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汝明:为毛主席做饭22年,发明毛式红烧肉,做完饭必销毁菜单

十柒历史趣事 2024-05-03 07:56:47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是毛主席的御用厨师,发明毛氏红烧肉,为毛主席做饭22年不加一滴酱油,每次做完饭必销毁菜单。

他的名字叫做程汝明,是个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作为给毛主席做了二十多年饭的专用厨师,程汝明在退休前,一直担任着中南海的总厨师长,还享有故宫御膳房技术总顾问,以及国宝级厨师的荣誉。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程汝明是如何成为毛主席的专用厨师?他又为何在每次为毛主席做完饭后,都必须销毁菜单呢?

为毛主席定制菜系

程汝明是北方人,爱吃面食,不怎么会吃辣。

然而作为南方人的毛主席,不但很爱吃辣,比起面食更爱嗦米线,两人的口味可谓是天差地别。

可程汝明却对毛主席的口味了如指掌,做的菜完美契合毛主席的胃口,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正如程汝明的那句名言:

“凡是毛主席喜欢吃的菜,自己就应该完全掌握。”

程汝明特地研究过毛主席的饮食习惯, 只要发现毛主席对哪道菜特别喜欢,就会默默的记在心里,然后将有关这道菜的所有做法都全部精通。

当然,除了要知道毛主席喜欢吃什么,程汝明还要知道毛主席不喜欢吃什么。

众所周知,毛主席特别喜欢吃红烧肉,但是当程汝明烧了一盘红烧肉,端给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却几乎是一口未动,但是也不想浪费,便将这盘红烧肉端给周围的工作人员吃。

毛主席此举,让程汝明对自己的厨艺有些不自信了起来,他寻思难道是自己烧的肉,不合毛主席的胃口?于是主动询问毛主席,这道红烧肉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毛主席这才有些为难的告诉他,程汝明烧的红烧肉没有任何的问题,只是自己有一个特殊的饮食习惯,那就是不吃酱油。

程汝明一听也觉得很稀奇,寻思着天底下居然会有人不吃酱油?紧接着便听毛主席解释道,原来是因为在毛主席小的时候,他曾在自家酱油缸里,看到了许多密密麻麻的白蛆,于是从此对酱油留下了心理阴影,不再吃酱油。

程汝明这下了然,但他却又想到,红烧肉要是不加酱油的话,那还叫什么红烧肉呢?不就成了白烧肉了吗?!

为了让红烧肉,即便不加酱油,看起来也是红色的,程汝明悉心研究了一番之后,决定用糖色来代替酱油,这样烧出来的红烧肉不但颜色红润,而且还别有一番咸甜风味,毛主席吃的更香了,连连夸赞程汝明的厨艺,自此,便成就了这道独特的、不加一滴酱油的“毛氏红烧肉”。

而且毛主席除了喜欢吃红烧肉以外,还特别喜欢吃苦瓜和辣椒,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如果不吃苦瓜和辣椒,怎么干的好革命呢?”

但苦瓜和辣椒都是重口味食物,也都需要酱油来增加风味,可毛主席又不吃酱油,这要怎样才能把这两样食材给做好呢?

程汝明思来想去,最终发现了一样可以用来代替酱油,甚至比酱油更具风味的佐料:豆豉。

眼见毛主席也并不排斥豆豉,程汝明便发明了豆豉炒苦瓜与豆豉烤辣椒,毛主席对这两道菜的喜爱程度,也丝毫不亚于毛氏红烧肉。

除了这些,毛主席还特别爱吃鱼,他甚至还专门为鱼写了句诗,叫做“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而诗里提到的这个武昌鱼,就正是程汝明掌勺的。

当时程汝明特地用了湖南人最喜欢的烧鱼方法,将鱼和紫苏叶子放在一起烧制,加上些许料酒和盐味精,看着虽然清淡,但毛主席吃得相当开心,吃完以后还念念不忘地为它写了句诗作为纪念。

但是在经济最困难的那几年里,毛主席为了带头节省,将自己的生活标准,降得一低再低,甚至连续大半年没有吃过一口肉,看的程汝明很是焦急。

尤其是眼见毛主席,因为长期不吃肉,得了浮肿病之后,程汝明更是下定决心,让主席神不知鬼不觉地吃上肉。

布衣厨子

当时正好碰上除夕年夜饭,程汝明便决定在这个时候,偷偷给毛主席开开荤。

于是他在制作葱花饼的面粉之中,混入了一些猪油和碎肉,毛主席刚开始吃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还称赞说这葱花饼做得真是越来越好吃了。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吃了几次之后,还是被毛主席发现了偷偷掺肉的事情,于是便勒令,程汝明不许再加肉了。

据程汝明回忆,毛主席吃饭一向很节俭,都是些粗茶淡饭,私底下吃饭从来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哪怕不是困难时期,毛主席的吃食也都大多都是家常菜。

而且由于毛主席工作很繁忙,一忙起来就经常耽搁吃饭,所以为了避免饭菜冷掉,程汝明每次都会在做好的饭菜上面多淋一些汤汁,或是扣上一个碗来保温。

更重要的是,每天为毛主席制定的菜单,在经过工作人员审核通过之后,程汝明都会立马把菜单给销毁了,避免被有心之人抓住漏洞,加害于毛主席。

平日里,程汝明更是要注意不能向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人透露,自己在给毛主席做饭,哪怕是跟其它首长的厨子们聊天,也向来都默契地不会泄露毛主席的饮食偏好,这也是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

那么,程汝明又是因为什么样的机缘巧合,有幸成为毛主席的专用厨师呢?

事情还要从程汝明去天津打工开始说起。

尽管后来的程汝明成为了一代名厨,但他并非来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厨师世家,而是妥妥的寒门子弟,家中有4个兄弟,两个姐妹,生活十分艰难。

程汝明作为家中老大,自然早早就要挑起养活家庭的重担,12岁就开始下地干活,给地主做工。

然而程汝明很快发现,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压根不可能改变贫穷的命运,于是便有了去到大城市闯荡的想法。

也正是程汝明的这个决定,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不久之后,程汝明就跟着一个在天津永安饭店打工的老乡,去了天津。

程汝明也决定去天津的饭馆打工,但他并没有选择和老乡在同一个饭馆,而是另辟蹊径地选择了西餐厅。

因为当时天津有很多租界,洋人也特别多,西餐馆自然也不少,然而真正会做西餐的中国人,却没有几个。

所以程汝明就觉得,如果自己能够学会做西餐,岂不就有了更大的竞争力?

这时候也许会有人想,程汝明作为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乡下土老帽,为啥还能进入西餐厅工作?不怕语言沟通困难吗?

这就不得不提程汝明的胆量了,他没有因为自卑而感到惧怕,反倒是勇敢地争取,凭借着勤快灵活的手脚,和聪明会学的头脑,很快在西餐厅中扎下了根。

但是,当学徒的日子也是最辛苦的,每天五点多就得起床生火,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休息,忙的时候压根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手上脚上也经常磨出水泡。

好几次程汝明都觉得自己累的快晕倒了,身边也有许多一起当学徒的人,都没能坚持下去,但程汝明硬生生地凭借着那股子倔劲,坚持了下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程汝明在捱过艰难的学徒日子之后,终于学会了俄法英等许多西餐菜系的厨艺,并成功以此谋生,收入提高了不少。

可即便程汝明把挣到的钱全都寄回了家,但还是因为家中人口众多,父母和兄弟姐妹们仍然在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

直到新中国成立,程汝明一家也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再也不用受地主的气,情况才终于好转起来。

而程汝明也被收编成为国有铁路的员工,自此暂时放下了锅碗瓢盆,转而穿上铁路制服,为祖国的交通事业添砖加瓦,因为表现积极突出,程汝明一度还被评为全国铁路系统劳动模范。

到了这里,或许有人感到更疑惑了:只会做西餐,后来又不当厨子搞铁路的程汝明,又是如何跟钟爱地道湖南口味的毛主席,搭上关系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1952年的一次机缘巧合了。

结缘

当时新中国邀请了许多外宾来中国做客,然而由于新中国此前没有什么招待外宾的经验,所以自然对于安排外宾饮食这事儿,相当发愁。

程汝明正好就在负责护送外宾的这趟列车上工作,在听说了列车长正为此事发愁,不知道去哪里找西餐厨师之后,程汝明当即自告奋勇上阵,表示自己做得一手地道的西餐,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自己愿意上阵。

列车长起初还是半信半疑,但眼见时间紧迫,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只好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让程汝明来试试。

谁料程汝明这一试,就试出了名堂来。

只见程汝明一顿行云流水的操作下来,做出的菜肴一个个行云流水,而外宾们吃了之后也纷纷赞不绝口,都不敢相信如此地道的西餐,竟然出自一位中国厨师之手!

有了这次优异的表现,自此,专列招待外宾的饮食工作,都交给程汝明一手操办,于是程汝明便开始当上了招待外宾的西餐主厨,成为国家专用厨师。

别看这样的经历放到现在来看,觉得就凭这样便能当上国家御用厨师,未免也太过简单,但是放在西餐厨师少之又少的当年来比较,程汝明确实也算是个稀有技术人才了。

西餐主厨的工作没做两年,让程汝明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发生了,那就是他竟然被调到了毛主席的专列去!

程汝明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是因为那个时期,毛主席经常乘坐专列到全国各地去走访考察,一年总有三五个月不在北京,每当外出时,毛主席无论是吃住还是办公,基本上都在专列上,有时谈完工作或者很跟很多人会面之后,毛主席就时常会邀请客人,到自己的专列上一同用餐,人数一多,专列后厨就很容易忙不过来。

原来,起初专门为毛主席做饭的就只有李锡吾一个人,一个人要做一堆人的菜,确实是压力山大,所以便调来了程汝明,来做李锡吾的帮手。

之所以选中程汝明,一方面确实是因为程汝明手脚勤快,有厨师经验,二来也是因为程汝明会做西餐,想着万一毛主席也要在专列上招待外宾,或是偶尔想换换口味,也能随时派得上用场。

不过呢,毛主席作为地道的中国胃,绝大部分时候都还是想吃地道的中国菜,尤其是湖南菜,因此,程汝明大部分时候依旧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只能帮李锡吾打打下手,或者做做自己作为北方人十分擅长,而作为南方人的李锡吾并不擅长的面食。

当然,程汝明自然不甘心只做一个打下手的,于是便本着走到哪学到哪的精神,开始跟着李锡吾学做中餐。

尽管是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但是程汝明总是表现得十分虚心,并且学的飞快,不过多久,就成为了中西餐皆精的全才。

于是在专列上为毛主席做了两年菜之后,毛主席干脆就直接把程汝明给带回中南海,做自己的专用厨子。

当然,这也不仅是看中了程汝明的高超厨艺,自然还有他踏实肯干、淳朴善良的优良品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程汝明能够为毛主席做22年之久的饭。

0 阅读:65

十柒历史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