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炮战前,毛主席问道:炮弹会不会打死美国人?叶飞:无法避免

初雪谈历史 2023-02-24 06:35:02

“厦门金门门对门”,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的厦门大嶝岛,与金门最近相距不过两千米,鸡犬之声可以相闻。

在历史上,这两个地方属于同一个县管辖,而且金门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有这么一句话:“攻台必先攻金,守台必先守金”,民族英雄郑成功在350多年前率领25000多名水师从金门料罗湾扬帆出海,经澎湖、横渡海峡,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来,康熙出兵收复台湾也是遵循此例。

蒋介石撤往台湾后,就牢牢守住金门,作为自己的屏障。

1958年8月23日至1959年1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与金门岛上的国民党驻军展开了长达四个多月的大规模炮战,在北戴河,在中南海,毛主席笑看海峡风云,以极其睿智的全局战略成功地驾驭了这场战争。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困守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羽翼保护之下,又做起了“反攻”的美梦,到1958年上半年,蒋介石在金门、马祖等地部署的军队多达十万人,占台湾部队总数的三分之一,此外,国民党军还以金门、马祖为基地,加强了对我国海岸线一带的骚扰。

1958年7月15日,美英两国军队突然入侵中东,同时还宣布它在远东地区的陆海空军进入戒备装备,等待数年的蒋介石大喜过望,认为自己梦寐以求的“反攻”机会终于到来。7月17日,蒋介石下令台湾军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接着,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赶赴金门、马祖视察。

18日晚,毛主席紧急召集了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以及海军司令员肖劲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人开会,布置炮击金门的任务。

毛主席对参会众人说道:“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美斗争,不仅仅是道义上要声援,而且还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金门和马祖是中国的领土,打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是中国的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对帝国主义也有牵制作用。”

毛主席明确指示,要以地面炮兵实施主要打击,准备打两到三个月,以两个空军师于炮击同时或稍后,转场南下,分别进驻汕头、连城,为了打好这场战役,毛主席还钦点了已经脱下军装、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叶飞上将具体指挥这场规模空前的炮战。

第二天,彭德怀传达了毛主席的决定,根据当前动向,准备对金门实施大规模炮击,红色保密电话直通福州军区,将正在闽南组织抗洪救灾的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叶飞上将紧急召回。

在电话中,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传达了中央军委关于炮击金门的决策,并指名要他指挥,叶飞有些纳闷,问道:“新的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同志已经到任,理应由他……”

叶飞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王尚荣打断了:“你是毛主席亲自点的将,你要立即飞来北戴河面见毛主席!”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彭德怀要求空军于7月27日进入福建,随后,空军完成紧急战斗转场,进入福建前线与国民党空军作战,夺取了福建上空的制空权。

东海舰队也奉命抽调了海岸炮兵和鱼雷艇、护卫舰等进入福建参战,在无法航渡通过金门料罗湾海域的情况下,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亲自组织,先将舰艇分解成部件,装上火车运到厦门。

专列抵达厦门后,所有部件卸车后秘密复原组装,入夜后才开往各军港码头,这一隐蔽措施非常成功,台湾的情报部门对此一无所知,至此,解放军495门大炮、80余艘舰艇、200多架飞机和五个高射炮师,陈兵福建前线。

一切准备就绪后,原定于7月25日开始的炮击却因为毛主席改变主意被推迟了,此后又几经变动。

原来,毛主席改变攻击时间是为了捕捉最佳战机,7月27日,毛主席致电彭德怀和刚接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时指出,打金门停止若干天较适宜,待彼方无理进攻,再行反攻,况且中东问题的解决要有时间。

正当毛主席集中精力思考台湾海峡的军事斗争问题时,福建前线炮兵在毛主席“不打无把握之仗”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于8月上旬完成了集结和展开,全部进入阵地。

整个炮兵阵地呈现半弧形,从角尾到厦门、大嶝、小嶝,到泉州湾的围头,长达三十多公里,大金门、小金门及其所有港口、海面都处于解放军的远程火炮射程之内,一切作战准备就绪,只等毛主席和党中央余生零下,即可进行炮击。

8月17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上,做出了炮击金门的最终决定,18日,毛主席致电彭德怀,亲自部署对金门的炮击,其方针是八个字:“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办法是只打金门,不针对台湾。

毛主席考虑的是并不像因为炮击金门而引起中美之战,也尽量避免和美国人直接交锋,毛主席说:“我们打金门,这是在整家法,这是我们国内自己的事,当然台湾也是我们的领土,但那地方有美国兵,那我还是暂时不去。”

8月20日,毛主席下了最后的决心,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实施猛烈的打击。

21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召见了福建前线指挥员叶飞上将,叶飞向毛主席详细地汇报了炮击金门的炮兵数量、部署以及实施突袭的打法。

毛主席听完后,突然问叶飞:“你用这么多的炮弹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呢?”

原来当时的美国军事顾问都进入了国民党军中,配属到了营一级,面对毛主席的发问,叶飞表示:无法避免。

毛主席听后罕见地沉默了,如果只打国民党军那就是中国人的家务事,但如果打死了美国人,就可能会引起其他问题,但他决心已定,炮击金门宛如箭在弦上,于是,毛主席坚定地说道:“那就打吧!”

8月22日,毛主席对彭德怀、叶飞等人说:“按照你们原定的计划打!”同时,毛主席还指示炮击金门,但不打马祖,只是将金门孤立起来,炮击一段时间后,对方很可能会从金门、马祖撤兵,或无法撤兵而作最后的挣扎,视情况而定。

之后,毛主席又让叶飞留在北戴河参与指挥,为此还专门开通了一条从福建前线通往叶飞在北戴河住处的专用电话线,以便叶飞能和前线紧密联系,叶飞再将情况随时汇报给毛主席。

8月23日傍晚,我军炮击金门的战斗开始,福建前线总指挥部下达了17时30分炮击金门的作战命令,霎时,海军参战各部队协同陆军炮群对金门诸岛一齐开火,炮声震耳欲聋,其火力之猛烈,为二战之后之最。顷刻间,金门就陷入了滚滚浓烟之中,国民党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当天下午17点左右,金门守军司令部正召集官兵利用聚餐的形式听俞大维训话,聚餐会一散,金门防守司令胡琏就陪同俞大维步行回司令部,金门防守副司令赵家骧、章杰和澎湖防卫副司令吉星文三人正站在翠谷湖畔的桥头上闲聊,一群炮弹呼啸而来,赵家骧三人当场结伴共赴黄泉。

胡琏听到炮声后,撇下俞大维匆忙赶回司令部,向守岛炮兵下令还击,哪知全岛的通信指挥线路全被摧毁,他只能用无线电发号施令,并向台湾告急,三十分钟后,金门炮兵才开始还击。

当天下午,国民党海军在料罗湾海面上停泊了17艘舰艇,其中“台生”号和“中海”号两艘大型运输舰先后中弹搁浅。

17点40分,天色渐黑,我军六艘鱼雷艇在快艇大队参谋长张逸民的率领下,悄然驶出,很快就发现了中弹的“台生”号和“中海”号,直到相距180米,敌军才发现了我军鱼雷艇,连忙开炮射击,但为时已晚。

我军鱼雷艇直扑“台生”号和“中海”号,张逸民沉着冷静指挥大家放近了再打,直到相距90米时,才放出鱼雷,“中海”号遭受重创,“台生”号被炸开了两个大洞,逐渐下沉。

在持续的两个小时炮击中,国民党军被打死了六百多人,其中还有两个美国顾问。

在毛主席看来,这次炮击属于“火力侦察”性质,他说,炮击的目的不是要侦察蒋介石的部署,而是要侦察美国人的决心,考验美国人的决心。

果然,金门的炮声震动了美国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以为解放军要跨海作战,连忙将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一半舰艇调到台湾海峡与第七舰队会合,同时也将注意力从中东地区转移到远东地区,如此一来,中东形势有所缓和。

美国虽然将舰队调往台湾海峡,但却害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交手,毕竟数年前的那场战争还历历在目,他们也不敢轻易开战。

从9月1日起,国民党每天出动一百多架飞机以换人不换机的方法,昼夜不停地向金门岛空投物资,但在我军空军的打击下,事倍功半,每天仅能投放补给品171吨,无法保证岛上13万军民的生存,胡琏也一直向蒋介石发去求救电报。

蒋介石被毛主席的决心吓了一跳,他致电美国,希望对方能协防金门、马祖,但美国人拒绝明确表态,只同意为对方的补给线护航。

鉴于美国舰队直接参与护航,毛主席敏锐地意识到可以就领海权问题和美国做一做文章。为此,他专门召开了一次国际法专家会议,讨论将中国大陆领海线从3海里扩大至12海里,以迫使美国军舰不敢靠近属于中国领海的金门岛。

虽然与会的专家们大多都拘泥于西方国家通行的国际法,主张中国也要实行3海里的领海线,以避免战争的危险,但毛主席还是拍板决定,将中国的领海线扩大到12海里。

9月3日夜,毛主席突然提出,福建前线自9月4日起停止炮击三天。第二天,持续了整整十天的炮火声骤然消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中国的领海线为12海里,一时间引起了强烈反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马上发表声明,宣称要对中国使用武力,还扬言说要使用原子弹。

面对美国的战争讹诈和咄咄逼人的态势,毛主席基于亚洲和远东形势的考虑,决定暂避锋芒。

9月7日,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黎玉玺和美军顾问亲自率领一支混合舰队向金门海域进发,我军发现海面上出现美国舰队,大感意外,由于我军没有开炮,使得美国军舰护航“成功”。

9月8日,国民党海军的“美乐”号和“美珍”号等四艘登陆舰在五艘美国军舰的护送下,再次驶向金门料罗湾海域,我军已经做好了炮击的准备,见有美舰混在其中,叶飞不敢贸然行事,向毛主席请示,王尚荣传到了毛主席的指示:“照打不误!”

叶飞唯恐有误,问道:“是不是连美舰一起打?”

电话那头说:“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我们不打美舰,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我们是否还击?”

电话里还是王尚荣的声音:“没有命令不准还击。”

叶飞以为听错了,继续问道:“我说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是否可以还击?”

王尚荣严肃地回答说:“毛主席命令不准还击。”

中午十二点,对方的混合编队抵达料罗湾港口,登陆舰在码头上卸运补给物资,美舰停在外海,叶飞立即指示开火,我军43个炮兵营和6个海岸炮连一齐开火,“美乐”号被击中起火,随后发生剧烈爆炸,舰体被炸成了两截,“美珍”号等三艘登陆舰也先后中弹,带伤慌忙逃往外海。

在厦门前线云顶岩观察所指挥战斗的叶飞将军正准备应付美舰参战,没想到美舰不仅没有开火,反而是退到了更远处的海面上,无动于衷地看着国民党军的舰艇遭受炮击。

金门守军立即向蒋介石报告情况,蒋介石急得连连发问:“美国军舰呢?”得到的回答是“美国军舰早都跑到更远处了。”

随后在11日和13日两天,叶飞继续指挥部队对国民党的运输舰队进行大规模炮击,美舰还是如8日那般无动于衷,只要解放军一开炮,他们就立即撤至更远的海面上。

通过炮击美军护航的国民党运输舰队,毛主席也摸清了美国的底牌,根据毛主席的建议,中共中央决定采取新的方针,即“边打边谈”,一方面继续对金门开炮,一方面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

在国际舆论的关注下,9月15日,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在金门的隆隆炮声中进行,会谈过程中,美国眼看玩弄阴谋不成,就武力恫吓,但我方寸步不让,态度非常强硬。

9月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声称,只要我方愿意在台湾海峡停火,他们就会劝蒋介石放弃金门和马祖。面对美国人的阴谋诡计,我方代表连连谴责。

10月1日,蒋介石发表声明称自己没有说过要从金门、马祖撤兵,言外之意就是杜勒斯说的不作数,两方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

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了对方的矛盾,他立即改变策略,决定先不夺取金门和马祖,不能让美国的阴谋得逞。

10月5日,毛主席指示福建前线指挥部,要求他们6号和7号暂停炮击,中央军委也根据毛主席的意图作出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新决策,10月6日,毛主席起草了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并将原定的暂停炮击两天延长到7天。

10月13日,国防部再次发布毛主席起草的命令,宣布对金门的炮击再停两周,强调这是对付美国人的,美国人不得在金门海域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

10月25日,毛主席再次以彭德怀的名义发表《再告台湾同胞书》,宣布此后我军单日打炮,双日不打,但仍以没有美国军舰护航为先决条件,同时宣告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美帝国主义必须从中国领土上撤出去。

炮击金门之战,历时41天,我军进行了4次海战和数十次岸炮攻击,击沉敌舰5艘,击伤各类舰艇27艘,毙敌600余人,我军鱼雷艇被击沉3艘,击伤1艘,2艘护卫舰受损,火炮被击毁3门,在对敌作战中取得了重大战果。

叶飞在总前指会议上说道:“炮击金门的重大胜利,是毛主席英明的决策。毛主席运筹帷幄,制敌于千里之外,金门炮战不仅灭了蒋军的志气,也声援了中东黎巴嫩人民的斗争,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

为了扩大蒋介石与美方的矛盾,表示金门并未“停火”,毛主席下令在11月3日和5日两天进行比较猛烈的炮击,到1959年1月7日,解放军炮兵再次集中重炮猛轰金门,以惩罚对方对我方滥施炮火的罪行,这也成了金门地区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炮战。

1月9日,中央军委指示福建前线部队:“今后单日不一定都开炮。”至此,金门炮战正式结束。

通过毛主席的运筹帷幄,金门炮战给了对方以“家法”的目的,极大地震慑了美国,也让他们明白,中国人的事情自己解决,外人插手就要做好“断手”的风险!

金门炮战距今已经六十多年了,再次回味这场炮战中,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仍觉得高屋建瓴、运筹帷幄,重温这段历史,学习和研究毛主席在这场战斗中的军事思想,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0 阅读:27

初雪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