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儿子都36岁了,今天才知道原来他俩才是夫妻,现实比剧里还甜!和妻子同一天生日,太幸福!

海棠果说剧 2024-03-03 22:48:14

江德福退休后带着安杰、亚菲去看望丛校长夫妇,两位老领导都已经头发花白。

杨书记在经过提醒后还能认出他们,丛校长却已经脑袋不清楚,人都无法认出,只重复说:不剃头!不剃头!

这三个字隐晦地揭示了那个时期的悲剧,也让无数人泪目。

“老戏骨”杨立新把丛校长这个人物塑造得很成功。

他曾说:演自己容易,塑造人物难。

可他却在影视剧、话剧舞台上塑造了的无数形象生动的人物。

因为不管多小的角色,他都是一样对待,努力琢磨,一心一意演好。

杨立新有四个“一”:一个妻子,一个儿子,在一个单位干了一辈子。

他的始终如一,成就了事业与爱情。

如今他的儿子杨玏都36岁了,今天才知道原来他与妻子的感情,比剧里还甜!两人还是同一天生日,太幸福了!

1

1957年,杨立新出生在北京南城,他还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哥哥。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有钱都买不到东西,何况是并不宽裕的杨家?

所以,小的时候他帮父母打醋时都忍不住想要喝两口,因为嘴里什么味都没有。

虽然生活条件并不好,但艺术熏陶却不少,因为他家的边上便是戏院,再加上母亲也爱听戏,他从小就听了不少戏。

1975年,17岁的杨立新正在读高中,这时他的父亲已经病了一年多。

有一天他偶然看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招学员的消息,而且每个月有18元的伙食补助,于是他决定报考。

他很顺利地通过考核,父亲在这年的3月因病去世,此后,他便是家里的顶梁柱。

他骑自行车回武清老家埋了父亲的骨灰,4月初便扛起行李到北京人艺报道。

杨立新到人艺学习工作,起初并不是因为他志在话剧,而是为了生计。

成为剧院的学员,便避免了上山下乡。

他对话剧舞台的感情,还是要在3、4年以后,感受到话剧的震憾与意义后,才算真正爱上话剧。

恢复高考后,杨立新有过去中戏读大学的念头,但最终因毕业后不一定能回到人艺而放弃。

从此他以人艺为家,这一待就是近50年。

他是国家一级演员,得过话剧界最高奖——梅花奖。

如今已经退休的他仍活跃在荧幕前,导演、参演话剧,客串影视剧的角色,乐此不疲。

稻盛和夫说过: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坚持不懈;

只要你坚持这样做,就能造就优秀的人格,而且会让你的人生开出美丽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杨立新不光事业有所成,婚姻家庭也很幸福。

2

杨立新与妻子是由双方的老师介绍认识,当时,两个人都已经参加工作。

一个是话剧演员,一个是做珠宝翠钻研究。

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但不妨碍两颗年轻的心靠近,而且很有缘分的是,两个人的阴历生日是同一天。

相处一年不到,他们便决定走进婚姻、往后余生共同生活。

当年,妻子的工资收入要比杨立新高。

订婚结婚时,彩礼他一分没出,丈母娘反而还给他新做了一身毛料的衣裳。

婚后,他和妻子同住在丈人所属部队的大院里,因为人艺当时还没有给杨立新分宿舍。

在他一穷二白时,妻子一家都能不不嫌弃他,这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你们愿意在我一穷二白时相信我,我必将不会辜负你们。

杨立新做到了,结婚40年来零绯闻,是一个爱妻子、爱儿子的好男人。

儿子杨玏在爸爸的熏陶下,也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英国读高中时便下定决心要学戏剧,如今36岁的他也是一名资深男演员。

只有好的家庭氛围,才能培养出自信、阳光、有担当的孩子。

3

杨立新与妻子之所以能40年如一日的相爱,离不开他们的用心经营。

一、他们在婚姻中的分工明确。

杨立新负责做晚饭,妻子负责接孩子,到家后三个人一起吃饭,吃完饭后,他去化妆演话剧,妻子则负责家务与孩子。

教育孩子上,妻子唱红脸,他则负责唱白脸。

二、两人互相体谅

妻子很会处理婆媳关系,每次去看望婆婆,她都会提醒丈夫要记得备一些礼物;

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则说不用买了,因为是自己爸妈,不会挑自己的理。

杨立新明白妻子的用心,对妻子、岳父母也是非常感恩。

三、有属于自己的小浪漫

刚结婚时,杨立新与妻子口袋里一共只有6、700元,但两个人还是穷游了上海,而且玩得还很开心。

日常生活中,虽没有刻意准备的浪漫,但杨立新在镜头前经常会提起妻子,他把妻子的好、两人间的趣事都记在心上。

玛格丽特·米歇尔在《乱世佳人》中说过:要使婚姻成功,光有爱是不够的。

每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都是在夫妻双方的爱与智慧下才得以保持。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