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活毒打的普通人,又被微短剧的镰刀盯上了!

一坨杠精 2024-03-30 21:49:12

从去年底开始,到现在有一类新的剧种,在短视频平台上,不断地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变成了新的“热钱”和流量密码,人人都在津津乐道。

这就是微短剧了!

所谓微短剧就是一些个人或者机构,拍出来的带剧情的小电视剧!

关于微短剧,各类资讯平台上常见到类似于《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短剧成暴富神话?有编剧月入10万》《从“黑莲花”到“八零后妈”,咪×一天狂赚2000万》《靠短剧一个春节赚过亿?起底咪×:继续狗血,继续赢》等文章,不断地推送,看得人热血沸腾,都想着能否分一杯羹。

其实把,你要知道,这其实又是一种新型的噶韭菜,而且镰刀还是两把!一个是利维坦,就是想要引导一种新型的热潮,让大家趋之若鹜,不要思考为什么当前的生活那么难,就跟去年热推摆摊一样。另一种就是拍微短剧的那帮人,那就是明着噶韭菜!

那么钱真的这么好赚么?

而那些所谓的热钱,又是从谁身上来的呢?

要知道这玩意非常短,但是双电不断,说白了就跟之前的爽文和段子一样,只不过拍成了视频的形式。从几十秒到10分钟一集,集数很多。这种剧,差不多15秒一个反转,每集一个强剧情,跟短视频一样,到了最关键时候这一集就结束了。

其实严格来说,也算吃透了HBO和网飞等大漂亮那边的影视工业的精髓,研究透了人性。

而微短剧分为男性向和女性向。

男的,一般都是霸道总裁、赘婿、战神、逆袭,主打一个“今天的我你爱理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的让人巨爽无比的感觉的典型故事,就是一个看似窝囊的男人,真实身份可能是富可敌国的超级大佬,或者有权势的超人,或者有超能力的英雄,反正就是让你爽,最后打脸所有人,而且这个梗古代现代皆可用。

女的,一般是情感、甜宠和复仇。典型故事,就是上辈子是被后妈等人欺负至死的嫡女,或者被富二代渣男抛弃的白莲花,转世后把欺负过她的人锤得生不如死,关键还要把最帅最有钱的男人从当初欺负她的女人那里,抢回来。

一句话,那就是得爽!

人物必须脸谱化,好人永远是好人,坏人就坏的流油,强情节、强设定、不讲逻辑,无限的反转在反转,不断设置那些紧张感;场面上,尽可能减少成本。这样的剧,才能让用户上瘾,而且成本低。

而这种剧看似收费低,其实并不便宜。一部100集的微短剧,每集1分钟,其实就是一部电影的长度。

看剧时,一般前10到15集免费,先把你勾进来,之后按照每集0.8至1元的价格收费,看完需要六十多到八十多元。

而且哈,不同平台有不同收费标准,有按集购买的、也有一次性购买全剧的、还有直接购买看剧小程序年卡或者开会员等几种。

还有些平台用虚拟币计算的,让人更容易失去金钱的概念,一口气充值很多。

一般在免费播放结束后,就要自动跳转到付费页面,而且,一定是要在刚好设计在反转、逆袭、生死一博、好人暴富、坏人被打的“爽点”上。

而《law治日报》近日的文章《工资四千多,花五百刷微短剧 一些微短剧“爽”点多让不少打工人欲罢不能》里,举了个例子:“以某平台微短剧《××攻略计划》为例,一集需要150K币,最低得充值39元,这样能获得3900K币,大约能看26集,看完全集差不多需要充值88元。”

一部完整短剧其实只有一两个小时,却花了两三部电影的钱。而且,还是质量差、没有影院附加服务的玩意。当打工人把看微短剧作为消遣的时候,花钱如哗哗的流水,刹也刹不住了。

噶韭菜就开始了!

而且这玩意,现在宏大叙事的利维坦也在推,让人感觉微短剧也太好赚。不信你看,许多报道都是“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个小目标!”“某剧日进2000W!”

这说明宏大叙事或者扇阴F点鬼火的一些M体,开始在引导一种东西,就跟去年的摆摊一样。

但这玩意真的好干吗?要知道2023年底至今,作为一个写文的文案,其实至少有六七拨不同的以前合作过的文案或者稿件需求方,询问过我是否能写这种微短剧,或者找同行攒个局来写。于是简单地了解了一下这个行业。

实际上,这个可是不好干的,微短剧这一行里,一部剧的拍摄成本,本来倒也不太贵,也就20—40个,里面还包括了演员的费用。这个钱,咬咬牙,个人也能凑出来。

但问题是,编剧的行情一般是一部剧一万到两万元,100集,每集1分钟,要写也很快,几万字,几天就出来了;但是现在的大编剧们基本不接这种玩意,除非是后期的收入有分成,可就算加上分成,其实收益也不算高。

主要是费心血,要不断的设置反转,爽点,短平快,太费脑子!

那是不是钱都让出品方赚了呢?其实不是的,因为很多报道都在别有用心的误导。

比如前面那个“每月进账4亿多”的公司,其实人家是这一行的超级头部了,名叫“×众科技”。类似于被噶之前的“迷萌”和“怕屁酱”,类似于直播界的董X辉,李X琦。

它是一个平台的公司,一个月产量大概为50—60部,因为人家有很多专业编剧,还有专门的长期合作的演员;而收入和利润那是两回事。

该公司CEO曾接受采访,“短剧并非暴利的行业,毛利率只有10%”。如果转为净利率,那就更低了。平均下来,一部赚个几十个就很不错了。

说白了就是工业化的流水线水平。

注意啊,这还是被无数新闻报道的、视为奇迹的头部了,其他的中小从业公司,那是根本达不到这个利润水平的。

那成本去了哪里呢?

主要是投流。就跟直播带货一样!

短剧公司要在核心视频平台上,就是X音,X手,小绿书之类的平台,大量花钱买流量,比如一部剧成本数十个,再花几百个买流量,如果能收回1000个的付费点击,就算大爆款了。

更多的是投流钱花出去了,不受欢迎,打水漂了。

如何判断哪个剧会成为爆款,从而能获得至少20%的毛利,来覆盖绝大多数亏本的成本?

那就得不断试错,拍大量作品,不断筛选。

所以看到那种号称进账2000个的短剧,成本只有三四十个的时候,别盲目崇拜,更别盲目进入。因为人家投流可能花了1800个,这是一个重资产才能进入的高风险领域。

然后再看看这玩意是怎么噶普通人的,那就得看微短剧的观众是哪些人?哪种“韭菜”会对这些玩意有独钟?

说白了就是生活中苦闷压抑,需要精神世界放松的低智人群,说白了跟短视频的大量下沉用户高度符合匹配重合的。

那篇《工资四千多,花五百刷微短剧》报道,采访了一个帝都的23岁的服务员,他说自己每个月工资4000多(在帝都这个收入真的可以呵呵了),但是每月刷短剧至少要花500元左右。

这不是个例。

在一个流传的“微短剧高峰论坛”的现场上,可以看到从业者对他们的目标客户的描述,很精准,包括:

学历不高,认知有限,单纯,容易相信别人,

生活圈子要小,基本上圈绕着亲戚邻里,所以男频剧的反派主要都是丈母娘、岳父、小姨子、老版之类的;

因为认知有局限,所以人物非常脸谱化,不然他们看不懂的;而他们的感情诉求,必须是逆袭、反转,下位者有朝一日变成人上人。

至于这个“爽”的标准,通常是男人得到崇拜和权力地位财富,而女人则备受宠爱。缺什么喜欢什么。这些是情感诉求,都是比较底层人民的需求。

就跟大漂亮宣扬自己皿煮兹有,隔壁曹县宣传自己不缺粮食一样!

另一方面,因为正式看电影、逛街、旅游、社交、聚会等买,或者说玩数码、汽车、骑行、健身等,都需要更多的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圈子,哪有躺在床上在手机上看剧来得轻松简单呢?低智人群也需要娱乐呀。

所以韭菜的画像就出来了!

由于低消费水平的人群数量庞大,这些微短剧公司为他们度身订做了一批“垃圾文化消费品”,就跟排面一样,而且质次价高。这让本来就不富裕的人们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噶的就是你,明白了吗?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对微短剧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了,以往那些过于浮夸和擦边的剧,随时可能被下架。

管理的问题比较复杂,也有利维坦的原因,咱们就不讨论了,对于微短剧,其实并不喜欢,但除了那些明显过于噶韭菜的之外,觉得还是要让市场来主导,让它们自生自灭。

就跟短视频一样,短视频平台上不是也诞生了许多优秀内容和优秀的从业者吗?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不高明的狗血剧,俗气的剧情,依然是大多数人的精神需求,这是人性啊,不可能人人都去看《追忆似水年华》,人人都去听《在路上》。

事实上,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微短剧,其实是赚不到钱的,甚至都赔了,市场已经检验了一轮了;绝对不去扶植,也不必刻意打击,就让他们自然淘汰,也挺好!

最后想起一段话

在微短剧,乃至新媒体和文娱这个行业里,大家共知的最大的事实是:一个最大的盘,叫做基本盘。和基本盘相关的生意,才是最大的生意。

这个盘里,人头攒动,满坑满谷,都是情绪过剩,但知识和耐心严重欠缺,思路又是那么地简单好揣测,只要押中了爽点、嗨点、笑点、怒点都就行,而这些都明明白白地摆着。

唯一的区别,就是忍不忍得住下手摁。

但凡稍微有点儿恻隐之心的还有点人性的,都绕着这个基本盘走,毕竟有点水平的,到哪儿也能赚到一副拐钱!

但却管不住另外一些歹人,他们就要去割,例如迷蒙们,然而恰恰是这种人,生存的最好。

咪蒙们,真是这个时代坏透了的聪明人。

已经无力吐槽无力悲伤,因为即想称他们一起噶韭菜恰烂钱,但又放不下内心残存的人性和理想。

所以可能当前,也要和那些人一样,什么底线良知,什么理想未来,都不要,一门心思噶钱才是唯一的!

那就这样吧!

0 阅读:8

一坨杠精

简介:少林寺驻武当山办事处大神父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