想要坐到皇位上,便留不得朱文奎。

不管是朱文奎跟随父亲逃走还是已经被朱棣处死,都已经消失,年仅7岁。

据说在嫡长曾孙朱文奎出生的时候,太祖说了这样一句话:

“日月皆终,大凶之象。”

所以对嫡长曾孙的出生,太祖并不是很高兴。

03儿子被囚55年之久

建文帝、皇太子朱文奎、马皇后都已经消失,唯一剩下的便是马皇后所生的次子朱文圭。这一年,朱文圭尚且不足两岁而已,并不只发生了什么,更不知自己的父亲、母亲与长兄已经消失,更不知自己身为大明王朝第二位皇帝的皇子,很快便成为叔祖朱棣的阶下囚。

朱文圭落入朱棣之手,朱棣将其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广安宫,人称“建庶人”。

就这样朱文圭从高贵的皇子,沦为没有自由的庶人。

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朱文圭都过着被囚禁的生活。一直到英宗朱祁镇重新坐到皇位上后,朱文圭才得自由。

但朱祁镇为何敢“违背”曾祖的意思,将建文帝之后放归自由呢?

其实这跟朱祁镇的遭遇有关系,朱祁镇是朱棣的嫡曾孙,年仅9岁登基。因为朱祁镇年幼,朝政之事都是由张太皇太后(仁宗的皇后张氏)以及“三杨(杨荣、杨溥与杨士奇)”主持;正统八年朱祁镇17岁,正式开始亲政。而朱祁镇十分宠信宦官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甚至朱祁镇还听从王振的建议,在瓦剌大军不断侵扰大明边陲时,御驾亲征瓦剌。

结果朱祁镇与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朱祁镇也被瓦剌人活捉,并且在瓦剌待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回到大明。然而在朱祁镇被俘后,为了不让瓦剌人得寸进尺,朝臣们便商议让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坐到皇位上。虽然一开始朱祁钰并不觊觎皇位,甚至还很不情愿坐到皇位上。

但是在皇位坐得时间久了,便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哪怕是哥哥朱祁镇重新回到京城,朱祁钰也没有让位的意思,甚至将哥哥囚禁与南宫。

虽然朱祁镇与皇后钱氏不得自由,但朱祁钰仍旧不放心,先是将朱祁镇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废掉,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封为太子,紧接着便是对朱祁镇百般为难,让朱祁镇在南宫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朱见济在立为太子的次年便病逝了,之后朱祁钰虽然沉迷女色但并未再生下儿子,而且身体越来越差。在朱祁钰病重时,朱祁镇发动南宫之变,重新坐到了皇位上。

重坐皇位的朱祁镇想到自己之前被囚禁的经历,便开始怜悯已经被囚禁长达55年之久的“建庶人”,但是身边人认为不可,便劝说朱祁镇不要如此。但是英宗说:

“有天命者,任自为之。”

大学士李贤称赞朱祁镇:皇上有尧舜之心。

朱祁镇便将此事上奏太后,得到太后准许后,便下旨放归“建庶人”自由。

天顺元年(1457年)朱祁镇下旨内大臣牛玉柱,亲自前去将“建庶人”放出来,同“建庶人”一起放归自由的还有“吴庶人”(建文帝异母弟吴王朱允熥的儿子)。放归自由的“建庶人”与“吴庶人”不仅可以自由出入凤阳,而且还可以婚娶。朱祁镇赏赐其守门人二十人,婢女妾室十多人。此时的朱文圭可以说,虽然还是庶人的身份,但无需事事亲力亲为。

然而已经被囚55年的朱文圭,被放出来时已经57岁,连牛马都不认得,自然不适应放归自由的生活。没多久便病逝了,好在朱文圭虽不得自由,但是有后人留下。

成化三年(1467年),朱文圭去世十年后,南京司礼太监覃包等人上奏宪宗朱见深:建庶人与吴庶人两家十八口人,衣料短缺,所以有五人去世了;两家所买的六位奴隶也是衣服短缺。宪宗便下旨,让工部供给。

朱文圭及其后人统称为“建庶人”,吴王朱允熥后人统称为“吴庶人”。

可见此时的“建庶人”以及“吴庶人”已经有了买奴隶的自由,这年十月,淮扬巡抚上奏宪宗:重新将建庶人与吴庶人看守起来,宪宗并没有答应。

到了弘治年间,布衣缪恭请求明孝宗将朱文圭的后人封为藩王,来告慰懿文太子朱标。此事被通政司得知后,便将缪恭直接抓了起来。孝宗得知后,便下旨将缪恭给放了。

虽然朱文圭后人已经得到了自由,但是作为建文帝的后人再被封王已经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朱棣是取代侄儿建文帝坐到了皇位上,朱棣的后人又怎么敢违背先祖朱棣的意愿将建文帝的后人封王呢?

结语

俗语有云:成王败寇!

虽然朱棣是抢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但是作为靖难之役的胜利者,朱棣自然便掌握了主导。他不承认建文帝地位的合法性,所以在他登基后将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改为了洪武三十二年到洪武三十五年,将自己当成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如此一来便名正言顺。

自然建文帝便没有庙号与谥号,作为建文帝的皇后,马氏自然也不会得到追封。

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都是朱棣的后代,自然也不会追封马皇后与建文帝。

一直到崇祯帝自缢煤山之后,南明弘光帝才将建文帝追谥为让皇帝,庙号为:惠宗。而马氏则是追谥为“孝愍让皇后”,这一年,马氏已经去世242年之久,才得到了尊号。

其实最可怜的并非是马皇后,也不是7岁便消失的朱文奎,而是马皇后所生的幼子朱文圭。被囚禁长达55年的时间,重归自由后更是连牛马都不识。若不是英宗朱祁镇的缘故,或许朱文圭至死都不会被放出来。

但好在朱文圭有后人留下,让建文帝一脉得以有血脉延续。

0 阅读:344
评论列表
  • 2024-04-09 15:57

    葬身火海的有建文的妈妈老婆,嘉靖的方皇后

雍亲王府王妃

简介: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读历史书,更喜欢畅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