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警惕“新星球大战计划”

秦安战略 2024-02-18 06:30:19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授权,“秦安战略”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牧之野”,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

满屏幕都在说sora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有点过?

不是说人工智能不重要,它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没有问题,如果不重要,我也不会一直都在追踪和了解它。

但是,把它摆在人类发展的一个什么位置、国家战略的定位是什么,投入精力如何,这并不是一件简单可以判断的事情。

它一定有个度。

忽视它,必然被时代抛弃,但如果过于耗散精力,则需要警惕有没有可能是“新星球大战计划”。

因为如今所有的信息渠道基本都是被垄断和带节奏的,而且,我们已经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综合战中,所有的事情,都不能简单从各自的领域去看。

就像昨天说的,俄罗斯说癌症疫苗快研究成功了,拜登说任期内解决癌症问题,都不在字面意思。

当然也包括科技。

Sora有没有进步,当然是炸裂的进步,一段话生成60秒动画,无疑对诸多行业都有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

可是,能当饭吃吗?

德国日本这样的工业制造国经济都在衰退,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随便喝血,这是否能够持续?

这就有点像抖音给人人均年入百万的错觉一样,事实上,中国可能十几亿人月薪在5000元以下。

我们大概没意识到,80亿人中,多少人还吃不上饭。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题为《80亿人口,一个人类》的署名评论文章。古特雷斯指出,人类大家庭在日益壮大的同时,也在逐渐走向分裂。他表示,“数十亿人生活困苦,数亿人正面临饥饿甚至饥荒,为寻求机会以及从债务和苦难、战争和气候灾害中获得解脱而迁移的人数达到新高。”

与此同时,少数几名亿万富翁控制的财富量相当于处于世界财富底层的一半人口所控制的财富总和,全球财富最多的1%人群获得了世界收入总量的五分之一。他还强调,在最富裕国家,民众的预期寿命几乎比最贫困国家民众的预期寿命长30年。

古特雷斯同样指出,除了这些长期趋势之外,气候危机的不断加速以及新冠疫情后恢复情况的不均衡也在进一步加剧不平等。不仅如此,乌克兰战争使当前的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雪上加霜,对发展中经济体的打击最大。这些不平等现象对妇女和女童以及已经遭受歧视的边缘群体造成最严重的伤害。

我们可能会天真地觉得,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还没意识到到底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存在一个科技超级发达的国家可以从地球灾难中独善其身这种事发生。

事实上,人工智能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也包含着西方文明想要通过科技革命解决当下越来愈复杂社会问题的“独辟蹊径”。

比如说,不要有劳工关系了,全用机器人工厂,不就不存在什么工作时长、涨薪和劳资纠纷吗?成本不就降低了吗?

比如说,都是Ai了,人口越来越少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比如说,都脑机接口了,人不是更好筛选和控制了吗?也不会闹事了,成了人肉电池。

但是,用最简单的逻辑想一想,可能吗?

世界模型就算真的成功了,打破了现实和虚拟,就一定是好事吗?所有问题就烟消云散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

这并不是什么酸葡萄心理,而是,我们需要认清楚技术路径发展的用途是什么,以及按照当下真实的能力技术水平和财力投入,我们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而不是自己花很多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然后把自己埋进去。

我们要意识到,未来真实并存两极。

一个是天花板,是人工智能或者终极能源的突破,它引领第四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向更深刻的文明革命。

但不见得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个是地板,就是全球大部分人依然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疾病得不到医治、深受气候变化地质灾害影响的水深火热之中。

并且,影响的外溢,会让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星球的人都感受到。

根本就没什么火星营救,只有流浪地球。

而不论是天花板还是地板,都足够养活一个超级大国。

所以,我们应该理性地去看待当下最应该做什么。

首先,我们要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目前正处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这场包含着生物战、金融战、舆论战、科技战等的综合战非常残酷,输了就亡国灭种。

甚至马上就可能有热战。

根本就轮不上你吃饱了坐那儿享受人工智能的红利。

其次,我们要承认与美国在各方面的真实差距,我们没那么厉害。

金融不要说了,一直在防守;军事差距在缩小,但人家有盟友有炮灰;软实力不用说了,科技更是。

Ai方面,我们在全力追赶,但是,真实创新能力、环境还真的有距离。

我们的优势在于追赶的速度非常快,后劲很强,基础好,耐力好。

最后,我们第一要务是生存下去。

真不要嘲笑俄罗斯,换做是我们,真未必能有它那么有章法。

我们最终一定会赢,但代价也一定很大。

俄罗斯能源、粮食这两个硬杠杠可以自给自足,这两点目前我们都做不到,所以,我们只能对美国缠抱。

如果一旦发生日本菲律宾台湾省要当炮灰,打代理人战争,我们在马六甲被封锁的情况下,能不能风平浪静扛过三年?

问问自己。

所有这些当下最紧迫问题衡量后,我们还要考虑“一带一路”的持续发展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我们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打破美元霸权还要靠我们。

还有地方债、房地产泡沫等诸多问题。

然后才是人工智能,它需要芯片和大资金大数据投喂。

知情人士说,美国拜登政府商议向英特尔提供超过100亿美元补贴一事,这将是美国政府引导半导体制造业回归美国计划中的最大一笔资金授予。相关激励措施将依据《2022年晶片和科学法案》执行,该法案拨出390亿美元(约525.37亿新元)的直接拨款以及价值750亿美元(约1010.32亿新元)的贷款和贷款担保,以鼓励世界顶级半导体公司回到美国市场生产晶片。

路一步步走,饭一口口吃。

瞎急也没用。

做好1-10也是件伟大的事情,vison pro如果华为能做到1000美元,卖到第三世界国家,美国也吃瘪。

在这个熵增的世界,并不缺少泡沫和混乱。

目前美国也是极力想要造势第四次科技革命来掩盖国内的问题,谁都觉得自己不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但是,所有的雷都在,它只是被延迟引爆了。

这一次的科技革命,将跟之前任何一次都不一样,人类的终极问题不可能指望仅靠科技解决。

它可能是人类最好的时代,但同样也可能是人类最坏的时代。

就像俄乌战争开始的时候,风向从一边倒的俄罗斯速胜,到后来一边倒的俄罗斯必败,到现在,我们会发现,很多东西都偏离了本质。

我们应该确立好发展的优先级,能够投入的资源,一步步努力和追赶,而不是因为一两个满天飞消息,就搞得乱了方寸。

我们看看历史,有没有熟悉的味道:

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国力到达巅峰,在世界各地咄咄逼人,不可一世。而同时期的美国在经历越南战争、德黑兰人质危机之后,国际威望大受打击,加上此时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失业率上升,人心浮动,在争霸中处于弱势。

1981年1月,69岁“高龄”的硬汉里根,击败卡特,当选美国总统。虽然美国和苏联形成了核均势,谁都不敢率先使用核武器,但这并不能打消美国对核威胁的恐惧。里根曾说过:相互威胁报复,是对人类状况的一种悲观注解。70年代之后,随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及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电子革命蓬勃发展,美国自信地认为,在不远的未来,弹道导弹防御的技术性问题能够取得突破。

1984年1月6日,里根签署了第119号国家安全指令,正式批准了战略防御倡议,4月,美国成立战略防御倡议组织,主管反弹道导弹研究计划,6月,国会批了14亿美元的启动经费。“星球大战计划”全面启动。

美国打出“星球大战计划”这张牌之后,苏联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跟,要么过。但彼时苏联国外陷于阿富汗泥潭,国内经济全面萎缩,面包都不管饱,拿什么跟?即使当了裤子跟,能跟上吗?美国之所以搞“星球大战计划”,就是想扬长避短,把和苏联的竞争焦点转移到美国更擅长、更领先的领域。

里根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是:苏联不会跟。1984年,他在与撒切尔夫人会谈时,认为苏联如果采取同步计划,其经济将面临巨大压力,苏联要让他的人民保持节俭也要有个底线,因此苏联一定会退缩。

最后,苏联被忽悠瘸了。

我们中国人是很务实,也很浪漫的,虽然不善于表达,但是,星球大战那些计划,我们是真的实验过的,比如什么太空武器、激光炮、电磁炮。

只是我们不怎么说,不忽悠,搞出来再说。

未来的A I,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若干个,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数据主权,可能会出现几个Ai大数据群并存的情况,能力有高低,但是,不会缺位。

而且,如果终极能源问题解决不了,Ai也不可能实现全球的普及和推广,算力始终要受影响。

人工智能,我们一定会跟,但是,中国不是苏联,不会上“新星球大战计划”的当。

而且,未来,如果说地球上其余地方都可以合法吸D大麻、赌博、男女混上厕所、都变成了虚拟主宰,只有一个地方仍立法留存真实世界,你放心,这个地方一定在中国。

这才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中,最应该首先做的事情:

明白我们是人,Ai是工具,而不是相反。

14 阅读:573
评论列表
  • 2024-02-18 23:26

    AI能否超越美国不好说,可能很艰辛。如果AI我们只能排第二(也许第二某种程度上代表失败,因为有些技术可能赢者通吃),那我们如果能率先攻克量子计算机和可控核聚变,再叠加不弱的AI技术,或许就可以扭转局面。但可能无论哪一项,解决芯片制造问题都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